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由来
《日本列島人の起源に迫る~私達は何処から来たのか~》讲述关于日本人的由来
从分子人类学分析日本人的起源,按“全球基因谱序”来解释日本人的由来(目前最具科学性的解释)
现代日本人基本是由绳文人与弥生人的延续及混合而成,两者父系的比例大约为2:3,而母系绳文人比例可能更高。
若按迁入时间先后及父系单倍群,大致可分为四批:
第一批是在2.5~1.5万年前末次盛冰期日本列岛与大陆相连时经朝鲜半岛迁入,父系单倍型开始是D*,进入日本后分化出D2,母系单倍型不仅有北方人群常见的D4、D5、A、G、M8a、M10,也有南方人群常见的B4、B5、M7b、M7c、F等,还有在日韩地区才出现高频的M7a,他们的后裔约占绳文人父系的80%。
第二批是在盛冰期结束后、主冰期结束前的大约1.3万年前,当时海平面已上升,朝鲜海峡已不能通行,但俄罗斯远东与日本之间的岛屿基本还是相连的,他们带着细石器技术沿岛链进入日本,早期的制陶技术可能也是从这个方向进入,他们的父系单倍型是C3及C1,母系单倍型是N9b、Y、G等,其中N9b可算是日本特色(俄罗斯远东也有零星分布),而Y是判定其从北方进入的依据(Y的高频区在俄罗斯远东沿海一带),他们的后裔大约占绳文人父系的20%。
第三批在3500~2800年前进入日本,他们是来源中国浙江及山东一带的稻作农业传播者,父系单倍型主要是O3系,也有O1a-M119,他们驾舟沿海岸或经朝鲜半岛进入日本,估计他们的后裔约占现代日本人口的10%左右。
第四批是弥生人,大约是在2300年前从朝鲜半岛南部东渡日本,他们的父系单倍型主要是O2b(O2b1)及O3(O3e),母系单倍群则很复杂,不仅有北方人群常见的D4、D5、A、G、M8a、M9、M10等,也有南方人群常见的B4、B5、N9a、M7b、M7c、F等,他们的祖先可能是分多批次从中国东部到达朝鲜半岛的,既有1万至5千年前的,也有晚于5千年前的。弥生人后裔再加上秦汉以来东渡日本的,约占现代日本人父系的50%。
另外还有在秦汉时期从中国北方东渡日本的,如传说中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为秦始皇出海寻找仙药没有回来,可能是到了日本。北方东渡人群父母系单倍群应与当今北汉差别不大,父系应是O3(M134、M117及002611),而母系主要是D4、D5、A、G、M8a、M9、M10,母系N系的B、F、N9a比例应比现代稍高。秦汉东渡人群占日本人口比例估计不大,因为日本父系O3总体比例也只有23%。
来自考古学者的观点:秽貊与日本
(主要是考古学者王建新先生的观点,他以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对不同时期文献资料的考证,得出的结论。)
这种观点认为日本人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秽人和貊人有关,秽貊是生活在我国东北松嫩平原上的古老民族,又称貉、貉貊或藏貊,中国古文献称之为“白民”,“毫人”或“发人”。秽貊族是由濊人和貊人汇合而成,以农业城栅为特点,不同于游牧族。东汉时,不再用秽貊和索离族名,而采用凫臾族名,中原汉族王朝译作夫余,后改为扶余人。秽貊人在东北亚早期其人群扩散,秽貊人群主体又分化成许多族群,比如扶余、高句丽、沃沮、东秽、百济,弥生人则是秽貊人外迁的一支,弥生人主要来自沃沮人。
大概在弥生时代前期(公元前3世纪),半岛北部的秽系族群通过半岛两翼的海岸线路由海路航行至巨济岛或釜山一带,穿越海峡,经过对马岛和壹歧岛,到达日本九州,开始与日本原土著阿伊努人融合,形成了现代日本民族。在秽系和阿伊努的融合过程中,秽系族群占据了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日本人相对朝鲜民族保留了更多的秽系成份。
现代日本民族和朝鲜民族的相似性,都来源于他们有共同的祖先,秽系人群。但是相对而言,秽系人群虽然占据了朝鲜民族文化底层的上部(中原占据了朝鲜民族文化的上层),但是秽系人群不是朝鲜民族的根源,而日本民族却保留了更多的秽系人群成份,主要体现是语言。这也是日本民族和朝鲜民族的差异之所在,日语与韩语的差异性在于,日语是秽语的延伸,而韩语是以韩系底层语言为根源的语言。不过历史上,韩语确实吸收了部分秽语。
全文拜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