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同“杏”字犯冲——凤驮梁历次迷路记
哥同“杏”字犯冲
——凤驮梁历次迷路记
“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通常认为,这是“信仰”一词最早的出处。究此渊源,鬼神也是一种信仰。
迷信一词,望文生义即可;但迷信一词,却又常常被引申——于是,迷信渐渐成为了一个贬义词。
哥不迷信,因为哥根本就没有信仰!但哥却真的觉得,哥同“杏”字犯冲!
凤驮梁是一个地名,也作凤坨梁,又称凤凰坨,是山,亦是梁,位于北京延庆盆地东北侧,跨延庆怀柔两县交界,主峰海拔 1530米,为军都山主要山峰之一。凤驮梁周遭有村四:东为杏树台,南为庙上,西为上营子,北为西沟里。
至此,初见“杏”字,犯冲即由此始。
初去凤驮梁,是11年3月26日,报了ORG招财的队。一早东直门公交916到怀柔,再换乘公交936至道班下车,是为杏树台方向的入山处。小路沿着山谷深入,蜿蜒曲折;谷中,村内的引水管格外分明。随着小路的深入,逐渐会迎面看到一巨石耸立;但小路再深入,却是走着走着就消失在山林当中。于是,找不到路了;再于是,大家决定沿迎面巨石下穿林直接向上爬吧。千辛万苦,万苦千辛,最后爬到了巨石之畔。
在穿林过半时,部分人沿巨石边缘一直向上,部分人左向横切终找至某条小路。最终,大家汇合。巨石旁,小路清晰由其北侧而过,但岔路处,上山的小径依然不甚清晰。清晰的小路,向下可达西沟里村,向上则向主峰蜿蜒而去。个人认为,巨石处的风景要较主峰风景好上很多。
巨石去往主峰,在主峰下有三岔路口,另一方向为下山方向。沿下山方向至“蚂蚁窝”处,又是三岔路口,一为上营子,一为西沟里。
这一次的凤驮梁之行,记忆中唯有两点最为清楚:一是迷路之艰辛与巨石旁风景之优美,二是下山小径上松软的落叶与清幽的曲折。得不到的总是最期望的,山是如是,路亦如是,景亦如是。于是,决心一定要在秋天踩在繁芜的落叶之上看缤纷的色彩,一定要找到那条迷失的上山之路。
再次去时,为是年5月21日。此次同油条一起发了个活动,意欲将路走通,依然是从杏树台上山。沿小路进山,至唯一岔路时,其右,为上次路线,其后半段迷路了;其左,则为另一条盘旋上山之路。上次,听领队讲,左侧的路更为明显。
沿左侧岔路后,路是相当明显,亦是蜿蜒曲折,曲折蜿蜒。有小溪,有流水,有叮咚,有微风。前后队相随,渐于某处折而向上。前队油条带了GPS,内有他人轨迹,足下亦有小路。但仍然是走着走着,小路就又消失在山林当中。
之后,前队参考着轨迹,亦左右找着小路;但前后队之间的距离,却不经意间越来越大;再后来,终于,前后队脱节,后队也失去了前队的痕迹。那一刻,山林之中,一切描述皆失效,吼比手台更高效,更管用;只是,吼并没有解决问题。
时间不短但也不长,前队似乎是找到路又没找到路,一切在了无痕的情况下,跌跌撞撞,撞撞跌跌,前队算是到了巨石之畔。后队却不得不在山林中努力追寻着前队的痕迹,终于在至某山沟处,横跨之后,另一侧的碎石让我印象深刻。跨过这一不知名的山沟,又向上扇面上升了二三十米,终于无果。各种沟通交流协商均衡等等等等之后,后队决定原路返回。
又一次迷路,又一次凤驮梁;本已有源,其又有缘,冥冥之中……
同为这一年,10月2日,同朋友因黔东南之行未遂而相约至西沟里烧烤。车经杏树台至西沟里村,本欲至巨石旁,奈何熟识之后各种迟到各种延误各种懒惰,最后刚一进沟,就在小溪某处,拉开架势,为饱腹而战。
12年5月15日,报ORG大楚队欲水泉峪探路黑龙密径再经对家河而五座楼,亦迷路而返。途经“杏树屯”,遂冥冥以为“哥同‘杏’字犯冲”!后来才知道,那不是“杏树屯”,而是“梨树屯”——天呢,难道看错字了也一样犯冲啊!
哥不迷信,哥还真就不信邪了!
哥本不信邪,哥真不信邪。哥同“杏”字犯冲,本也不过是一闹语罢了;不过哥真没想过,下一次,又迷路了。
六一前,油条说想再去凤驮梁,一定要走出那条正确的路来;其实,这本是去年就有的想法,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成行。
那咱就再上凤驮梁吧,时间是12年6月3日。这次计划从西沟里进山,从杏树台道班出山。
之前,天气预报各种中雨大雨雷阵雨,领队队员各种确定报名排队中;期间,天气预报继续各种中雨大雨雷阵雨变来变去,领队队员却是各种退出再来有点儿不靠谱;最后,天气是零星小雨偶有浓雾雷声一直在轰鸣,队友则是无雨说说有雨笑笑跟着领队走错路!
这一天,去程一路畅通无阻,九点刚过就抵达西沟里村,稍事休整,大家开始出发。甫一出发,小雨即至,雨衣雨伞,各种忙碌;忙碌过后,一两分钟,小雨似无,人已开行。
曾经的这里,曾是景区;如今,又有挖掘机在沟中开挖,或许今秋,或许明春,这里也就要开始收费了。
小路在潮润的山林之中,小雨变得似有似无,连淅沥也感觉不到了。疏灰而高开的阴云,隔去了初夏的炎热;零星的雨点,从树叶的缝隙间滑落。不时的鸟鸣声,不时的溪流声,绿叶与柔枝的清新,丁香与野花的芬芳,感官在不知不觉中尽情地敞放。脚下是轻松,身上是轻松,脑中也是轻松。
雨成了一种调剂,雨成了一份心绪;雨成了一种期待,雨成了一份情愫。天上的云层还是那样疏灰而高开,雨点时疏时密,雨声时大时小。林间的小路,松软的泥土,层铺的落叶,间或的石块,就那样在蜿蜒中曲折,进而盘旋进山林深处。
行至“源头”,谨慎的停留,却导致了临时的错误。我模糊的印象,带着大家,再次体会到那林间的小路,走着走着就消失在山林当中。好在左右寻找时,明确了错误,返回,返回至明确的那一处:那一处是源头。
再继续沿着林间的小路上升,接下来是十八盘。此时,阴云未见愁密,雨点儿却一时大了起来,似乎有中雨的趋势;天空中,从远方的高空,传来雷声轰轰。从源头至十八盘,从十八盘至蚂蚁窝,再从蚂蚁窝至顶峰,树渐疏渐矮,雨也就似乎越下越大,山渐升渐高,雷声也似乎越来越响。
阴云依然高开疏灰,及至顶峰,雷声渐渐消去,浓雾悄悄袭来。登顶前的岔路处,巨石清晰可见;登顶后,却无法再看到巨石。登顶那一时,雨也似乎下到了最大,天兮人兮,我兮众兮,山皆于此。
登顶下撤,再至岔路处,浓雾却作了云海,翻腾滚涌,沿着坡势,奔袭而来。云也罢,雾也罢,风也罢,雨也罢,天在变幻,心也在变幻。却是不知,是心在随着天的变幻而变幻,还是心只是自己在变幻。
之后经过三五个极小的山尖,即至巨石处。于某处的小小小小的垭口处,青青翠草,绿林环绕,遂于此午餐。期间,大家决定穿越,而不是原路返回。
又是在巨石处,在之前的上山的小路处,恰有红绳在系。下山的小路于此处开始;只是,找到了路的开始,却没有找到路的延伸。十几二十米后即无路,随即迷路。
红绳和之前的两次来凤驮梁,知道也肯定这儿是有路,于是,沿坡直下找路,兼顾左右方向的横切找路。就这样海拔下降80米左右,下山方向右侧至某沟,疑为上次迷路之处。但哥真的同“杏”字犯冲,在这儿,横切找上次迷路之途未遂,但几处大石显示,应该是上次迷路的终点。
这一次还是没有找到路,后来大家沿沟下降,一直下降,遂至路上。但迷失的路段,却是相当长的一段路。这一次,终于又迷路了。
沿沟下降到山路后,其后一路顺利地下山。最后的几步路时,村里的老奶奶,颤颤巍巍地用那没有牙的牙床抖着说我们,“这累受得!”
是的啊,哥同“杏”字犯冲,“这累受得!”
(图片为队友照片合成)
迷路还算能挽回,迷失自己可是一辈子的事~ 五哥呀~~~~~~~~
还有我们,拉你一把~
五哥犯红杏啊,哈哈
那天再迷一次
再发一次这个路线吧,我也想“迷”……
敬而远之吧
现在想找名字里有“杏”的姑娘不容易了~
路盲。。不知道啥是西沟里方向。。。不过源头那里如果不是走错那段路,也看不到那么大的一片蕨林了~
我是来看怎么个“冲”法
再走哇
朝阳人民发来贺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