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的胡同
北京是一座急剧变化的城市,像一个出身贫寒而乍富的人,急于摆脱自己的过去。北二环以南至钟鼓楼那片胡同,如今已是瓦砾一片。据说,拔地而起的将是一座现代化的时间博物馆。所谓的世界城市,应该是更加整齐、标准、统一吧。我不确定这片胡同是否具有文物价值和保留意义,只是它曾是我的徜徉之地,赐我一隅安宁。现在这一切与这片胡同一起消失了。
雪是城市的幻像,但很快就支离破碎了,转瞬间,到处是泥泞。沿着交叉的街巷深入,灰色墙体上满是伸出的招牌,却是可以变换的,惟有大地保持静默。每次抵达这里,都会发现一段不知道的过去,冷不丁在哪埋伏着守候你。有只白色的猫,两只眼睛呈现不同颜色:一只宝石蓝,一只琥珀黄,她伏在一张椅子上,有所洞悉而无所在意的,怀着哲学家才具有的沉静。那些排列整齐的冰琉璃,如国王的仪仗队般雄壮,又如一把钥匙打开童年的记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它是我们香甜的棒棒冰。用卡尔维诺的话说,城市是由碎片构成的,这些碎片是历史的,感觉的,或记忆的。
七百多年前,当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汗描述他所见过的城市时,他是这样说的:宽宏大量的忽必烈汗啊,我可以告诉你,像楼梯一样升高的街道有多少级,拱廊的弯度有多大,屋顶上铺着怎样的锌片。可我知道,那等于什么都没有告诉你,组成城市的并不是这些东西,而是它的空间面积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如今,那些空间和它所承载的历史,都将如这场微薄的春雪遁于记忆和未知。假如某天忽必烈从墓中走出撅着胡子问我们:俺当年建造的大都呢?我们能回答什么呢?只好说一句:宽宏大量的忽必烈汗阿。。。
骆驼发表于2011-02-17 19:16
文风如春风,送爽至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