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的游记(备份)
题记:
此文原为2008年底另一户外网站的游记评比活动所感所悟,偶然忆起,觉得不仅对户外游记的创作,即便对户外活动亦仍有些许意义,故翻出粘来,兼做回顾、备份之用。
----------------------------------------------------------------------------------------
户外的游记,向来多三个特点(我以为是三个缺陷):流水帐的日记(少有深层次的挖掘)、小资的矫情(缺乏对更广大自然、社会、团队的关注)、版面混乱(不注意字体及文图混排、通篇散乱,可读性差)。最初看到这样的评选,甚是欣喜,真的希望这样的评选,能引领一种更深层、更健康、更有趣、更易读的游记风格。
(中间略)。。。。。。
由是,我再次总结下个人对户外游记的浅见:
1、我以为,100个人,可能有100种游记风格,作为对一段旅程的记录,不管记录的是什么,只要你认为有记录的必要,尽管去记好了,无需计较什么套路和规矩。
2、假如作者有提升的愿望,有与人分享、为人服务的冲动,那就有必要设计些套路、讲求些招式、斟酌下词句了。这便是“出发点”的问题,是纯为自己、还是兼顾别人、还是专为他人。
3、假如作者,把游记提升到“文学作品”的层面,那就更不是普通的简单记录了。这便有个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问题了。从艺术上,要讲究写作体裁、写作技巧、插图选配、版面布置;从思想上(其实也是从内容上),要考虑是写纯个人的内心独白、纯个人的行踪,还是兼顾到更大层面的自然、社会、队友等等。
4、综上,再回到我主贴中提到的我以为的户外游记的三个缺陷:流水帐、小我情调、版面混乱。我们驴群中,有那么多个性鲜明、才情丰富、铁骨铮铮的驴,为什么游记都那么雷同,那么缺乏个性、那么柔弱、那么不易拜读呢?
于是,我想到此次游记评选。我最初以为这是个契机,可以引导和鼓励艺术性、思想性甚至知识性的“学院派”的游记,但这个“学院派”,不是风花雪月的辞藻堆砌、无病呻吟,也不是绚烂夺目的图片堆积,也不是千百年地理历史风俗人情的简单复制粘贴,而是更精致工整和更有内涵的作品。我以为,户外的游记,应当是我们户外驴眼中的风景、地理、动植物、驴群、百姓,带有鲜明的户外特征、驴群特征,如此写出来,自然不是地理历史动植物教科书,也不是普通的“文化苦旅”。假如把户外游记写的“驴”性鲜明,无论是对于丰富游记这样一种文学体裁,还是对于户外团队的潜在影响,都该是一种积极的促进吧?
我时常听到这样的评价、我个人也有这样的感觉:网站的照片很棒,相机和作品都逼近专业水准,假如,有朝一日,网站的游记也能赢得类似的赞誉,说逼近专业的水准,那该是怎样一种荣耀,网站,也该因此提升多少点击率、获得多大的关注啊。
可惜的是,游记评选,这个本来既可以在表面上当作游记的风向标、又能在深层促进我们对自然、社会和伙伴的关注的活动,没能健康把握住这样的机会,而仅仅变成提升点击率的手段,甚至。。。。。。
回头看看吧,这么些年来,多少的驴都是漫山遍野地猛跑风行,收获了N多的照片、积攒了N多的谈资,我个人也如是!但现在想想,颇多遗憾。因为我们既然把我们有限的时间尽情挥洒在了无限江山上,我们更应该把这有限的时间更充分地压榨和利用------这便是提升我们户外的品位。当然,如果你是纯属于解脱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出去散心或是纯粹锻炼健身,自可不必太深入思考和获得什么。我是说,喜爱和长期热衷户外的真正的驴们, 是不是到了某个阶段,更深更广地关注我们身边的这个世界,假如我们在奔波的同时,能得到更多更深层的知识和体验,是不是比仅仅拍些照片、写点流水帐更有意义呢?
。。。。。。(略)
-----------------------------------------------------------------------------------------------
(回复别人请出示范文的跟帖)关于范文,我自己也早想过,别人也早提过。这里讨论的,便是怎样的写法才是“范文”。我们就是该构思出这样几种游记的“八股”文来!请看详析:
我其实一直在想为什么写、为什么人写、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只有进一步细化到可操作层面,才能不断深入,目前,貌似前因都尚无定论!
( 强烈建议大家,重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其背景,非常有借鉴意义)之前主要讨论的是写什么和文风,我以为必须先“整风”,改变目前游记的几大缺陷,诸如版面混乱、风格雷同、文笔偏弱的问题。
其次,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活动,对游记分类,特别是与写作体裁相关的写作风格、用词和写作重点。
最后,就是游记“八股”的制订,其实就是个理想模型,譬如宗教、譬如圣人、比如共产主义。。。。不一定能够实现、非要实现,标杆的作用,是用来引领方向!
我先试着抛几股,仅供探讨举例用。
作为文学作品的游记,必须有所取舍,有详有略,但以下构成活动的关键部分,似当尽量完整:
0、明确的标题(朦胧诗版的标题建议降为副标题)
1、大致时间(可粗放到季度或月份)
2、大致路线(起止地点,大致里程)
3、团队及领队--以上几项可一笔带过,建议部分加到标题或引言部分。
4、3名以上队员的ID(这是提醒要关注同伴)
5、3幅以上的照片(个人、风景、合影就得仨吧?),非长线不鼓励大量插入图片,但可以多幅合成一幅。
6、大合影或小合影
7、地理、风景、建筑特色、人文特色(不鼓励大段直接粘贴,而应当详略得当、恰如其分、有机融入),这也与活动的特点密切相关(偏文还是偏武)!
8、特殊事件、精彩人物和故事
9、个人所感(若没有就不感,戒无病呻吟)
10、版面工整,考虑到后期扩充段落、文字、图片,可能要多站几坑!否则很容易被跟帖插乱。
11、强烈建议作者尝试用散文外的其他体裁和风格。希望看到更多的修辞手法、文学样式。
12.。。。。。。。(各位的玉)
最后要说的是,我是针对网络游记、针对有导向作用的户外游记来议论的,不是说所有游记必须如何如何。
-----------------------------------------------------------------------------------------------------------------------
赏心悦目、心驰身往(原文:http://bbs.lvye.cn/thread-196213-1-1.html)
自从发了几段关于此次游记评选的贴子,溅起了几粒散碎水珠后,似乎一切又归于平静了,自己感觉也很无趣,不愿这么费心费神地耗费笔墨了,但看到版主的一篇倡议书后,老毛病又犯了,故斗斗胆儿,再多进几言吧。
再再次总结下个人对游记的看法,我希望游记该追求和达到这样的效果:赏心悦目、心驰神往。以往多从大的抽象的理论化的方面泛泛而谈了,此番希望稍稍能具体一下。
一、悦目---形式美:讲求标题、字体、插图、排版、最好有能反应旅程主要特点的风景照和团队合影。不无遗憾的说,此番参选的游记,在这点上是很欠缺的,特别是插图,甚至有的干脆把相机里的灰灰的图片统统插到了游记中,我以为这很折磨读者,如果说精彩的文字能令游记加分,那么散乱的图片、混乱的版面,也该让游记失色、扣分,正所谓适得其反。
二、赏心---我指的是游记的整体风格。我个人推崇武侠小说那样的简炼和豪放,这样说并不是排斥儿女情长,而是说,时下,小我风格的游记实在是太多了、太多太多了,不管男驴女驴的游记,几乎都是旅途如何艰难、自己多么困难、驴友如何照顾、自己多么感动!不熟悉户外的读者,会以为这户外成了什么了?怎么到处都磕磕磕磕绊绊的?明明是“乐途”怎么都成了“苦旅”了?
作为户外,其主流当是驴---生龙火虎的驴!这点,现在的游记实在是太欠缺了、太太欠缺了,把驴都写的那么柔情似水、温柔贤淑!我想这其中是不是有些个客观原因---喜欢写游记的多是心思缜密、羞涩内向的文人,而那些铁骨铮铮的骨干,多为武夫,无心无力去搞文字?譬如历史和现实中那么多的优秀领队和户外名人,有几篇游记是详尽描述他们的?有几篇能把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侠肝义胆描绘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
惟其如此,有文字功力的才人们啊,我期盼你们把细致的笔墨,对准这样一些人吧,这样一些率领全队南征北战、应对各种困难的领袖和中坚!欲如此,则须校正你们的眼光吧,把目光从风景上稍稍移开、稍稍移近一些,认真审视下身边这些坚强、机智、豁达、幽默的同伴吧!我们在语文课本上,学习过那么多描绘人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的语言和手法,可到了驴身上,怎么就那么吝啬????说得刻薄些,其实这是关注度的问题,你们并没有深度关注他们。太多的人走出去,就是为了散心、赏景、健身,并不是以阅人和广博见闻为主。扯得再远些,这其实也就是通常的户外太肤浅的源头!我之所以屡次提及、倡议,希望网站树立户外游记的主流,引导户外游记的方向,其实就是希望从源头上,让大家把目光放开一些,关注小我之外的大千世界,希望通过游记,能反过来促进户外活动的健康发展。这有点象哲学中提到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嘿嘿,我真的希望,户外活动提供游记的素材、促进游记的繁荣,游记反过来,引导大家的目光、推动团队户外的发展!这该是多好的一件事情啊。
我这样认为,户外有两种,一是个人或小情侣、小家庭的户外,二是团队形式、AA自助、互助形式的户外,前者怎么游怎么记姑且不作评论,我主要议论下作为户外主流的团队形式的户外,这样的户外,不是各个队员简单的“积木”,而应是相互交融、扬长避短,特别是在现在队员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尤当如此。我认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样的团队户外,团队的户外也不应该接纳所有的人,这便是新驴的准入问题,凡是小我情节过重、心胸狭隘自私、热衷行我素的人都应该在此门之外遛达(除非TA愿意积极主动地修正自己的心态言行),另外,身体条件也是一个客观问题,否则,这个队伍和行程就容易出问题,这样的人,是会影响全队的行程和心情,这样的人难有广阔的视角,他们写的游记,也不会有对周边的世界和队友有广泛深入的关注,他只会享受团队给予TA的好处,不会对整个团队有多大的贡献,诸如时间、诸如交通、诸如食宿、诸如路线、诸如娱乐、诸如拍片、诸如游记。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如果TA从内心愿意投入这个团队,TA总是能在某个方面对这个团队有所贡献的,最最简单的,准备一段故事或笑话、唱一支歌子、贿赂大家点小零食、拍点别人的精彩瞬间、愿意成为别人的模特或是风景片中的点缀、写写别人的言行。。。何其简单,其实,越是这样简单的细节,越能体现TA的“团队意识”,假如他一路默默无语(少与人交流)、假如TA相机里仅仅留下了一堆风光照片(而从不拍队友)、假如TA的游记只记录了自己心里的那些千千结(从不出现队友的名字)、假如TA走后不上传一张照片不回复一句话不留下一片云彩。。。。。后面还用我说么?
我要说,户外的团队,就应该是一群豁达、乐观、健康,愿意将自己的知识、才情、物资(不要太FB啊)、注意力贡献给这个群体的人的团队!这样的团队活动,才容易完成一次愉快的活动、收获一组有趣的照片、诞生一批生动的游记、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所以,我这里谈论游记,从根源上说,是谈论游的人----什么样心态的人写什么样的游记!而作为游记的主流,我希望,应该是激情乐观的歌子!这样的欢歌,反过来,促进参游的人,更多的培养大我意识、团队情结,培养乐观健康高尚的情操!
三、令人神往、身往---此点无需罗唆,就是回归到游记的本质,是“游”的记录,要艺术地再现美丽或苍凉的景致、愉快或艰辛的游程、个性鲜明又团结友爱的队友。如此,读这样的游记,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群行走在万里江山中的可亲可爱的驴驴们,我们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这样一种感动、一股冲动,那便是,愿意与这样一群驴结伴,并肩行走在这样的驴途上!
--------------------------------------------------------------------------------
另:针对517提供的游记功能,2013年10月,补充对插图配乐的认识:
核心:游记要有主题、有中心,文字、图片、配乐应统一为之服务。
一、关于插图:
1、忌多,插图不是选美,要为主题服务,内容雷同者仅优选一二,或是多图组合。
2、PS,其色调、内容、构图符合题意。
3、大小,宽度600~800点,200K左右。
二、关于配乐:
1、目的-----突出、强化主题,是锦上添花,忌喧宾夺主。
2、标准1:曲种---首选乐曲,慎选歌曲,因为有词的歌容易干扰文字阅读。
标准2:曲风---配曲的风格与文风要搭、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尽量与文中的情绪一致
标准3:大小----考虑到网页浏览速度影响,尽量用小M的版本,或是自己转换一下格式,个人实践:用“32kBt/s,11025HZ,stereo 3KB/秒”,几分钟的音乐,在几M内便可,甚至1M以下,音质损失不大,毕竟配乐是陪衬,并不是让人来游记中欣赏音乐或歌曲的。
3、效果:配合文字、图片浏览,实际感受三者的和谐度。
三、个人部分游记配乐:
1、最初写京西这条路线时,配了汪峰的《春天里》,因为我在绚烂秋色中独自一人一整天一路上反复听这首歌,觉得那是对美好时光的热爱和眷恋。这以后,这首歌被翻唱红了
2、《东猴顶的传说》--《大话西游》,有悠远有苍凉有柔情有浪漫有失落,和我的童话极贴。
3、《姑娘湖的传说》--《森吉德玛》,蒙古歌,讲述的一个关于追寻的爱情故事,这正是我那童话的主题。
4、《歌中的草原》--《鸿雁》,蒙古歌,悠远深情,有历史感和纵深感。
5、《榆之存在》---电影《开国大典》主旋律《红旗颂》,“冲锋号”开场,一段奔放、战斗、英雄的旋律,也是一种奋斗的历程。这也是我那段散文的主题。
6、《童话历史》---《长江之歌》,一段回顾、总结、历史感极强的音乐。而我那段童话中,也是通过水、通过江河展开的。
7、《鲜花遍野,情思悠悠》----电影《骆驼祥子》片首音乐,单弦与多种乐器交替,时缓时急,娓娓道来,颇具故事性。
8、《海棠怒放,遍野飘香》---山西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旋律优美,感情真挚,热烈奔放,充满阳光。
9、《暮歌》----一段改编自《草原上的人们---草原牧歌》的管弦乐、轻音乐,优美抒情,表达一种爱的主题。
10、《七月感怀》---《我们的田野》,儿歌,清新、纯净,一种怀念、希冀。
11、《恋上海陀》---改编自《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交响乐。徐徐展开,抒情又富于力度,也契合那里的山水花草。
12、《百灵进行曲》-----《春节序曲》,轻松、欢快,与我之打油诗词民歌很贴。另,两版蚂蚁年会三句半的文字版,也补选了此曲。
13、《光棍进行曲》-----信天游《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配合我信天游歌词的风格。
14、《打着快板走晋陕》----节选、复制《陕北说书》前奏,与快板合拍。----本来拟用山曲、信天游这种两地相似的民歌,但恐有字之歌干扰了阅读,故终选无字之节奏。
15、《绥中行》-----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里面有海鸥海浪的声音,海味十足。
16、《西游吟》-----节选韩红《格桑花开》前奏,类似火车的节奏,恰是我西游的节奏和心情。本来拟选《雪域光芒》,是因为这个欢快的前奏而割爱。
17、《漫游名亭园》-----江南丝竹《行街》。这是目前我最让我纠结的配乐,可选且适合的音乐种类、风格太多,目前暂时选《行街》,因为这是江南的音乐,很贴我写的那些亭及故事,二是因为游园,合“行街“意,三是”行街“”在粤语里的“逛街”,巧合也。
18、话题《好汉绽放》---三国演义片尾的《历史的天空》,有意将英雄与好汉作个对比,渗透着我对那个话题、对国人性情的纠结和反思。
。。。。。。。。
19、以《京西圈门》为例,我最初非常想淘个单弦那样的曲子,象《钟鼓楼》那样的,带着浓郁的北京味,试了几个都不理想。然后我又试了几版《水牛儿》那样的北京童谣,也不满意,因为比较浅。最后用这个《二泉映月》,其悲是表现以往的国民苦难,但这个曲子并非全悲:6分钟的乐曲,在4分30秒处将悲演绎到极致的愤和抗争,此后的结尾部分将伤悲转舒缓、甜美而至昂扬上进,表达一种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这个通常被忽略掉),这也是我这篇的主题----奋斗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