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耳山探路记
2013年2月14日,我、紫龙等四人完成了房山区的猫耳山西葫芦棚——猫耳山——东葫芦棚的环形探路穿越。而对我则更有其特殊意义,这就是,这是我对房山境内山脉的首爬。通过对猫耳山的穿越,使我对房山的山脉有了一点初步了解。

我们一行四人,很顺利的在房32路终点站下了车,在紫龙引导下向葫芦棚村溜达,一路上“7.21”洪水的痕迹仍历历在目,到处有过水的痕迹,很多山体坍塌。另外,此地区仍属京西煤矿的范围,各道小山沟都有小煤窑的痕迹,造成这里路是黑的,山是黑的;到处堆积的是采煤和采石留下的废渣尾矿,这是乱挖乱采,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小利的写照。这种情况,不用多少洪水冲力就能形成很强的泥石流,因此可以断言,似这样的山区如不进行综合治理,不远的将来更大的灾难会以自然灾害的形式发生。还有一点,就是我发现房山的山脉一般坡度较大,且多断崖绝壁,山上荆棘丛生,植被种类单一,成材林稀少。所有这些,让我对房山的山脉缺少好感。

我们穿过两个自然村庄。很显然这里的年味还很浓郁,鞭炮阵阵,硝烟弥漫,并且每个宅院的门口都整齐地摆放着已经燃放过的礼花弹空壳,大有家家攀比之意。我们通过葫芦棚村好长一截路以后,那种满山的煤黑和滚滚废矿料堆积的景象才被猫耳山自然美景所代替。
猫耳山, 海拔

我们沿小路来到猫耳山西侧的山脊,小路越过山脊向山脊的背面降下,而此山脊直通猫耳山主峰,但山脊再没有了路径。可能因为这个高度已经是人迹罕至,动物的足迹多了起来,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下面,我还看到一堆白骨,根据尺寸推测,应该是山羊或者是村民家养的羊只。我们沿山脊向猫耳山攀升,多半的地方很陡峭,需要手脚并用,做狼奔猿挂才能前行。我发现猫耳山也和很多山一样,其山脊也处于逐渐崩塌过程中,很多岩体已经开裂并脱落,不定哪个早晨,山体经不住最后一滴雨水冲刷而崩塌。
12点20,我们登顶猫耳山,在这里午饭,然后沿猫耳山东南侧的山脊下降,下午三点多,我们又回到葫芦棚村,猫耳山穿越完成。下午4点正,乘房32路返回,19:00到家,结束一天的活动。
据介绍,猫耳山古称茶楼顶。因其从顶峰向东北、西北、东南三个方向延伸出三条山脊。酷似古时煮茶的 “风炉”,因此而得名,今人因山顶分为两支,远观酷似猫的双耳,因此称为猫耳山。这个与门头沟的髽鬏山的命名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透着当地村民直观、质朴的情感。
西北山脊尚有古迹,这次无缘凭吊,等待下次了。


你在哪里呢 回京了么,回来了要报名参加活动啊
第三次
哈哈,几年前就去过这个路线,对猫儿山的断崖还是心有余悸的!
苦味过年好
好,好,文,章~~~~!呵呵,有机会一起转转!
找机会带我去哦。
好多机会呢 咱一起去
酒神不带酒,番号取消了。我给你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