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长城之——走近司马台(上)

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生活,一切外界的诱惑与热闹对于他就的确成了无关之物。 你的身体尽可能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尽可以在红尘中起伏,关键在于你的精神一定要有一个宁静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你就能成为你奔波的身体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只有一个人生》
                                                                                                                                                 —                                                          —题记

                                                                                           引子

         关于长城的直观印象,从“不到长城非好汉”说起。身为俗世小女人,我自是不会时时腾起一股勇做“好汉”的豪情,但长城能被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当然有它的历史魅力而值得世人瞻观膜拜了。我不例外!2009年的10月1日,举国公休同庆。在铺天盖地的长城一日游的宣传中,我去了八达岭长城。崭新的城墙,平整的石阶,摩肩接踵的人流……处处无不透出浓郁的现代化商业气息。除了在躲也躲不开随时闯进镜头的陌生游人的墙垛边摆几个“2”极了的“poss”留几张证明到此一游的照片外,有股失落深深烙在了心底:难道能追溯到公元九世纪前的古建筑奇迹,就是这么一处崭新的旅游景点么?——但对于长城,到底,我想看到什么,却依然无法言表。再次的契机,来自于一次徒步“野”长城的群游活动。匆匆忙忙的大半天攀爬,将我的视线渐渐拉向了曾经无法言说的长城印象。我知道,我该一路走下去了……

                                                              开篇:走近司马台(上) 

      这一次,我是随着豆哥的脚步走的。
      此行将去长城段司马台。 尽管前前后后或多或少听说,司马台的险峻在去过的群友描叙下万分恐怖,行前勿论卫歌的请将激将,但无知者无畏,彷如晴天白日里对于耳闻的无常厉鬼只会报以哈哈一笑一般——司马台成行的决心,我矢志不渝。
       一行四人,豆哥,卫歌,心远姐,我,由卫歌驾车前行。车渐向京城北郊驶去,山川一串溜从车外闪过,眼光也就从逼仄的高楼里城铁里蓦地开阔起来,心也宽了,气也顺了,身体与视角的拥堵也随之消除了很多。山野的原始与质朴,源于大自然的不扭捏不作态,心,很容易在这样的时候跟着脚步上路。我们做不了神仙,姑且充当一回神仙,把平日里处身喧嚣中无法得到的清静当一回真正的清静来享受。有这样的心态,纵然红尘万丈,也挡不住前去的脚步。这种心情,在首次同行的我们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中有了共同的一致;话也就多了,玩笑也就更无拘了,百多公里的车程在豆哥的人工导航下一路愉快畅通!这条路,豆哥到底走过多少次,才有了今天的这般轻车熟路?无需追问,我们只管安心跟进!
        未到11点,我们到达了豆哥介绍中的司马台村。整装穿过几家农家小院旁的小土路,我们置身于村后的小山梁上。放眼开去,面北整个横亘天际的,便是举世闻名的长城司马台段。第一声的感叹,来自于卫歌由衷的一句:“啊,司马台,我又来了”!三分熟稔,三分敬仰,三分热爱,一分自豪,从卫歌夹杂浓重湘味的普通话的诙谐中不经意渗透出来。心远姐少言,时不时找寻着最佳取景位置摆弄相机摄影。对于这一段恢弘的天然屏障,我除了惊叹便还是惊叹。司马台说是长城,远远呈现的,却是连绵不断尖峭的群峰。奇的是每座最高的峰顶,都耸立着一座方方正正的城楼。豆哥依次指着城楼垛子和段落介绍他们的称谓和特点,对司马台的初步认识由此而生。豆哥的娓娓道来,丝毫没有卫歌咋咋忽忽的跃动和幽默,但那种持重和内敛,却是饱含着阅历丰富的长者风范的!随着豆哥的视线,我们转向了东边的雾灵山。太阳照耀下的雾灵山群峰,青烟笼罩,如梦如幻;如果说此时的雾灵山宛如头披丝巾含羞带俏的闺中女子,那么,与她遥遥相对的司马台群峰便是那血性方钢的伟岸汉子了。这天地间的万物,莫不一是有着阴阳协调的平衡!

 

                                    ——未完待续













彭亦飞发表于2013-03-02 20:18  
分享到 
(975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