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城长城介绍
九渡河离京城不远,驱车100公里便到了这个有着艺术家天堂之称的小镇。进入九渡河,山野之色的变幻把我迅速从旅途的疲乏中解脱出来,这片片山石、红花绿林、古老长城和湖光碧水蜿蜒交错在一起,恍若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正惊叹间,两棵奇特的古松钻进我的眼睛,一株似蛟龙腾跃,一株如柔凤展翅,这对龙凤松交织在一起,不离不弃,似一幅龙凤呈祥图,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迎来送往每位来到九渡河的客人。树旁农家小院和小院里热情好客的女孩,就如轻柔的山风,在和煦的阳光下给人丝丝清凉,让人心情舒畅而轻松。
黄花城水长城建于明永乐年间,到今天已有600多年了。这段长城雄伟险峻、气势磅礴,它不仅是守卫京师的北大门,而且还是护卫世界文化遗产明皇陵“十三陵”的重要门户,是明长城的精华所在。远望,山势险峻、巍峨坚整的黄花城水长城宛如一条苍龙,绵延在群峰之上;近观,它又环绕在碧水湖畔,与湖水交错,更为神奇的是,这里的长城有三段扎入灏明湖中,又从湖中跃然腾起,形成了山、水、城交融的独特美景,由此而得水长城的美名,像黄花城三段长城入水,水没古城垣的景观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
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的长城,时而如长龙腾空,时而如九天飞凤,奇、险、秀、丽又怎能道出我眼前山色长城的震撼。过程的美和结果的超越让我停滞在九渡河古老长城的田园漩涡中,刹那间,我觉得自己的语言苍白的尽然无法描述这水长城的别具风韵了。
长城历史
据历史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各自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左传》僖公四年(公元前657年)有“楚国方城以为城”的文字,这是长城最早始见的记载。战国时齐、楚、魏、燕、赵、秦以及中山等国相继修筑。秦始皇灭六国完成政治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人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此后,汉、北魏、北周、隋各代都曾在北边与游牧民族接境地带筑过长城。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自洪武至万历时,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之多,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称为“边墙”。大同、宣化二镇之南,直隶陕西界上,并筑有内长城,称为“次边”。长城总共约长6700公里。
长城文化内涵
从历史资料可以看出,秦以前修筑长城,是不同诸侯国之间单纯的军事防务,进而言之,也还有预防被人吞并的政治意义,却并不具有社会文化价值的内涵。这是因为,不同的诸侯国家毕竟属于同一“宗主国”之下的不同军政单位边界划分而已,完全属于同一种社会文化背景。也就是说,诸侯国之间的矛盾,仅仅是军事冲突与政治统治权力的转移的性质,根本不存在文化上的对立。但是,从秦开始直至明代修筑和修缮长城的意义,就不再是单纯的军事防务了,而且具有了文化价值的意义。
这是因为,以秦以来修筑长城的预防对象发生了变化,即预防的对象已经是居住在长城之外的以放牧为生的游牧民族了。对于这种防御对象的变化,可以作出多种解释,比如宋人苏轼在《王者不治夷狄论》中说:“夷狄不可以中国之治治也……先王知其然,是故以不治治之。治之以不治者,事所以深治之。”这显然是从政治统治策略着眼的认识,似乎是说内地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全然是实施“治”与“不治”、“为”与“不为”的政治策略的表现,并且有某种程度的种族主义味道。而我们则认为,这种预防对象的变化,恰恰使得长城具有了文化的意义。当然,从直接的现象看,长城反映的是居住在长城里面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内地民族,同居住在长城以外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尽管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这个矛盾含有阶级矛盾的性质,但这也仅仅是民族矛盾,依然不能够说成是文化矛盾。然而问题的实质在于:这种民族之间的矛盾,本质上反映的却是经济、政治和文化愚昧落后的游牧文化,同经济、政治和文化发达的先进农业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所以,我们才说,长城作为一种历史上的文化现象,是由它所反映的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矛盾对立关系规定的。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续建于秦,再建于明,穿越了漫长的历史,见证着中华民族不可穷竭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一个中国人如果没有在精神上亲近长城,那么,他就徒具中国人之表。长城的神圣性意味着我们必须对他心存敬畏和热爱。敬畏和守护长城是中国人光荣的天职,是龙的传人必须服从的绝对命令。
九渡河镇长城简况
黄花城长城全长12.4公里,其中有空心敌台40座、实心敌台9座,墙台5座。据《长安客话》所载:黄花镇为京师北门,东邻山海关,西邻居庸关,北邻四海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此段修筑十分精细。关隘设计严紧完备,有三道关卡,即头道关、二道关、三道关。以二道关为中心,南边有西起旺泉峪山顶,向东经西水峪、石湖峪、撞道口、小城峪口,然后过十八登直达断边的第一道长城。黄花镇镇口南设有黄花路千户守御所守备居住的黄花城,其余各口之内也都设有守口城堡。第二道长城西端在桃洼楼与大长城相接,向北经鹞子峪口折而向东,过二道关至镇河台,然后过河向东南至东口楼南山与大长城相合,内设二道关堡,鹞子峪堡与大长城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另外,在二道关以北3.5公里处(大门口村)还设有第三道关卡。十八登在此段长城东端,由于山势到这里拔地而起,长城随峰而筑,两边的垛口墙修成了18个巨大的锯齿形,远望犹如18个台阶。边槽里的台阶难以攀登,故此当地人都称此处为“十八登”。当地民谣说“十八登,高入天,鹰飞倒仰猴难攀;山高到底有多少,一个骨碌滚三天”,足见其险。现今,这里的城墙、敌台、关口、城堡大部分保存完好。撞道口关,关门内匾额题有“撞道口”,关门外匾额题有“镇虏关”,关门内外松涛阵阵,登上古关,很有一种边塞风光的意境。鹞子峪城堡是怀柔现辖区城堡中保存最好的一处,该城堡南面开门,外有迎壁,南墙长102米,北墙长91米,东西墙长78米,门额上书“鹞子峪堡”,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遗物,堡内一棵古槐,据说与该堡同龄,现有几十户农家居住。另外,西水峪水库段长城被誉为“水长城”,长城三入水、长城剖面石条穿钉结构、360度长城以及长城脚下百亩明代板栗园构成了天下独有的长城“四绝景”。
您真细心啊!那天就领教到了。
都是朋友啊。
以前乔峰就是这么鼓励我游记的,就这一次,以后写得优秀了,才会有如此待遇啊。我下去了。( ^_^ )/~~拜拜,朋友们!
再次感谢了。鼓励给了我动力。
谢谢关注。
客气了,那里确实非常美。
走是一种性情的放松,大脑会清醒一下,黄花城长城全程我们是分了两次走下来的。
那里一年四季都有很独特的景致,春天的花瓣雨、夏日的清凉与清香悠远的栗花香、秋日的丰收自然不必说-满地可以看到人们晒得杏干,冬日则是一幅幅水墨画。有时间去吧。
多谢,有美景才会有美文。
谢谢老师了。
哈哈,好的。
那大炕的一篇一定要写一写的。
好的,我大年初二收作业。收作业这是我对的工作,一定完成。
一定要写的,咱们内部传阅,只为开心。
还真没有写过哦,我先酝酿回忆几天,看看会写不。
会说话,就会写游记。
随性就好。哈
你这个班长要起带头作用啊!这里没有老师的。
你这一路竟是开心语录,游记一定更逗。要写的要写的。
咱直接出一个开心语录。
哈哈,老师,领导
我正在想是否每次出一个开心语录。
你是课代表,这里没有老师、领导。
开心语录语录,我还能瞎扯几句让你们笑话去,拍照片也成,我也喜欢拍就是拍不好,要努力学习。
没事,您别急,我还想看我的隆重出场呢。我这篇还没有写出来呢,到时就看我写不出来。脸红啊!
哈哈哈,

好,绝。
哈哈,你理解错了,不是你们笑话我,我的意思是我说的话,让你们高兴的笑起来。
所以叫开心语录啊!每次活动都记录下来,回想也是一件美事。
好的,我先酝酿,明天开始动手。
哈哈,别这么快夸我,我要写的不好,可别批评我哦,你们照片都可以引用吗,还是只用自己拍的照片?
好啊


用时最好注上借用谁的照片。
那是必须的,
下次记得带相机了,要不我偷拍你了
哈,欢迎偷拍。
好的,下次多偷拍点照片,这次没怎么偷拍,哈哈,我睡觉去了。
辛苦了,
谢谢,好快啊!
龙凤松那一段应该是上一次的内容。
你也要写一些游记啊!代队长催租子喽!
哈哈,命苦不能怪社会。
就是写一写咱们的开心情景,回味一下美好时光。一定要写啊!
江水在找余粮,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