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再找不回的郎木寺
俯瞰郎木寺小镇
郎木寺依旧美艳,只是人心不再。郎木寺,我真不知该如何记述这次重回这里的行程。
本来我是计划在郎木寺居住一晚的,但为了追回时间,临时决定郎木寺只在白天游览,并连续赶到拉卜楞寺。就是这样匆忙的行踪,弄丢了我心中美好的郎木寺。
云雾缭绕,如仙境
我们的车直接开到郎木寺正门,卖票的是个年轻喇嘛,我索要门票时他一直不肯拿出,后来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才极不情愿的从抽屉里拿出门票。我本无心计较这些,到是旁边的一众年轻人让我看了一场大戏。当时他们要进入寺庙,可是又不肯买票,于是便与这喇嘛争吵起来。该喇嘛暴跳如雷,言语粗鲁,手法凶残,与出家之人很不相称。当然了,这些年轻人总是抱着逃票的心理,也是不可取的。
我与朋友一起,一切都以玩得开心为主,还是离了这是非吧,便快速向前去欣赏美景了。既然买了票,我也不惧怕那凶狠的喇嘛,大步走在上山的柏油路上。
爬上高处俯瞰整个郎木寺小镇,曾经平坦的街道被掀开,两侧是不断翻建的建筑物,它们或是旅馆,或是饭店,或是兜售的小店铺,它们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服务,而它们服务的根本却是那些原本质朴的村民,因为他们的内心已被私欲占满。
中国小瑞士·郎木寺
我心中美好的郎木寺,还是大学时的青葱岁月,那时风景美好,行人善良。那时的我内心纯净,还是个未见过什么市面的大学生,我一下便被那从未见过的高山与寺庙所震撼,为那云雾缭绕的山谷所魅惑,为那仙境般的佛国圣地所感染,更为那远离尘世的宁静而心动。
那是多么美好的记忆,多么美好的郎木寺。可如今这里却变得游人嘈杂,工地遍布,修行之人不再清净,世俗之人为钱而争。这让人该如何面对?
同样的,由于众多建筑工地,原本湍急的“白龙江”也被阻隔了,看起来就像是一条小水沟,充满着浑浊的泥土。我见过很多人都说“白龙江”一词很大气,本以为是一条宽阔的大河,没想到近前却看到只是一条小溪。可我却总是觉得“白龙”一次明显不够大气,像《西游记》等众多神话故事都会有小白龙的故事,这样的人物多是心胸狭隘之神,最终都会被得道高僧降服。
森林青松、峭壁雪山、虔诚寺庙
僧侣居住在高山,四周都是美景
其实,郎木寺小镇是由两部分组成,白龙江北为安多达仓郎木寺,属于甘肃省,江南为格尔底寺,属四川省。由于时间紧迫,我们没有走进格尔底寺,只是在高处眺望了下。或许也是无法忍受那心中的美好被无情打破的痛楚,连山上的天葬台我们也没有去看。
我们穿梭在郎木寺的各个殿堂间,那些依稀的记忆都在慢慢的消失,最后一丝不留。不愿失去的美好的记忆失去,不愿保留的痛苦的记忆留存。这是我长期旅行的过程中,最为苦恼的事情。
我还是喜欢这样纯粹的佛殿,那些金碧辉煌不是我想看的
郎木寺的创始人嘉参格桑,一岁时就受戒出家,二十七岁时前往拉萨学法,五十五岁时出任噶丹寺赤哇,可谓大成者。公元1747年,年届七十的嘉参格桑应家乡人民的一再请求,进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允许而返回故里,并创建了郎木寺。公元1756年9月5日,嘉参格桑圆寂,但其后继者依然大力弘法,郎木寺也不断扩建,拥有闻思学院、续部学院、时轮学院、医学院、印经院及众多殿堂,郎木寺也成为安多藏区的著名寺庙。
可这座苦心经营的寺庙,却在经济的洪流中丢掉了很多本源的东西,这让人多少有些无奈。虽然很多应该去看看的地方都没有去,但不去也罢,到也省了心中的哀怨。
郎木寺小镇,因寺而起,如今已是旅游胜地
粉饰的白塔,白处更白,金处更黄,金钱的力量总是无法名状

对面高处的丹霞地貌,如是日升/日落,则壮丽无比



挺秀的白塔,是曾经高僧的寄托,金黄都在身后,他看不到
传统的藏式建筑,堆砌的柴草,外部漆上红色,就如流出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