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活法不同,冷暖相通吧?

 


   生活几多奔忙,人生几多彷徨!

 

   你我活法不同,冷暖相通吧?

 

   驴兄、驴妹,你们大抵也是如此吧?但愿你们都过得比我好!

 

   上户外网站的频率越来越少,想走出去的想法却是越来越强烈,事与愿违的总是期望着、失望着,然后又重复这一过程。

 

   上一次户外的时间是2012年的1月1日,崇礼雪乡,距今7个多月了。这7个月来,前后上了两堂深刻的人生体验课。先是外公的离世,接着是90岁的奶奶离开。老人走时,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细节,我不敢夸谈很了解,但是那种人之将至的眼神令我不敢对望,似看透人生一切浮土的安详。去年回老家时看望外公,老人家已近恍惚,直到我临走之时才认出我这个外孙,才喊出我的乳名。大舅妈把我们送上车时,朋友的车按说是性能很不错的,却怎么也启动不了,折腾了半个小时,没发现任何故障,无由来的又着了,发动机骤然启动的那一刻,真像是老人的一声叹息和无言的告别,没过些天,传来外公离世的消息。

 

   在奶奶病重之时,我既有一个很应情的梦:那是在我小时候常常玩耍的河边,堤坡变陡了很多,奶奶梳洗打扮的很干练,那样子既熟悉又有些许的陌生,大概是她老人家年轻时的模样吧。她向着堤坡往河里走去,我站在河的堤坡上,挡住老人的去路。她往左边移动,我往左挡;她往右移动,我往右挡。老人满脸的无奈,像是在祈求我不要挡住她的去路。我也始终不肯让路,用手指引着奶奶回家的方向,奶奶执拗不过我,默默的转身,上了堤岸,蹒跚着往老屋走去。终究,这样的梦阻挡不了奶奶离开的步伐。临终前,老人还对家人说不要我回去看望,“路途太远,跑回来不容易,等死了再叫他回来”。

 

   奶奶也算是有小福气之人,这么大岁数,喜欢坐车,也不晕车。每次回家我都要开车带上老人去东湖转上一圈,拍了不少相片,奶奶还不高兴的说:“总见给我照相,怎么不见相片呢?”这才愧疚我这个孙辈早已经习惯了看电脑屏幕,哪知道老太太还是喜欢看相片的。这次奶奶的遗像就是我在东湖给拍的,笑容很慈祥、像个小孩。

 

   回想今年4月我回老家时,奶奶还算健康。告别时,老人坐在椅子上,开始没准备送我,待我和家人一起准备上车时,90岁的小脚老太太撵到巷子口来,手里举着两盒麻糖,大口喘着粗气,颤颠颠的说:“这儿有两盒麻糖,你带去给同事吃吧。”我回头望去,奶奶已是泣不成声。现在回想,几个月前的那一幕,是老人的先知先觉,知道自己生命的尽头即将到来的不舍吗?

 

   奶奶头天夜里离开的,第二天上午,我早班飞机到武汉,自驾着朋友送来的车,疾驰在高速公路上,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敲打键盘之前,泪水的闸门都是关闭着的,闭上眼睛就听见奶奶在呼喊我的乳名,脑海里一片真空。车行至村口,恍惚间看到一个干农活的老太太,还误以为是奶奶在劳作。

 

   老人家始终不肯在城里和儿女一起住在楼房里,坚持着要自食其力,独自一人守着年轻时为三个儿子盖的老屋,前院后院种满了黄瓜、扁豆、芋头、黄花菜、花生、南瓜,自己吃不了都要叫相邻相亲的族人摘走,却从不肯去别人家的菜园子摘取一瓜一叶。老人早先几年还养鸡、养鸭,后来二伯把老人“押”到城里去住了几个月,背着把老人的鸡、鸭都给卖了,这才结束了老太太的养殖计划。

 

   ……

   ……

   ……

 

   每个生命都是不同的,每个生命又都是相同的。从新生的一声哭喊宣告着自己的到来,从离开时留下的一捧骨灰,方寸之间又都是相同的。王侯将相、草根平民,谁也逃脱不了这世间法则。不同的喜怒哀乐、同样的人生冷暖。

 

   嗨,哥们,如果真有天堂,再相见时别忘了say"Hello"。

  

   闭眼眼乎来去如空,挣眼眼曰努力奋斗。

 




前院—90岁老太太的菜地一隅

 

 

后院—竹林




拥不多岛发表于2012-07-13 16:09  
分享到 
赞过
(3104次阅读/22个评论/5人赞过)
    榛榛

    慰问!!

     

    如下所言,活着的且行且珍惜吧!

    Kui

    看着我好感动,老人活那么大岁数也值了。人命由天命,活着的人且行且珍惜吧。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