[2009.10.1-18] 两个人的世界,两个人的旅行
[2009.10.1-18] 两个人的世界,两个人的旅行
——记阿杜和百合的四川之行
序
一直计划带阿杜回趟四川老家,早在六月份就办了熊猫卡,趁着国庆和中秋8天长假,又向公司请了7天年假,再加上前后周末3天,共计18天假,我和阿杜开始了两个人的四川之行。
回北京后一直加班,事隔三月翻看照片,18天来两相依偎亲密无间的画面仍然历历在目。四川的18天,是我们相识以来形影不离最长的一次,于是,决定把这段旅程记录下来,毕竟这是我俩的第一次长线旅游,岁月终将慢慢逝去,但我会永远记得这次四川之行。
乐山大佛
如果你没来过乐山,但你肯定知道乐山这个城市,因为它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乐山大佛,临江峭壁凿造而成,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乐山大佛始凿于唐朝,历时90余年建成,高71米,如果你认为它还不算高的话,我必须指出,这是一尊坐佛,如果它站起来。。。
乐山大佛:
小时候,乐山大佛没有得到妥善保护,也不收费,常常爬到大佛脚趾头上玩耍,夏天常有百余人围坐在大佛的脚背上乘凉聊天。如今只能隔着防护栏观看,回忆儿时的无忧无虑。
天有点儿飘雨,四川的天,大多数时间是阴沉沉的。阿杜说,都说你们四川人坚强,想必跟这天气有关,一年四季看不到蓝天,还要继续活着,艳阳藏于心底,正如心中充满希望,哪能不坚强?!
阿杜第一次回四川,接触这潮湿的天气,很是兴奋。我戳了一下他的脑门,说:“娶一四川媳妇好吧?”他使劲的点头。我又继续说:“你要娶一东北媳妇,回家就种地去。”他也不反驳,咧着嘴傻乐。看着他的可爱劲,禁不住在他脑门上使劲啜一下。这话我还要念叨一辈子,让他知道拥有我的好。
摸大佛鼻子:
揪大佛耳朵:
佛前许下心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在乐山大佛觅得一首藏头诗,回家后高高挂在墙上。
杜蘅延道漫清岚
德厚金秋访灵山
顺水三江同舟进
张帆双影共楼船
黑发青春芳辰月
妮贤携手皆梦圆
藏头诗:
峨嵋山
乐山到峨眉山不到四十公里,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先坐观光车到雷洞坪,步行1.5公里到接引殿坐缆车,一会儿功夫我们就站在了海拔3099米的万佛顶上。天气一扫昨天的阴霰,阳光明媚。
回四川前的一个月,我工作特别忙,经常加班,所以,此次的四川之行,全是阿杜查看攻略设计的,包括峨眉山的路线。他计划第一天乘坐交通工具上到金顶,再花两天时间徒步下山。
出发前,为了减少携带不必要的东西,他说服我不带登山鞋和登山杖。他说:“峨眉山是景区,普通游客都能上,我们更没问题。”是以,我穿了一双普通的旅游鞋,他专程买了一双老北京布鞋。
在峨眉山门口,买了一根竹子,阿杜说,主要是用来赶猴,起威慑作用。
趁着天气好,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就去找住宿。不过,金顶的标间都太贵,阿杜说,攻略上介绍,往下2.5公里到太子坪有寺庙可住宿。当时,他想趁着阳光充足多拍些照片,遭到我反对。经验告诉我,一定要先找到住宿,再慢慢玩。于是,我们下到太子坪,安排好住宿后,又返回到金顶。
天渐渐暗下来,没看到日落,有点儿凉意,在金顶吃了一整只自带的卤鸭子,要是能喝上两口二锅头就更好了。我决定回北京后,第一件事就是给阿杜买一个酒壶,以后冬天出来涮肉吃能喝上几口白酒取暧。
我和阿杜回到太子坪时,天又开始飘雨。寺庙唯一的和尚挨个儿敲门,说要教我们念经,大家涌入大堂。
开始是他教一句,我们跟着学一句,而后,他要我们安静的听经。随着阵阵木鱼声,他高声诵读,不带喘气儿的唱了半个小时。
念完经,大家都散了,有一些来的晚未能找到住宿的人挤在寺庙大堂里,就着和尚提供的棉被打地铺凑合了一晚上。我骄傲的对阿杜说:“要不是妹妹聪明,就该我们打地铺了。”
虽说睡前就知道第二天日出的概率是10%,凌晨五点,一屋的人还是起了,顶着细如牛毛的雨,怀着信念上到金顶,白茫茫的一片,啥都没有。阿杜说,倒是有点儿像恐怖电影的画面。
从金顶再次下到太子坪,这是第五次走这段路了,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景区,一条线要走上五次,难得!
以前周末登山,我和阿杜很合群,喜欢和认识、不认识的人一起热闹,这次难得第一次单独在一起,也不觉得冷清,因为俩人一路上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峨眉山的猴特别多,屋顶上就有7只,它们还特别喜欢下到地面找人讨东西吃,全靠手中的竹子我们才平安归来。
雨不知疲惫的下着,飘了一整天。
我们第一天徒步下山的路线:早上七点从金顶下山,金顶-太子坪(2.5公里)-接引殿(3.5公里)-雷洞坪(1.5公里)-洗象池(7.5公里)-九岭岗(2.5公里)-仙峰寺(10公里)-洪椿坪(15公里),徒步超过40公里。
下午五点半到达洪椿坪,吃过斋饭后不到七点,疲惫的睡去,一觉睡到两点,却怎么也睡不着了,于是,听了一夜的mp3。
清早6:30起床后,小腿有点儿隐隐发酸,但不妨碍继续下山。沿途看到一些爬上来的人,已经是双手挪着双腿走路了。
鞋是湿的,后悔没有带登山鞋,不过,我们户外经验多,先穿一双干袜子,再套上塑料袋,穿进鞋里,就不会感觉湿了。
出发前,最后看了一眼洪椿坪,天空飘着雨,细如牛毛,庙宇沉浸在似雨非雨、似雾非雾的空朦雾霭中,山野林岚飘忽,这就是峨眉山传统十景之一的“洪椿晓雨”,这雨就是淋上一天,衣服也只是稍稍有点儿润湿,雨水绝不会浸湿里面的衣服。
从洪椿坪到生态猴区的路上,天开始作晴,景色也呈现出来,于是阿杜贪婪的拍了好多照片,弥补昨天的损失。
生态猴区里的猴子真多,成群结队的,到处散落着管理人员。要不是这些管理人员看着,猴子定要打劫游客了。
猴:揭开帽檐,看看美女长啥样~~~
猴:小样儿,董存瑞炸碉堡都比你站的直~~~
母子情深:
少儿不宜:
出了生态猴区,路经一线天,直奔清音阁,又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步行1.5公里到五显岗停车场,二是走另一条线,路经中峰寺、神水阁、纯阳殿、雷音寺等寺庙,多走11公里。现在是上午十点,于是选择了寺庙那条路,路经每个寺庙都进去观看,给我印像深刻的是尼姑庵神水阁,外观和其它和尚寺庙完全不一样。
尼姑庵神水阁:
下午一点,我们出了伏虎寺,乘车回乐山。到家后洗漱一番,晚上宴请所有的亲戚在川江号子吃火锅,算是正式把阿杜介绍给大家。
第二天告别父母,坐上了去成都的车。从上次离家到这次回来,一别就是十年,我的房间摆设几乎没变,好像我只是晚饭后去同学家玩耍归来。不知道这次离开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但心里一点也不伤感,因为我知道,从此,我不再孤独。
杜甫草堂-武侯祠-锦里
在成都读的大学,好多景点都没有去过,现在连路都不认识了。阿杜总逗我说:“你说你在成都读的大学,是不是骗我的?”
时间总会改变很多,想想十年前的中关村,即便是清华、北大的学生回到母校,看到周围的变化,也不禁唏嘘感叹一番。
天还飘着雨,阿杜说:“这次回来就没见天放晴过,你们四川是不是一直都这个样子啊?”
离开家乡时间太长了,我已不太记得。但北京的天气我很熟悉,干燥,很少下雨,尤其冬天,三四个月不见一滴雨,每个周末我们登到山顶,总是蓝天白云,一望数百里。
阿杜说:“我们一定要等个好天气去九寨沟,反正时间多。”我无所谓,只要和阿杜在一起,我的天空总是晴朗的。
我们到达成都的第二天,去了杜甫草堂和武侯祠。
杜甫草堂是唐朝“诗圣”杜甫的故居。杜甫经历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安史之乱后由甘肃颠沛流离到成都,靠友人帮助建了杜甫草堂,居住了近4年。当然,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现在的杜甫草堂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进去转一圈一个小时就够了,如果不是有熊猫卡,我想我也不会去。
阿杜和百合在杜甫像前留影:
武侯祠又名“汉昭烈庙”,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庙号,庙内有一个祭祀诸葛亮的祠堂,称“武侯祠”,但“蜀人之口习武侯,而不复以昭烈”,于是以民间认可的“武侯祠”这一名称为正式名称,但“汉昭列庙”这一块匾额因为是清乾隆十一年的文物,就继续保持置于庙祠大门之上。这些全是《百家讲坛》里老师讲的,我和阿杜都是好学生,呵呵。
阿杜于汉昭烈庙门前留影:
桃园三结义:
武侯祠出来就是著名的锦里,锦里是一个旧瓶装新酒的人造景观,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一条长约400米的街道,应有尽有,热闹非凡,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锦里小吃:
金沙遗址-永陵-大熊猫基地
我和阿杜每天早上6:30起床看《百家讲坛》,有一次播放《蜀地探秘》系列时,讲到金沙文化,展示了几件新挖掘出来的宝物,有金面具、金冠带、太阳神鸟金饰和十节玉琮等,这次终有机会亲自目睹宝物一番。
太阳神鸟金饰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画面是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飞行,故名:“太阳神鸟”,后被国家文物局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太阳神鸟: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每一件宝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我俩你一言,我一语的把知道的说出来,有些情节我忘了,他一说,我就想起来了,然后附和着,补充剩下的部分。
快乐来自于分享。我们分享着每一件宝物,也分享着快乐。
恋恋不舍的从金沙遗址出来,如果不是因为赶时间,想多走两个景点,我俩估计能在里面耗上一天,有分享不完的快乐。
我们到了永陵,永陵在我大学附近,读书那会儿在教学楼上能看到一个硕大的坟墓,总是想我们全校的师生装进去也不会觉得拥挤。
永陵出来,我找不到去学校的路,又被阿杜数落一番,质疑我的大学身份。晚上同学请吃饭时,同学说:“学校变化可大了,除了新修的男生宿舍还在,女生宿舍、教学楼、图书馆和食堂全拆了,学校搬到郊区去了。”又补充道:“学校外面的街道也拓宽了,新盖了大厦,有一次我路经学校,都没认不出来,更别说你了。”
永陵出来时,时间还早,可以去郊区的熊猫基地看看熊猫。今天运气特别好,正好赶上管理员给熊猫喂食物、洗澡。
九寨沟-黄龙
九寨沟大门留影:
九寨沟呈“Y”形,一般来说,九寨玩两天时间比较充裕。第一天先游览两个枝丫,第二天游览树干,只是现在九寨沟禁止在沟里住宿,当晚必须出来,第二天重新买票入沟。知道九寨沟门票多少钱吗?成人220元的门票,还有90元的观光车票,一人得310元,我和阿杜两人就是620元,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所以,我们决定当天进去后找一家藏民家住宿。
金秋的九寨沟正是景色最美的季节,大山因为树叶的颜色变化而丰富起来,无论是实景还是印在水里的倒影层次感都出来了。
我们先在镜海下车。清晨的镜海,湖面没有一点儿波纹,水中的倒影就像实景一样真实。阿杜说,镜海只有在这个时候是最平静的,再晚一些时候,上面的水流下来,水面就不平了。
百合在镜海留影:

果然,我们中午再回到这里时,倒影微微抖动。
我们在镜海坐上开往日则沟的车,直到原始森林。
虽然观光大巴很多,每一处景点等车不超过三分钟,但我们还是决定走栈道,好好的享受这难得的美景。
拉着阿杜的手,行走在唯美的风景画中。
百合,永远是阿杜心中那朵与人无争,静静开放的山百合(源于席慕容的诗《山百合》)
百合,永远是阿杜镜头前的model。阿杜说:“我要留下你的青春与健康。”
中午,我们回到镜海,在这里,我们又乘上去海拔3103米的长海的大巴,还观看了五海池。阿杜说:“黄龙有个五彩池,很漂亮。”
长海:
下午四点,乘客纷纷出沟,我们找了一家藏民,70元的住宿费,还包当晚的晚餐和第二天的早餐。住宿藏民家的还有一对母女、一对姐弟和一个法国女人。
住宿的藏民家:
隔壁有家藏银阁,可以买些藏银制品带回去。
以为能在住宿的藏民家吃到藏饭,哪知他们是汉化的藏民,做的是地道的川菜。女主人一直端坐在客厅,左手摇着个小的转经轮,右手推着个大的,祈福全家的平安。男主人下班到家就在厨房里忙活着,一会儿功夫就把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桌了。
趁男主人端菜上桌的功夫,又给阿杜灌输四川男人下厨的思想,话里话外就是,既然你娶得四川女子,就得遵循四川男人下厨的做法。至于他是东北人,我是否应该像个东北媳妇一样操劳家里所有家务,我决口不提。目前在我的地盘,我的地盘我做主!
第二天早餐后,我们趴在窗台看是否有大巴车入沟。那对母女忍耐不住先行一步,后来晚上出沟时再次意外相遇,得知她俩出去没走几步,遇到查票的工作人员,每人补了90元的车费。
女主人听说我们第二天还要去黄龙,拿出好几本相册,说上面有她在黄龙拍的照片。我们一本本的翻着,看到她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澳门、香港、西藏、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照片,每张照片她都穿着藏服,倒是他老公,土生土长的藏民,却西装革履的样子,问她为什么不换衣服,她说,年龄大了,如果不穿自己民族的服装,会有一种羞耻感。看着照片打发时间,等到9点大巴车和游客多了,才告别女主人,直奔诺日朗瀑布。
诺日朗瀑布留影:
从诺日朗瀑布徒步15公里可以出树正沟,一路上几乎没遇到其他游客,因为此时正是游客进沟的时间,即便出沟,也没人徒步。
因为一路没有游客,景色又无比的美丽,我们就可以在这怡人的美景中,长时间互相欣赏对方。
阿杜百合两相欢,常得双方带笑看。(改编李白的《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找一处景色好的位置,把相机放在固定的物体上,选好角度,按下自拍键,想怎么拍就怎么拍,也没人打扰。
还在这里拍了一张kiss的照片,就不贴出来了,呵呵。
还有一种拍摄方式,就是手拿相机,镜头对准自己,两人kiss时,拍一下快门就OK了,绝对是一张值得保留的亲昵照片。
第三种方式是利用影子,也是采用自拍的方式。

第二天一早,乘坐大巴去黄龙,一路四个小时,景色美的恨不得多长出两只眼睛,一点也没感觉到审美疲劳。
我曾经登过的最高山峰是秦岭的主峰太白,海拔3767米的拔仙台,这次坐车打破纪录了,翻越了一座海拔4000米的雪山,司机介绍说,当年红军过草地、翻雪山,就是翻的这座雪山。在最高处,司机还把车停在路边,让我们下车留影。
黄龙不大,一般来说,三个小时就足够了,司机给我们留了四个小时的时间。
黄龙大门留影:
黄龙主要值得看的就是海拔3900米的五彩池。阿杜告诉我,水富含钙离子,水流缓慢,经过长年的沉积,水中渐渐生成不同形状的沉积,池中的碳酸钙在沉积过程中与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结成不同质的钙化体,同钟乳石和石笋的形成是一个道理。光线照射下池水有不同颜色,因此被称为“五彩池”。
海拔3900米的五彩池留影:

彩池层层相连,由高到低,呈梯田状排列,碧透斑斓,真乃“人间瑶池”。

漫坡的水在脊状斜坡地上翻飞,在太阳光的折射下呈金黄色,实乃“金沙铺地”:

远眺雪山:

沉积千万年的纯净,美得令我迷失其中。

路经汶川
车路经川主寺时,我们下车买了回成都的票。
回成都的路线有两条,一是路经汶川的西线,因为受512大地震影响,路被毁的比较严重,于是大部分车只能走路经绵阳的东线,我们来的时候正是走的东线。路经汶川的西线是国庆前刚开通的,一是我们想看看震后的汶川,二是可以路过都江堰和青城山,我们能直接下车。
路的确不太好,好多路段正在修路,到叠溪大地震博物馆时,前面施工引爆一块松动的大石头,等了一个多小时,直到落下来的石头被拖走,道路才开通。
进汶川城前,沿路有很多新建的房子,门窗上都钉着木板,阿杜说木板可以防震。不知道是国庆的原因,还是为了感谢搞震救灾的人们,家家户户都插着一面小红旗,迎风飘展。
路经汶川城市,有些废墟还未来得及清理,有些新的楼宇已经建立,随处可见新修的学校。不能苦了下一代,这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如果以后不再去九寨沟,或者是乘坐飞机双飞,那么,以前从电视里无数次看到的汶川,也就只有这一次亲睹的机会。一路随处可见坍塌的路段、被沙石掩埋的路段、路边还没来得及挪走的几十吨的巨石,公路边上拉的一层或两层的网以防落石,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最后看到一幢幢新楼的矗立,心里无比感动:活着,真好!
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
住在都江堰宾馆,询问前台小姐附近哪有美食,领着杜杜去了一家专营麻辣烫的店,人们正吃的热火朝天。
回到北京后,阿杜最念念不忘就是四川的美食,若大京城找不到一家正宗的。
撑了一个大饱,去都江堰大门散散步,欣赏南桥夜景。

第二天很早就起床了,我们赶着开门时间到达大门,都江堰受地震影响,二神庙正在修建中,不让参观。
景区有地震落下的巨石,上面镌刻“5.12地震遗迹”。

尽管当时看《百家讲坛》的《蜀地探秘》时,曾介绍过都江堰,大概是性别的差异,我早忘了,阿杜却还记的,给我现场解说。他指着前方刻有“离堆”的字样说,当年李冰父子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阿杜还给我介绍了分水鱼嘴和飞沙堰,来说明都江堰如何自动分水和自动排沙的,好一个水利工程的相关知识分享。
午饭后,我们坐车赶往青城山。大学时班里组织登过青城山,登的后山,因为“青城后山秀”,景色比前山好,但受地震影响,后山的路毁了,只能登前山。

普通游客游览青城山山四个小时就够了,我们却花了五个半小时。大概是连日劳累,上山时觉得没劲,前面两位五六十岁的老大妈一直与我们保持着十米的距离。阿杜取笑我速度和老太太一样,后来他不得不用头顶着我的腰好让我省点儿劲,于是我们飞速的上了一级又一级台阶,把他累的够呛,头晕眼花。
上清宫留影:

“上清宫”三字为蒋介石手书,时间是公元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但他在写时间时没有在“二十九年”前写“民国”两字,据说他就这样把“民国”弄丢了。
当晚赶回成都,第二天逛了宽窄巷子,到天府广场转了转,最后再看一眼成都,明天,我们将乘上回京的航班。
与君初相识,尤如故人归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到阿杜,正是京城柳絮飘飞的初春,他微笑如水、眼波流转的样子。
爱就是这样简单,不需要任何理由。
若,人生只如初见,多好。
今生,你是我的夫,我是你的妻;
今生,我们没有生离,只有死别!
感谢上苍,给了我不属于别人的你!
阿杜和百合在此恭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百合姐文笔真好,祝福百合姐和阿杜
爱就是这样简单,不需要任何理由。
若,人生只如初见,多好。
今生,你是我的夫,我是你的妻;
今生,我们没有生离,只有死别!
感谢上苍,给了我不属于别人的你!
----------------写的真好!!!!
百合的游记,满满的幸福。。
最羡慕的就是户外伉俪啦。
很有夫妻相,希望你们能白首偕老~~
清明库不齐没有记住你的样子,现在看照片,好俊秀的模样~~
用心看完游记,同时,道一声:祝福你們!
祝福幸福的一对。遥记得几年前一个人的我也走过同样差不多的路线,难忘四川的清秀山水
很认真的游记,幸福的人儿,希望你们永远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