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防口至神堂峪穿越记事
2011年6月18日早晨7点10分,六度户外的14名驴友准时在东直门公交枢纽大厅集合并坐上了去往怀柔的916次公交车。车子走京承高速,很快我们到了怀柔,9点07分,我们到达此次穿越的起始点------河防口村。这条线路群里已经计划过2次,都没有实现。因为许多未知的或者已知的东西,让我们对这条线路充满向往并疑虑重重。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条线路,当群里的驴友问及我时,我只能回答,我也没有走过。对于穿越,未知的东西永远是催生我们去走的动力。
长城分布在北京北部郊区的崇山峻岭之中,南北大体有三道防线,我们今天走的应该是最里面的一道。对于徒步长城我是有疑虑的,每一次的行走必然会对长城造成不同程度的毁坏,如果这毁坏一直持续下去,长城遗迹还能坚持多久。我不止一次的向周围的驴友啰嗦过我的观点,尽量不要多次重复走同一段长城,尽量不要踩坏长城的每一块砖,爱它就要呵护它。
夹扁楼是我们此行的第一大站。这之前的路都比较好走。从夹扁楼向北边的沟里有一条小路,我想这应该是另外一条登上长城的路线,而且比较近。从夹扁楼出发一路向西,路过一道最窄的长城,只有一面墙,墙里一条小路,不足1米。这也许是古人因地建造长城的一个创意吧,简洁而不失长城抵御的功能。过了这段最窄的长城,路会越来越难走,几乎是在灌木中穿行。绕过一块巨石,上到一个貌似城楼的地方,断壁残垣,仅仅只剩下了这座城楼的一角。我似乎突然看到一个浴血奋战的战士,从弹坑中爬了出来,只剩下一只胳膊和一只脚,却仍然握着手中的武器,站立在硝烟之中。在这个地方,我告诉同行驴友燃烧的煤,给我照了张相。看着地上散落的墙砖,你可以想象这一段长城经历了怎样的风雨沧桑。穿越的路越来越难,再往前,到了长城的断点。
说断点,其实就是陡立而光滑的巨石沿着长城的走向蜿蜒横卧在山顶上,下面是峭壁,这巨石宛如鲤鱼脊背,路就在脊背上。鲤鱼背是我搜集到的关于这段路线比较艰险的路段。我要求大伙一定穿过鲤鱼背再找地方吃饭。此时已是中午12点多。天气预报的气温是33度,在闷热的空气中我们走在没有阴凉的山顶,对身体的考验越来越严峻。木鱼仍然是走在最前面。当我们还在攀爬鲤鱼背的时候,她已经在斜对面的山坡上给我们拍照了。几乎没有路,路被巨大的岩石挡住,两边是断崖。我们顺利的通过了鲤鱼背,又需要从立陡的灌木丛下撤到对面的山坡。双手几乎是拽着草根、树枝一切可以抓到的东西,滑下山坡的。串子的裤子磨的刺啦刺啦的响。前队木鱼和刺猬不停的用手台提醒着后边的驴友要小心。他们在对面山坡的林子里找到了一个可以停留十多个人的狭长空间,我们决定在此午餐。
从鲤鱼背上到第一山头,从第一山头下撤到山凹,再上升到第二山头,从第二山头再到神堂峪敌楼。这段路几乎是穿行在灌木丛和藤蔓纵横的密林里,虽然晒不到太阳,但脚下磕磕绊绊,几乎没有像样的路可走。很多地方仅凭一个黄布条或者一个插在树枝上的水瓶来判断方向。如果没有路标几乎无路可走。
走过了所有艰苦的路程,坐在神堂峪敌楼可以俯瞰下官地村的时候,大家总算松一口气,此时大家的饮水已经耗尽,有四五个人已经有中暑迹象。行至此,只想休息或者有热茶解渴,也有人想吃西瓜。人在路上,幸福的感觉多么简单。就如我们在路上随手采摘的野杏和桑葚。这条线路的长度在我们走过的的户外线路中并不算长,估算距离应该有12公里左右,但因为天气闷热,使得徒步穿越更加困难,对身体和意志力都是一个考验。就在我们还在敌楼里休息时,手台里传来木鱼招呼大家下山吃西瓜的声音。二十分钟后,我们全体安全下撤到官地村农家小院的门口。在六度户外群的活动中,这次是最艰辛的一次。还好,我们大家一起共同走过来了。我们必须记住今天在这条路上一起走过的驴友的名字:大龙、刺猬、岩石、燃烧的煤、保镖、静儿、孔方串子、海洋、钝儿、蚂蚁、泊淡、隔夜茶、木鱼、西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