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唐咸通九年敦煌雕版印经】
发现于敦煌第17号藏经洞,刊刻于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明确刊刻日期的印刷品。
1907年,被供职于英印政府的匈牙利人斯坦因(Aurel Stein)盗至伦敦,现藏不列颠图书馆,为Or.8210/P.2号文献。此后虽有刻印年代稍早的韩国庆州武则天时代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和日本奈良的《陀罗尼经》等印刷佛经被发现,然简陋粗疏,且残缺不全,而咸通印本《金刚经》大致完好无缺,且刻印精细,远胜此二者。
该卷由七张纸粘缀而成,包括卷首木刻版画一张,为世尊说法图,卷左上角有字曰“祇樹給孤獨園”,卷左下角有字“長老須菩提”。经首冠以净口业真言、奉请八金刚,其后直至第6页皆为鸠摩罗什译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正文,末附真言,卷尾最后落款为“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為二親敬造普施”,整幅长488厘米,宽30.5厘米,除扉页画长约40厘米以外,每张纸长约76厘米。卷尾版框外有三行手写题款:“(處訥)啓不番近日,尊體何似伏惟倍加,□重下情禱望謹状”。
咸通九年刊刻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我国现存的有确切纪年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品,由卷首画﹑经文及施刻人组成。其卷首的扉页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版画作品之一。共用6块雕版、6张纸印刷,再加一张扉页画,粘连成一幅长卷。卷末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 施"刊记,"咸通"是唐懿宗的第二个年号,"咸通九年"为公元868年。被誉为“雕版印刷第一神品”。
卷首的扉页画
金刚经 开始部分
卷尾最后落款为“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為二親敬造普施”。
博雅散人发表于2012-01-21 12:41
(5602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