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欧陆经典社区,关爱“空巢”老人
8月18日,天空中有着不同往日的色调,早早的坐车来到了集合地点,等待着志愿者的到来。深深呼吸一下,空气中有着一丝浓烈的味道,不知是什么混合的结果。今天会是怎样的一天,走进社区,对于我们来说是第一次,满怀期待和欣喜,等待便尤为漫长和着急。
9点40分,汇合了居委会的庞姐后,我们一行15人便在庞姐带领下走进了社区。
这次要看望的分为四户老人,我们便对志愿者小队进行了下分组,相信在老志愿者的带领下,今天会为老人们带来难忘和快乐的一天。
走进第一家老人,阿姨和叔叔早早的就在门口等我们了,看见我们来了,阿姨就进步上前,对我们非常的热情,叔叔也是很高兴的,看到阿姨花白的头发,叔叔坐在轮椅上,心里还是感觉蛮感伤的,人老了,行动不便了,身边没人陪的日子一定过得很无聊。听到阿姨热情的对我们说,知道我们今天要来,就给叔叔说让他今天哪里也不许去,就在家里等着我们。我感到心里一热,眼睛有些发紧,叔叔阿姨这么热情的欢迎我们,我们来的有些晚了,不过,我们以后会常来的。和叔叔阿姨聊了一会,就让志愿者跟他们进屋了,我们和叔叔阿姨道别后就向第二家走去。
第二家的叔叔阿姨也一直在屋里等着我们的到来,叔叔甚至放下了每天坚持的锻炼,一直坐在椅子上等待着我们,阿姨见我们来了,赶紧把我们让进了屋里,叔叔也是一脸的欢笑和满足。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和志愿者们聊天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在我们随意分组下,来到这家其中之一的志愿者静和叔叔竟然是同乡,我们都深感这是缘分啊。说了几句话,我们便起身告辞,准备着带剩下的志愿者到另外两家去。阿姨十分热情的要我们过去吃午饭,一路感谢着,我们离开了热心的一家。生活给了这些年纪大的人们行动上和生活上的不便,但是他们的内心充满着温暖和关爱,我们今天来到这里,为他们带来了欢乐和交谈,他们为我们带来的是人生的阅历和感恩。
穿过小区,来到了南面的小区,庞姐对我们说这一家的阿姨是一位92的老人,身份也比较特殊,但是为人特别热心,待人特别友善,她的身体不是很好,但是在庞姐和她说过我们想去看望她时,就满怀欢喜的让我们去。我们都很想见见这位老人,她的人生一定非常丰富,我们这次一定会满载而归。
在庞姐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家中,阿姨十分热心的招呼我们进去坐,看着阿姨身体还是健康,而且精神状态很好,我们很是开心,真希望阿姨可以一直这么精神,免受病痛的侵扰。和阿姨说了一会话,留下志愿者怡然姐、郭大哥、嘣噔和勇敢的心陪伴阿姨,我们就起身走向最后一位老人家。
穿过马路,走到西面的那个小区,这一家是印尼华侨,家里只有老两口在,两个女儿都在美国,回来的时间很少,而且叔叔阿姨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到了家里时,阿姨很热心的让我们进屋,然后发现阿姨的外孙女也在呢,原来是来这边补习功课来了,每年也只有这么10天是可以来这里的,叔叔让我们做好后,就去帮着外孙女补习功课去了。阿姨和我们坐下后就拉起了家常,原来阿姨的身体很是不好,经常性的去医院看病,而且每次都要拿很多中药回来熬着喝,阿姨说自己都喝不下,太苦了,而且每次和医生说自己哪里不舒服,医生就给加一剂中药,弄得一个熬药的罐子都装不下,所以很多时候就瞒着,不给医生说,“开的药太多,哪里喝得进去”。也是啊,现在去医院看病不就是这样吗,你说哪里不舒服,就给你加药,我们年轻人还好,可是七八十的老人哪里受得了啊,不喝也不行,真是太苦了。阿姨还说道,有一次给外孙洗脚,蹲了一会,起身后一走就跪在那里不能动了,外孙太小也搬不动她,后来就拿个毛毯铺地上,然后把她拖回屋里的。打电话叫120救护车,救护车40多分钟后才到,而且只是来了一个工作人员带一担架,外孙太小抬不了,她才给保安打电话求人家过来给帮忙抬,阿姨心也好,考虑到耽误了他们的时间,每次都给他们钱来弥补下。我听到这里禁不住眼里有些湿润了,对于这些空巢老人来说,两个老伴身体都不好,一旦出现情况后真是难以及时处理啊,救护医疗也不是很得体,这对他们来说是多大的隐患啊。
后来阿姨又讲到了像他们这样的老人死后也不知道怎么办,阿姨想着到时把遗体捐献了,可是听说程序也比较复杂,要是捐献部分器官的话,剩下的遗体也没有办法处理,主要是没有人去给处理,说到这时阿姨哭了起来,我们也跟着心痛,这才是老人们一直挂心的事啊,中国有句古话叫入土为安。在现在入不入土可能不是那么的不可改变了,只是这没有亲人给处理身后事实在是让他们很是不安,很是伤心。我们也就在一旁劝解安阿姨,让她看开点,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现在先要保重身体,好好活着。其实,我们都明白,这些事情就是老人的一块心病,我们能做的十分有限。
和阿姨继续聊了一下,11点的时候我们就起身告辞了,阿姨的身体不好,我们一再说让阿姨留步,阿姨还是坚持送我们到电梯口,看着我们坐上电梯后才转身离开。回去的路上,阿姨又打来电话,原来是我们的一个志愿者把包包落在他们家了,阿姨还亲自给送到了楼门口,和我们的志愿者说了一会,依依不舍的话别。阿姨说希望我们还来,放心吧阿姨,我们还会来的。
走在回去的路上,我们也在一直说着阿姨的事情,我们商量着以后再来,随着和其他几组志愿者的会和,我们此次的志愿活动也就接近了尾声。很感谢欧陆经典社区居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各位志愿者的细心服务,你们辛苦了。我相信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收获了很多,我们也为这些老人们带去了欢乐和热闹,让他们久寂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丝不一样的色彩,叔叔阿姨们,请保重身体,我们还会再来看望你们的。
感谢此次参加的志愿者:艾唯,韩帅,欧陆经典庞姐,星空笑仙,静,慧,心灵交谈事,嘣噔你个嘣噔,骑着乌龟追蜗牛+1,脸不会产生感情+2,勇敢的心,小羊哈利,怡然。大家辛苦了!
志愿者感受:
静:
我就觉得,住着几百万的房子并一定很幸福,房子里有家人、有笑声、有温暖才是幸福,才是家 尤其是老人当他们的青春、辉煌已成为过去时,他们更需要温暖,并不是给他们住好房子,请保姆就是对他们好,他们只是想有个亲人听自己唠叨,和自己吃饭,陪自己遛弯,就这样
小羊哈利:
今天探访空巢老人,这位奶奶92岁,耳不聋眼不花,她给我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出生在上海,小学是在教会学校,三年级学了英语和圣经课程。16岁参加了革命,讲说了她曾接触的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抗日战争时担任地下工作,也做过外交官。解放后上了医科大学,后来从事医学。我们这些听众很感慨呀!敬佩她的经历,欣赏她的记忆力,老人家的思想也不吝啬,与时俱进啊。
她一直看书籍,曾经给上海医科大学做出过指导(她的母校)。她还计划就是死后捐献遗体及骨架摆放等。
慧:
只是觉得他们老了不应该只剩下曾经辉煌的记忆,起码应该有个人去倾听、去分享他们曾经的辉煌,那样他们才会仍然觉得他们没有老 他们曾经的辉煌如今也正在继续延续......
勇敢的心:
8月18号上午参加了那儿帮网组织的活动,就是和老人聊天。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的担心,因为对空巢老人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他们的基本状况,还担心到时说什么聊什么。不过当过去拜访的时候居委会大姐大致给我们讲了一下老人的情况,心里才比较踏实。
我们这次拜访的是一位九十二岁的的老奶奶,刚进门就看见了老奶奶,她特别的热情招呼我们,身体特别好,一下子觉得很亲。
老奶奶以前是上海医科大毕业的,又当过老师,所以口才很好,也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上教会学校,学习了英文,所以后来也给其他领导当翻译,我真的很震惊,像这么大年龄的老人英语居然那么好。太厉害了。
他对医学很专业并且很热爱,将了一些医学的事,不是很懂,奶奶说要到以后把自己的尸体捐给医院,真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
聊得更多的是革命党史,什么九一八事变,第五战区,四大家族。。。。。。我学习过得都不记得了,奶奶确实记忆犹新,真的很佩服她的记忆力。最有趣的是还给我们讲了一些革命伟人的生活花絮,呵呵,特别的开心。
奶还说她在写书,好厉害。
奶真的很有智慧,很博学,懂很多的方面:历史,教会,医学,政治。。。。。。,特别的佩服,并且从奶奶身上看到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整个聊天的过程都很开心。
站的这个平台特别的好,你们都很有爱心,应向你们学习!
怡然:
我们四位成员今天的任务是探访一位92岁的老人。上楼之前,我还在想九十多岁的老人可能身体不是很好,等下多和老人聊聊健康方面的问题估计不会冷场。可是大门一开,老人站在门口精神特好的迎接我们,身板笔直,脸色红润。这哪像九十岁啊?等到大家坐下来,开始聊天的时候,老人给我们的震撼更大了。思维敏捷,记忆力极好,条理分明。原先我以为我们来的目的是陪老人聊天,结果变成了老人给我们讲了一个多小时历史名人的故事。直到群主通知活动结束的时候,我们还舍不得离去。老人1938年就参加进步学生活动,后来从事地下革命工作,亲身参与了许多历史事件。听着她的讲述,原本从书本上学到的那些久远的知识逐渐变得生动丰满起来,这一个半小时的收益太多了。
活动结束和其他三组志愿者汇合后,大家在交流时才发现,原来每位老人都带给我们很多的收获。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智慧以及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都是那么的宝贵。我们很惭愧,原来我们抱着帮助别人的心情而来,最后才发现原来我们是来收获的。
希望下次还有机会能参加这种类型的活动,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加入进来,定期定点的陪伴老人,和他们交流,在帮助老人的同时也学会用前辈的智慧来圆满自己的人生!随喜赞叹组织者和所有热情参与的志愿者!
星空笑仙:
乌鸦反哺是动物的行为,但却饱含着人类的情感。有一天,当我们自己跨入了老年人的行列,是否我们会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常回来看看我们?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年轻的一代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而刚过去的那一代却似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但是真的消失了吗?在每个城镇,在每个社区,甚至在每个家庭,是不是正有一位或者两位老人被遗忘在角落?他们不求有多少人关注于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记得还有父母在世上,但是子女们却忙于奔波自己的生活而无法顾及远在他方的父母,所以特殊的“空巢老人”就这样出现在了社会生活中。
我们这次去看的这位老人是一位印尼华侨,归国回家却无法把自己与亲朋好友间的联络也带过来,有两个女儿也都留在了美国生活,她们习惯了接受西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所以回国反而会觉得尴尬与不舒服。老人无奈却也理解,老人说:“其实我真的不想成为他们的累赘,希望社区可以提供更好的方式可以让他们居家养老。”这道出了所有老人的心声,即使希望,却也不愿给子女造成什么不便,这就是老人的所想。我们只是几个志愿者,陌生的人,年轻的脸,听她讲述自己的病痛,自己的困难,自己的希望,自己的想法,却显得那么和谐,直到最后,老人都似乎不愿我们离开,她很想很想再聊一聊,因为自己在家没有人可陪她说话。
老人的希望其实很简单,只是需要有人陪他们说说话,需要有人可以帮他们做一些生活琐事,但就连这一点希望也往往落空。我想到了我的奶奶,还好她还有我爷爷,也有一个村子里熟悉的邻里亲朋,我想到了我的父母,他们的晚年会怎么样,我又想到了自己,是否我的晚年会是我希望的样子?
每个人都会老,伸出双手,仰起头,想一想,关爱老人,也是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