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时节登大寒——2011·1·21大寒岭活动小记

 

 

(照片均来自老榆树)

                    大寒时节登大寒——2011·1·21大寒岭活动小结
  岁交四九,时值大寒,8人相约去爬大寒岭。
  大寒岭是京西古道上一道重要的关隘,坐落在横亘在京西的第二条山系(百花山、清水尖、妙峰山)中段,海拔970米。京西古道从北京向西翻越九龙山-香峪大梁后,沿清水河行至千军台,随即翻越大寒岭经七里沟进入斋堂川。
  9点到929车站时意外的发现一辆开往清水、黄塔的929支线车停在那里,行前做功课时并不知道有这趟车。迅即和队友交换了一下意见后上了车,这意味着我们改变了原来千军台—大寒岭—千军台的折返路线计划,而将进行一次军饷-大寒岭-千军台的穿越。
   车到军饷10:40,距我早上7:20离开家已近3个小时。天气晴好,8个人沿着公路向大寒岭走去。一路在缓慢上升。军饷海拔400米,前方7、8公里外的杨家峪村海拔已是700余米。一路上遇到的几拨护林员不禁让我心中有一丝忐忑,担心去年春天上大寒岭遇阻的情况再次发生。临近杨家峪,一次在盘山路上抄近路的尝试让我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一番手足并用才爬了上去。不过沿途的冰河、冰瀑让我们的疲惫得到补偿,蓝天白云、铁马冰河,这些都使得我们的心情无比舒畅。

 

          

 

 

      杨家峪已经整体搬迁,从墙上留存的去年9月的村务公开告示看,搬迁应当就是这几个月的事情。如今人去村空,只有古庙、古松、古屋还在诉说这旧日京西煤窝四村之一昔日的辉煌。因为杨家峪村是门头沟区级文物,村里似乎在进行着新的旅游开发,一些水泥仿古民居正在建设中。1点多,队伍在一处新居的向阳处休息、吃饭,四外空寂无人。

    

 

  2点,队伍离开杨家峪走向大寒岭。开始几公里是沿防火道缓慢上升,梨树台后是沿小路急剧爬升。队伍在梨树台至大寒岭之间出现了一次分队:两位女队友在一次探路时不愿重新下到沟底而选择了继续上行。感谢插队陪同她们走过了这段路,两组人相隔10分钟左右重新会合于大寒岭。大寒岭不愧于它的名字,强劲的山风吹得我们重新穿起上山时脱掉的衣服。此地不可久留,寻看了毗卢寺遗址后迅即下山。

    

 

   

 

 

   下山的路不足一小时。这段路的特点有二:一是石砌的古道很宽阔,尽管不少地方已经出现坍塌仍能看出当年不凡的气势;二是道旁不时出现的彩色石头鲜艳夺目,为他处所不多见。此外,古道边的深涧冰瀑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次行走累计上升600米,行程约15公里。


   最后感谢一路同行的队友布裙子、老北、天地混沌、水天一色、老榆树、王晓路、和插队。8名队员中有6人是当年的莫旗知青,这成为本次出行的一个特色。

一直走发表于2011-02-16 20:52  
分享到 
赞过
(2488次阅读/25个评论/1人赞过)
    一直走
    谢谢欣赏,照片作者是老榆树。
    rebornsusan
    壮观!
    老公母俩
    能爬山不稀奇,能暴走也不奇怪,而具备上述特点又能写出色的游记,就不简单了,一直走就是不简单的人。强
      谢谢鼓励,继续努力。咖啡
    惠然而来

    曾经是河底?可与蹄窝PK了.

    开心大哥
    谢谢先生分享!
      嘿嘿。
    炫泓
    强
    杨洋
    不错  有幸周六参加该线路的活动
    风中的鱼
    强
    对家
    路线、文字都精彩
      谢谢鼓励咖啡
    永远快乐
    真不错的穿越
    上宫
    鼓掌
    西子(管应远)
    冰河、冰瀑,美景、好体验,真好!
    北国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是我喜欢的诗歌,为它写过文字http://www.517huwai.com/topic/888
      我刚见到,您无愧于曹孟德的名诗,我学习的榜样!
    北国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强
    北国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