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比寻常的经典之旅——五一穿越嵩山

     2013年的“5.1假期过得挺有意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个假期,以户外爱好者的身份穿越了中岳嵩山。穿越中岳嵩山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这次活动了结了多年期望登临嵩山的心愿。古代文人闲来无事将中华五岳拟人化,提出了“泰山如坐,恒山如行,嵩山如卧,华山如立,衡山如飞”的说法。对于我,东岳、北岳、西岳和南岳都曾攀登过拜谒过,唯有中岳嵩山,曾经两次从山下经过,仰望太室和少室分东西壁立,俨然一巨大门户,掩翼登封古城和中州大地的雄姿,惊羡两山俊秀挺拔的姿容却不得登临。这次虽曾犹豫,但最后还是否定了其他活动,参加了山水户外的经典之旅,终究领略了嵩山如卧之美之雄的容颜。

                                     (像管道一样的玉皇沟,曲折幽长)    

 

     

   一、嵩山,非比寻常的穿越。

按五行方位,中岳为“中央戊己土”;而春季登临,占了“东方甲乙木”,加之本人命里木旺。木克土,故而这一定是一个顺利完美之旅。于是27日报名,  428日晚八点乘中巴从北京出发,未经什么准备,即踏上了嵩山之旅。两天下来,果然是惊艳非凡,逞心如意的旅行。
        29
日早6点少室山脚下农家院下车,近10个小时的颠簸,使我苦不堪言。多年来出行不是飞机即是软卧优待,对这种苦头已经严重的不适应了。但是户外的魅力就是苦中作乐,以虐为乐,这也没啥好说的。我暗下决心,抖擞精神,期望在这两天的穿越中不拖年轻人们的后腿。第一天的线路是从少室山东南侧的玉皇沟进山,从南侧的少林寺景区下山,据说有三、四十里,向导老李操着标准的中州口音:“我们说的三、四十里,就是四十里”。

                                        (玉皇沟入口)

 

 7:30队伍出发,几分钟以后即进入玉皇沟深山峡谷。这道峡谷曲曲折折,狭窄而幽长,进到谷底,有种进入曲折管道的感觉,在这根管道里迅疾流动的凉风,吹在身上舒适惬意。仰头看整个山体,多为岩石构成。整个地貌典型的幽深峡谷地形。这样的山谷即使有路也会很陡峭。向导老李边走边介绍着各个山峰的名称。这是个50岁汉子,风趣、活泼,走路有如脚底生风。多年打猎,政府禁猎以后即以采药为生,据他说,采药有时一天能赚四、五百块呢。生于斯长于斯,典型的当地老乡。听着老李如数家珍般的介绍着山峰、沟梁、野菜和中药材,有句粗话形容他对这一带的熟悉程度很恰当:这是他撒尿洇透的地方啊。

    

开始,我由于前夜睡眠不好而有些懵懂,甚至感觉很不舒服。随着山路的抬升和景色的惊奇,我也越来越精神起来。边听着老李的介绍,脚步不停,忙着赶路,手也不停,忙着拍照。你只要从这一天路线几个景点的名称就能判断其精彩程度:玉皇沟、太阳峰、水帘洞、磨肚崖、瘦驴背、连天峰、三皇庙、3000空中栈道、塔林、少林寺。一天时间,用我们的双脚,把这些精奇的景点串起来,任谁都不会否认这是一天的视觉盛宴。


      一石一世界,一石一菩提(前队8人)
   

从玉皇庙沟到山脊,这是线路的第一段,纯粹的上升路段。山高谷深,宽窄盈身。这里岩石绝对充分发育,植被只是配角,点缀一点绿色,而山谷的坡度却不断地陡立。我们像羚羊一样在大小石头上跳来跳去。真正的是一石一汗滴,一石一惊心,一石一狼奔,一石一猿挂,一石一重天,一石一境界,一石一世界,一石一菩提。

  

       (玉皇沟水帘洞)
   

待我们攀爬到水帘洞时,大家都已经是挥汗如雨,气喘如牛了。所谓的水帘洞,就是从高山上飞下的巨石卡在两山之间,形成十几米高的断崖,石下成洞,洞可侧身通过的巨石之间的缝隙。大概雨季时峡谷有泉水溢出,从巨石上洒下,当地老乡便称此处为水帘洞。路到此处实际已经没了路,只是在悬崖峭壁上好心人安装了几段铁索 ,可供人们四肢并用的攀升。动作不协调,恐高、高血压、心脏不结实的是绝对不该玩这条线的。到了这里,我对向导老李说:留下照顾后队吧,我们前队几个人能照顾自己。于是老李留下,我们8个人按照前人的足迹继续攀爬。

 

                                        (磨肚崖)

  大概10点钟的时候,我们攀到了山脊。从山脊到少室山主峰连天峰,是这条线的第二段。这一段就是在山脊上不断向主峰靠近,直至登上主峰。这一段路大概一公里多的距离,但却是精彩不断。有磨肚崖(必须把肚皮紧贴在崖壁上,手攀爬着崖壁的棱角才能通过),有瘦驴背(是一条200左右长,坡度在70度以上的石质山脊,最险处只有好心人打的膨胀螺丝可供手抓和脚蹬)。当然,水帘洞也好,磨肚崖、瘦驴背也好,这都是为登上主峰做的铺垫,视觉享受的高潮当然是主峰连天峰了。中午时,我们20几个人在连天峰午餐。

                                     (瘦驴背)

 

借午餐的时机,我站在这嵩山的最高处,用心观察了周边的景色和情景。原来,所谓嵩山,由少室山和太室山两座山脉组成。两座山脉又各有36峰,即为嵩山72峰。少室山在西侧东西走向向北倾斜;太室山在东侧南北走向东倾斜。两座山的最近点据我目测4公里左右的样子,大的轮廓上组成一巨大的“人”字。两山之间成登封古城,两山夹一城,又组成一巨大的“太”字。

 

   

                 (上山之路)

 

站在连天峰,近处山脉,壁立如挂,岩石多为石英岩和砂岩,并呈节理形分布。远远看去,似千丈帷幔垂下,风雨侵蚀,帷幔上形成不同的优美图案,使人目不暇接,任人遐想。再向北望,虽有雾霾遮眼,但那是黄河的方向吧,以黄河之雄,衬托嵩山之峻,此中州之大观。也因为嵩山地近黄河右岸,才使得1500余米的嵩山显得挺拔高峻。连天峰南望,峰奇、路险、石怪,景秀异常。山峰争艳,千奇百异,有的拔地而起,一剑指天,有的逶迤连绵,连接苍穹。峰峦参差,峡谷纵横。更奇的是,站在连天峰,以近乎垂直的视线,俯视登封古城。少室山则有劈地摩天,气冠群伦之气。一山带水,以水绕城,街道错落有致,苍生炊烟朦胧,予动与静,一派祥和。如果是夜晚,万家灯火通明,那肯定是另一种景象,嵩山为神山,想只有上仙们才有如此眼福吧。

午餐完成后,全队即从主峰西南面下山,下山的路也很险要,几个地方用了绳子下降。这段路算是此线的第三段吧。

 

                                   (下山之路)

 

下到山腰,一条空中栈道将山体分为上下两截。3000栈道,就算这条线路的第四段吧,栈道东侧一里许是三皇庙,三皇庙大概就是中华民族的三位先祖--黄帝轩辕氏、伏羲氏和炎帝神农氏道场吧,三皇都曾在中岳嵩山生息繁衍。我们每个人中国人都该感激这三位先祖,感激其遗我血脉,首治农桑,持家立国,始有文字,福德泱泱。但由于时间关系,虽心向往之,却没去亲临拜谒,在这里还望先祖们赎罪则个。




                (三皇庙,有如仙境)

 

栈道西侧与少林寺景区连接。这一段景点主要有栈道上的石门、吊桥、书册山等。我本来就有恐高的生理缺陷,这条横穿在绝壁上的栈道,一米多宽,道下确是万丈深渊。走在上面,时时感觉腿发软,后背发冷,但却感觉很刺激,很富于挑战。

这一天的最后一段路,即是进入少林寺景区了。这一段主要是塔林和少林寺。晚上6点多,结束了这一天的穿越。



              (太室山南麓卢崖瀑布)

 

第二天,即430,我们一行15人穿越了太室山。 “嵩高惟岳,峻极于天”。太室山景色也同样的精彩,令我们流连忘返。

二、嵩山,天然地质博物馆。

18亿年前,嵩山地区发生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中岳运动”。这次运动使嵩山地区的白色石英砂岩发生强烈褶皱变为直立状。经不断的风雨侵蚀,形成貌似一版本即将打开的书册。地质学家们形象的称这种岩体为书册崖。


           (书册崖)



           (波痕岩体)


      

      (交错层节理)

 

 



               (帚状节理)

 

3000空中栈道上看到的尤为多多。在书册结构下,嵩山岩石又分为波痕(由风和水流作用形成的岩石纹理)岩体,交错层节理(多组不同方向的书册崖冲击形成),帚状节理(一端收敛,另一端撒开,犹如扫帚)岩体等。由于嵩山这种特殊的地质构造,形成了这里无数的裂点、悬崖、瀑布、壶穴、深涧和碧潭等优美景观。




            (太室山南麓一线天)

 

说到地质现象,不得不提的是太室山南麓的一线天然大裂谷。大裂谷长约百余米,高约五、六十米,宽处两米,窄处不足一米。我经过此处大裂谷时,感到非常惊奇,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形成的,是什么力量把一条山脉象菜刀剁豆腐一样割出一道窄而深,长而峭的地缝,使山脉断为两截。

三、厚重的人文积淀。

第一天穿越归来,农家院李老板到我房间聊天。他说自己喜欢看书,他说自己很喜欢嵩山的山山水水,他说嵩山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积淀很深厚,深厚到人们短时间是了解不完的,这是巨著。经过两天粗粗的观察,李老板的话我是相信的。

佛、道、儒三教在嵩山地区交汇,形成佛家禅宗祖庭少林寺、道家道场中岳庙和儒家著名书院嵩阳书院的鼎足而立局面。

却是因为时间太短,无暇考究这方面的奥妙,这里只是点题,这里为自己留下一道作业:有机会再来,那时再不走马观花,要将嵩山作为一本书来精读。

 

带你去转山发表于2013-05-10 09:09  
分享到 
赞过
(3915次阅读/60个评论/54人赞过)
    上京白领
    准备去嵩山,特来拜读各位游记.
    河西村落
    那个磨肚崖很刺激啊呲牙
    月徂东山
    写得真好!观察细致,文采斐然,还可看出有点古代小说熏陶痕迹。拜读了。
    梦雨亦奇
    咖啡  美图加美文
    博爱
    看完之后,我不得不说,写的真不错,转山大哥真是一个有心人,观察生活如此细腻,我都一起走的,我咋没这多感受尼坏笑
      哈哈  你真客气,那么好的路线,每个人都会有感受的。
    妙峰山
    好文采!随文游一遭!顶顶!
      谢谢 ,实际去走一趟会更有趣儿 
    shoo
    好文!
      树  最近玩啥呢 ,还好吧?
      我去转了一趟东南亚,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这就准备跟你去爬山了,呵呵~~

      我天 你玩的够大的  线路挺长啊 。好的看活动来吧

    尘沙

    转山大哥此文写得好

    全部游历过程清楚

    对嵩山地质人文方面介绍看来也下了大功夫

    全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不得不收藏!

     

    只是啊 又错过一站经典!

      你对地质内容感兴趣啊,那你去一趟走一走就好了。据说嵩山地区是地质年代“五世同堂”,说是这种情况很罕见呢。
    水虎鱼
    这路挺危险,你们走的挺惊险,游记写的挺精彩。强
    爱美爱自然
    好文好图好活动!强
    博雅散人

    读完此文能感觉到作者为写此文查阅了大量资料,才完成了一篇难得的好文,真是辛苦了。

     

    也许作者没有地质地貌之类的地学教育背景,在使用资料上有些问题。

     

    “18亿年前,嵩山地区发生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中岳运动”。这次运动使嵩山地区的白色石英砂岩发生强烈褶皱变为直立状。经不断的风雨侵蚀,形成貌似一版本即将打开的书册。地质学家们形象的称这种岩体为书册崖。”

     

     

    现当今的嵩山是东西向与地质时代中岳运动形成的南北向的“古嵩山”山势走向不同。

     

    中岳运动形成的南北向的“古嵩山”,在前寒武纪经历了两次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后已被夷平而不复存在,其残迹于三叠纪时已被掩埋于四千米厚的地层之下。

     

    回复“非比寻常的经典之旅——五一穿越嵩山”一文

    http://www.517huwai.com/thread/8078?fromid=spacefeed

          读了博雅散人的跟帖,必须的恢复了。首先,从几个帖子的回复看,博雅散人是我很佩服的那种人。博者,渊博也。雅者,高雅脱俗也。散人者,不拘一格,率性而为者也。我没有一天不想做这样的人,可总不能脱俗,终究不得而为。
         关于嵩山的今世前生,我真没有花多少功夫考究,我本人也没有地质专业的准备。本游记中涉及的星星点点,都是在我们整支队伍在穿越中,我匆匆拍照的几张景区科普宣传照片中的内容。看来我有点骗人了,但人家既然做成标牌,供所有中外游人看,我想也不会是假的吧。真不是有意的骗人,我只是想请大家再到这个地方时,不要觉得枯燥,要看到文化层次的东西。
         至于我们驴友,是否要做到真正学术那么专业,我就说不好了。

      握手读了几篇兄台的游记,深感兄台是个好学深思之人,在517这个户外 + 婚恋 的网站实属不多见。兄台写的游记很有内容,可读性很强,我本是个“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式的散人,遇到感兴趣的好文,一时兴起就胡说几句,言语难免尽如人意,有得罪处,还望兄台海涵。

       

      说起嵩山,散人不陌生,本人的爱好兴趣3G(GE、GM、GPS)、3S(GPS、GIS、RS)科技应用在科技考古方面的相关研究.重点在环境变迁.太行八陉人文地理及自然地理研究.太行山脉中南段障石岩地貌地质研究.汾渭堑谷地带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的研究.

       

      嵩山是个很好的户外观赏地方,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的内涵很深,通过观赏美景,能提高人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http://www.517huwai.com/blog/24587

      这篇文章你看过了么,可能与你有共鸣吧,你看看

      微笑刚看了一下,好文,找时间认真读一下。

       

       

      我在2012-02-18 发过一篇,里面也提及到这些。

      北京自然环境变迁(四篇)

      http://www.517huwai.com/blog/19537

    吉安
    强抱拳
    上京白领
    强
    杜丘
    太室、少室,神奇。这名字应该和什么神话传说有关。
      夏禹有两个老婆,大夫人居住的是太室山,二夫人居住的是少室山。名称及由此来。
    郭

    景色真不错!微笑

    小亭
    第6张照片看上去太危险了惊讶
    可能是神仙
    图文并茂!欣赏了强
    24K

    真是太险太美了,还是户外的路线更精彩啊,可惜我这体力貌似跟不下来啊,真是羡慕嫉妒啊~~

      对你来讲算不上险啊,房山的大断崖你都敢站到沿上去,走这里更没问题了。

      这个没有可比性吧,我只是不恐高啊,有机会转山大哥带我走走这么美的地方吧~~

    一起去看海

    不能跟你转山,就在这读山了。从图中山的凹凸裂纹,残岩断壁,古树枯藤。领略了山的伟岸,山的坚韧。 山值得我们去研读。

      一句“山值得我们去研读”说明你是懂山的,也是爱山的。那就来转山吧。
    带你去转山

    我自己又看了一遍,改了好多错字。错字太多对不起大家了。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