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某月,某山某村……老奥的游记
金莲花开了。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科考队员,初雪早已准备好了科考工具,组织好了科考队伍,整装待发。
但考察路线与往年有些不同。这是一条新的路线。由于对科考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某山加大了对核心区的管控力度,具体方法是提高科考队员的进山费用。我们愿意让保护区的的山水得到妥善的管理,但我们不希望看到以保护的名义开发。为保证某山科考的纯洁性,我们决定不支付这笔费用,单辟路线考察。
今天星期四。
在公共汽车上,晃悠道。我说晓得。周四不周四的,都要找到去山根儿的车。
我们的计划是,先到达山根儿,然后乘夜色绕行开管护站的房子,不打扰他们的休息,进山。然后在山里循着某台的方向,插上以前的路线。
于是,这个周四的夜晚,一行5人,在山根儿的某个地儿下了车,从容有序的整理,上包,绕着一条干涸的河床,走进了夜幕中的某山。灯光是被管制的,也不得喧哗。我们很有秩序的鱼贯而行。途中,我们看见了管护站的房子,很安静,劳累了一天的工作人员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他们真的很辛苦,就多睡会吧。
夜的山是安静的。听不到山外的喧闹。却有了流水的声音。我们已经进山了。看不到山外的灯光,看不到山脚的房子了。这就是说,我们成功的进入山中,本次科考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
扎营后,我们泡上了茶。初雪把本次科考的几个重点简要的布置了一番。大概是,考察路途中不同地点的金莲花的密度,与往年做纵向对比,分析金莲花减少或增加的原因;考察云海和山势和风和草甸的联系及影响;有关生态及动植物方面的由开心负责,燕子协助,开心为此专门准备了仪器设备,每到一个测试点,斜躺顺卧,非常认真的工作,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资料。我和晃悠负责的是和食品与营养卫生相关的事宜,比如,考察羊肉在2400米高度时,与平原地区炖法上的差异和区别,还比如,腊肉在1900米高度煎炒时,不同火温下状态的变化,还比如,娃娃菜在山顶和垭口做汤时,味道是否会有差异,并分析其出现差异的原因。晃悠是属于学院派的研究人员,每个项目,每个点,他都认真仔细地做着记录,我的主要工作是品尝。1800时,有锅面咸了,让我们很是不解,各个环节各项流程均严格控制,怎么会咸呢,经过晃悠从头至尾认真的排查分析后,原因找到了,原来面是咸的!晃悠脸上露出了解决问题后的轻松与愉快,看着晃悠,我也分享到了几分快乐。剩下初雪,他主要关注的是地理地质地壳方面的考察,比如,从左侧上升和从右侧横切对于行程方向的影响,有无地质学方面的解释和支持,还有,从一个山口进来,从另一个山口出去,没有人拦你,能否在地理学上实现。实践证明,初雪很好的完成了考察。
话说,就开始考察了。
天公是作美的。第二天,是一片蓝天。没走多远,我们就上了山脊。视野顿时开阔。这是一趟干净的山脊,两边草甸地貌平缓扇形下铺,包括金莲花在内的各种小花铺遍山野。山脊上没有奇峻怪石。舒展,坦荡。左侧的山谷起了雾,慢慢的,就荡满了整条山谷,拥簇着,就成了云海。风从右边刮来,于是,整整一天,左侧山谷云海的数次翻越山脊的行动被风吹散。有时,风小时,偶然能过来一些,流云翻过垭口,顺着山面,平铺而下,如瀑布般,但没几时,风大了,越过的云就慢慢散了。但在左侧,整整一个山谷的云一直荡着,时而满,时而半,时而飘忽,时而平铺,时而突起与空中的云天际交汇,时而又荡开一个口子显出山中的几处峰顶。
在一个低洼的垭口,出现了一群马。
前队过时,云海没有上来,是绿地骏马悠闲的吃草。后队过时,云海就上来了,云海过不去垭口,就在马的周围漂浮,马卧站自立,随意闲适,也就荡在云中了。一边是草甸,一边是云海,前后是缓坡山顶,如天宫中弼马温的场地,奔跑起来就是天马行空了。非常美的画面。让人留恋。
下午,当光线转过时,在云海中出现一面横的山脊,由于有些背光,山脊亮出来的一面发黑,周边,云海罩绕。在上方,一道锐利的山脊刀仞划了出来。势气咄咄,震人心魄。让人忘返。
如此美景,忙坏了开心。
话说开心。是一喜摄好影的主儿。有一张生动有层次感的脸,和一只霸气的烟斗。他的片子,透彻的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很多仰拍的片子,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的生命质感。开心有一种朋友遍天下的架势。圈网、8264、517、绿野等户外论坛无所不熟,无论事儿还是人都能给你娓娓道来。他去过的地儿,也留下很多开心的朋友们,那些老乡们,在开心需要帮助的时候,都能适时的站了出来。这次,我们五人体会很深。
还要继续走着。走的走的,没路了。山脊,草甸。我们望着某台,在一个个山脊中腾挪。中午时分,尽然还有一阵雨夹冰雹凑了几分热闹。最后,在一个大的斜切下降之后,我们看到了2400垭口近在咫尺了。已近黄昏,一路的科考,大伙儿都有点疲惫。初雪和开心下降到2200取水,我和晃悠准备各种实验原料。一通收拾,一番忙碌。午夜时分,才进入叙茶时段。群主总结了今天的科考工作,充分肯定了同志们的努力。并对明天的工作做了部署安排。
户外什么最舒服。不是走开了,大踏步的前进,也不是迷路了,突然回到正途,更不是碰巧收了个貌美的女队员。户外最舒服的就是,在山顶营地,阳光下,躺在防潮垫上,可以泡茶,可以扯淡,不必要赶路,也无须顾忌。躺着你可以养神,站着你可以远眺。拿出相机,随心所拍,闻花香,品绿意。怎一个惬意了得!
就在这般闲适中,我们下午才下撤,到达另一个科考营地1800。这里,偶遇了天津过来的同行,一个装备精良的科考队员,踏脚石。
此君渊博且善聊。是一收队,因一名科考队友体力不济,就直接收在1800扎营了。大部队直奔2800而去。无聊中,我们到了,没几句,就聊到了一块儿。共同探讨了关于科考领域的各个方面。从下午,到晚上篝火散尽,我们一直和踏君探讨着。不得不说,对待这一次科考,我们包括踏君是认真的,专注的。踏君是个精致的人,一条打底的黑色紧身长裤,外套一件浅色短裤,一件长袖速干,一顶圆边户外帽,透着干净利落。装备也是全面而精致,一会儿拿出一个咖啡壶给大家煮地道的咖啡,一会儿拿着个帐灯作为道具和光源,摆弄着小三脚架找各种角度和开心研究光圈和焦距。我们客串着各种模特,摄影助理。最后的一组篝火旁的片子,应该非常不错。
和初雪一样,我对篝火也很热爱。那种烟火气让你觉得真实。人间烟火气。现代文明和城市把属于人原始本性的一些东西越来越消逝殆尽。我们在寻找着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的东西。
今天是星期天,阳光明媚。我们结束了3天的科考工作,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在某山某沟的出口处,我们又看到了那面熟悉的牌子:
“小五台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核心区禁止游人入内,以保证保护区内动植物自然的繁衍生长。如有科学研究之需要,进入该区域,需向国务院相关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获得申请后方可入内。开展科学考察工作。”
驻足良久。我们想起了某沟那些搭建的帐篷,建设的房子,以及满沟的垃圾,还有那在几个进出山口间呼啸来去的红车。不禁对这里的科考工作有些担忧。以保护的名义开发,实际上就是破坏,提高费用,貌似遏止了进山人的数量,但在山里建设的那些设施,其接待量肯定会超过背着帐篷的“科考者”们。把户外人赶走,迎来游客。如果这是“红车’们的目的的话。小五台远去,已不久矣。
作为一名“科考”工作者的周末,在告示牌中,有些无奈的结束了。
还没去过小五呢
在逐鹿车站打了个照面的朋友
可惜没有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