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节北京三日游——第一天 2010年2月16日
飞行的不是距离,而是寂寞。
让寂寞一点点的死去。
8:40上海-北京 飞行中。
此时,正在数千米的上空。
在过一个小时,飞机即将降落在首都机场。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潜意识的希望,
依旧是初三,依然是这么一个晴朗的冬日。
昨晚临睡前,往事浮现许久,辗转反侧。
那一年,绿皮车带着我忐忑的心在京沪线上来回。
六年了,终于学会了遗忘。
这个代价,是当初不曾想到过的。
如果知道未来需要用二千多天去成长,
当初的自己是否还有勇气经历那一回?
9:03继续飞行中。
以往不管去哪个城市,只要有如家,必定入住。
原因很简单,我喜欢如家有家的感觉。
特别是在北京。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住过的如家不下10家。
这一次,原本也是预定的如家。
却因为在百度游程的时候,发现了一家有着很特别名字的旅店——胡同印。
初见这个名字,便联想到这是一家与胡同有关的旅店。
链接到旅店网站,中国红映入眼帘。
黑红白的配色,一向就是我的最爱。
如此符合我口味的网站,想必旅店也不错吧。
果然,打开房型介绍,充满北方乡土的居室软装设计,让我心动。
一直说上海过年没有年味,既然这次出来过年,自然要找有年味的地方。
毫不犹豫,决定这次就住胡同印。
9:45 飞机在地面滑翔了近10分钟之后,停靠在首都机场3号楼。
10:02 托运的行李姗姗来迟。
取好行李之后,准备离开机场的时候才发现除了机场巴士竟然还有机场快线。
糟糕的是,事先打印的行程竟然落在家里忘记带出来了。
于是和胡同印的工作人员通了一个电话。
之后一条短信,详细的描述了机场到酒店的路线。
10:15 我们坐在了机场到西单的专线巴士上。
在巴士的电视上竟然看到了我们熟悉的周立波。
周立波说自己是上海人的小菜。看来喜欢上海的口味的人越来越多。
11:15 入住胡同印。
这是一间蛮具有特色的旅店。
网上曾有住客说的一些小问题,在我入住的房间内统统解决了。
房间里阳光洋溢照亮房间,暖暖的很舒服。
下飞机的时候听到广播说地面温度在-11°C左右,但实际上今天的温度是-5°C左右。由于北京属于干冷,有别于南方的湿冷,所以今天的温度,就和上海5°C的感觉差不多。最让我觉得意外的是,房间里的供暖并没有打开,但在室内的感觉很舒适。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整,正式开始本次的旅程。
13:20地坛 庙会
网上说地坛庙会是北京最能体现北京传统春节氛围的庙会之一。
但出租车司机说只有外地客才会去玩。因为老北京的感觉越来越少,因此真正的北京人很少去凑这个热闹的。
孰对孰非,去了便也明了了。
很远处就看到红红的灯笼,熙熙攘攘的人群。
进去之后才发现,其实和平时城隍庙的那种庙会差不多。
除了小吃就是一些卖小玩具小摆设之类的摊位,大量的摊位一个接一个得摆满人行道的两边。
除了老北京的叫卖声还有那红墙绿瓦的建筑,让我知道我此时身在北京,稍微能让我感觉一些地方特色,似乎其余的,在任何城市都能照做一场庙会。
14:50胡同游 后海
租了一辆人力车,听着师傅介绍胡同的由来,悠哉游哉的从什刹海到后海。
关于四合院,以前只是在电视中看过,这次也有幸参观了一个私宅。听着里面住户的介绍,才发现原来四合院还有那么多讲究和典故。“少东家”、“千金”称呼的源头,竟然起源于此。
15:40 恭王府
人力车的停靠终点就在恭王府的售票处。
由于今天还在春节长假中,因此可说游客如织。每个导游带领一个团少则40、50人,多则70、80人,因此可见今天的讲解已经属于混混而过的状态的。所庆幸05年的夏天,曾经参观过恭王府。虽然那时候仅仅开放了后花园这段。不过由于那天参观的人少,导游介绍又生动详细。所以几年过去了,那些典故竟然还能不错的记得。
17:20 后海 九门小吃
天色渐暗。
从恭王府出来,行走在胡同中。
什刹海、银锭桥、后海……
一路走来,酒吧门口霓虹闪烁。
凭着以往的印象,找到了久违的九门小吃。
虽然这里的消费比起外面那些老字号要高上几成。
但是胜在这里几乎囊括了老北京的特色风味小吃。
对于游客来说,这是品尝小吃的不错选择地。
不过也正是游客多,因此在就餐时间等位是个考验。
这次,等了半个小时之后才轮到位置。
此时已经快19点10分。
20:00 鼓楼大街
吃完晚餐,信步走在鼓楼大街上。
经过鼓楼从西大街到东大街。
发现不少特色小吃店。
看来明天的晚饭已经有着落了。
20:40 南锣鼓巷
这是今天的最后一站。
南锣鼓巷号称是北京最fashion的地方。
特色手工小店众多。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到来。
据说不少明星来京都会来此地逛逛。
在一家小店铺里,买了一本很可爱的手工相册。封面上的一段话正代表了我此行的心情,也作为今天结尾:
一个人的旅行
一个人的行李
一个人的空气
明天,行程依旧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