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花峪——榛子岭——羊台子穿越探路记
看着地图计划线路,这个线路就是浇花峪——榛子岭——二道梁——王家园峡谷——白羊沟景区——白羊城公交站,总长度
通过517报名确定了18个人,计划从南口包两辆小面前往浇花峪,然后探路开始。这一天的集合,没有一个人迟到,出现少有的整齐。7:20德胜门出发,很顺利到了南口环岛,预定的小面没有到位。耽搁到大概8:30,分乘两辆小面前往浇花峪。3月初曾走过这里(那次计划走陈家堡长城,遇大风没完成计划,但发现了楼尖山的这个走法),也是这两位司机,可两位师傅都不记得路了,鬼使神差的把我们拉到了和浇花峪相邻的另一道山谷,一个叫羊台子的地方,再返回到浇花峪,已经9:30了。
从浇花峪开始走起,经过石查村,上到昌平和延庆的界山垭口。在这里稍事休整,聚齐队伍,向大家说明今天要爬的主峰,就是西偏北的那道山,顶峰有一个大铁架子,还有一个小房子(后来知道那个小房子是一座两层的防火瞭望塔)。告诉大家在那里吃午饭。有人问路在哪里,我说不知道路在哪里,我们就从眼前的山岗走起,向着那个山峰攀爬,有没有路都要上去。要说这支队伍真不含糊,这一天不论有路没路,我只要在前面走,后面就会紧紧的跟随,所以我对那天的团队很满意。
我们从这个垭口顺山梁走起。到一个比较高的峰顶才发现,这个走法是错的。应该沿成熟道路下到山下的村庄(那个村庄好像叫石祥),然后向左(西)转进山谷。我们将错就错,不再回头,闯过浓密的荆棘,直接向山谷冲下。谷底有宽阔的农用车道,再走一段是平整的石板路。没走多远,遇到一名护林员,对延庆的护林员我是既佩服他们的敬业精神,又怕他们的决绝的不让上山。这种情况我立即上前搭话:“师傅,请问上到前面有铁架子的那道山从哪里走啊,有没有路啊?”“没有路。”看他那样子本来是想说:防火季节不许爬山,但他没说出来。“那从这道沟可以上山么?”“前面可以上山。你们可绝对不能用火啊,不许吸烟。”“我们知道,来之前就说好了,不用火。”问明了大概走法,我们离开护林员向峡谷深处走去。没走多远,听有人说:“转山大哥,那个护林员跟来了!”我回头一看,果然,那位老乡像我们的队员一样在后面跟着呢。山谷里的景色还是真不错,两山夹一沟,坡高谷深,树木蔽日。夏天这里会更好。走到一道沟叉,前面的一江南问:“是不是从这里上?”我回答“感觉还不到位置”。再走到一道沟叉,再问:“是不是从这里上山?”我说:“感觉还是没到位置。”但是后面的护林员走到前面来说,就从这里上山。他是这里的皇帝,应该听他的。于是,大家右拐,走上似有似无一条小径。山坡比较陡,沟壑狭窄,树木疏朗有致。几百米以后,完全没有了路径。我们走上了一条积满落叶的沟谷。大家踩在厚厚的落叶上,感觉很新奇,很有情致。走累了坐在厚厚的落叶上休息很舒服。但是,物极必反。这样的路走了一段以后,大家就感觉很累了,走在深没膝盖的落叶上,比走在积雪上还累。于是大家又爬上一侧的山坡。大概11:00的时候,大家来到一个垭口。这里看不到有铁塔的山峰,还有多远也不能断定。护林员对我说:“我们上山早了一点,应该从下一道沟叉上山。”我回答说:“我就感觉还没到位置呢。”护林员笑笑,继续跟随我们爬山。从垭口,再向左(向西),向更高的一道山峰攀爬。大家的情绪很好,我也觉得挺舒服,像这样,不知目标有多远,不知有没有路,不知地形情形的“三不知”探路,我是最喜欢的。穿过密林和草丛,我们接近了更高的山峰,我再次停下来等后队,前队其他朋友说到山顶去看看离铁塔还多远,他到山顶上以后说:“看不见铁塔啊!”我一听傻眼了,难道这山这么诡秘么?“嗨,就在眼前呢,到了!”原来他上到山顶以后,只顾往远看了,近在咫尺的铁塔被他漏掉了,呵呵呵。大家听说快到了,更来了精神,纷纷喊道:“开饭喽。”
在铁塔下,请护林员帮我们拍了一张合影,大家在主峰观景望远,好不惬意。日月告诉我:“GPS显示此处海拔
在陈家堡长城的单边墙段,我们吃了午饭。日月拿出一瓶白净,一江南带了两厅啤酒,老李自己烹制的猪肝,一江南带的猪头肉,以及其他人的各色美食,都被大家分享了,大家吃喝大家,食欲格外的好。这一顿午餐吃得舒服,吃的痛快,用了大约一小时的时间。吃喝也是体验,也是享受,所以我不催促大家。最后我对大家说:“回家的路在哪里我并不知道,留下点吃的,万一天黑了下不了山,晚上好有的吃。”大家哈哈大笑。
吃完午饭,继续“三不知”探路。开始走在陈家堡长城上,这段长城,是明长城的经典之作。修筑的精细,方石打底,墙砖成城;保存的比较完好,历经几百年基本还是完整的。特别是那段大名鼎鼎的罗锅城,更是建筑学的杰作。罗锅城是陈家堡长城的最高点。长城依着山势直冲而上,到山顶像一巨龙向东翻腾而去,气势恢宏。给人一种震慑力。所谓罗锅城,是长城在山颠之上,无缘由地冲山谷方向圆润地突出一块,呈罗锅状,因此得名。无论以美学还是建筑学的观点看,这都是一杰作。我们的先人在建筑长城时,不仅仅是血染沙场的意识,战争、厮杀,血与火的洗礼,并没有泯灭他们的理想主义和浪漫情怀。在这荒凉的山谷,留下如此的作品,让我们后人在领略了长城的阳刚和苍桑的同时,体会到了一脉亘古不断的温暖。走长城就是这样,她让我们感悟到的东西总是很多,又总是不同。
因为计划要从这里向昌平的白家园方向探路,所以到长城转弯的地方,我们离开长城,继续走山脊,继续“三不知”探路。沿山脊走到有一段城墙的垭口,我心里有底了。因为上次从长峪城方向来这里,曾经在这道垭口的西边看到过这段城墙,这里据我曾经走过的下山路口只隔一道山峰,也就四五百米远了。就在这时,向左下降的一个路径的入口诱惑了我,我认为,从这里下山和已经走过的那条路下山是殊途同归的。于是再次领大家走上了一条不熟悉的下山路,也使这次探路出现了阴错阳差的戏剧性变化。
这条下山的新路并不明显。但没走多远就进入了比上山时还要深厚的落叶。走在落叶上真的是情绪盎然,童趣无限,大家摆出各种姿势拍照。一次我正走时,看到几个朋友在给落叶上的一顶帽子拍照。还琢磨呢,谁的帽子掉了?再细看,落叶里还有一个人呢,是一江南。大学者一江南遇到这种情景,也不免焕发了久违的童趣。户外给人的快乐就是这么的单纯。我在前面走着,趟进了一段没过胸部的落叶,回头看看不远处的飘雪和桌子,心想这俩人过来就得没过脖子了,于是我把趟过的痕迹用登山杖抹平。后来果然听到身后一阵笑声。
到这种地形,我最担心的是遇到断崖。有的时候能幸免,有的时候果然会遇到断崖。这一天大家正兴致盎然的趟着厚厚的落叶往下走呢,忽然前面人高喊:“遇到断崖了!”我心想最怕的果然来了。这是一道3、4米高的断崖,如果是比较苗条的身材右侧可以上下。待我走到断崖时,前面三个小伙子已经下去了。等把扁带拿出时大部分已经下去了,用扁带只送下去4、5个人。在我用扁带往下送人时,又听前面高喊:“又发现
右边下山,没多远就遇到正规的山路,好心人还清理了侵入道路中间的荆棘,这条路下山再也不会有差错了。等下到谷底,发现庄稼地,人工种植的梨树、香椿等树木,还有民房遗址。这时我才发现,我们下山的路不是流村镇的王家园。我对日月说:“这里可能是地图上的沙洞子。”日月看了手机地图说这正是沙洞子。
再往前走见到村庄了,仔细看正是早上走错的羊台子,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好诡异啊,早上走错到这里来,晚上又走错到这里来了。我们跟这里有怎样的缘分啊。我指着左侧的一个松柏峥嵘,卉木蒙蒙的平台。我说可能就是根据那个地方,才称为羊台子的,看样子那里应该有古庙。再往下走几步,果然出现了寺庙的指示牌。
我们从浇花峪上山,从羊台子下山,全程大约
http://www.juexiang.com/diaryBook.php?uid=1081225 哲理美文:失败 http://www.juexiang.com/diaryBook.php?uid=1081194 她和诗人一样 http://www.juexiang.com/diaryBook.php?uid=1081196 这些人物也日渐成长和鲜活起来 http://www.juexiang.com/diaryBook.php?uid=1081167 爱上一个人 http://www.juexiang.com/diaryBook.php?uid=1081153 烧伤的是你自己 http://www.juexiang.com/diaryBook.php?uid=1080916 取之有道 http://www.juexiang.com/diaryBook.php?uid=1080903 凭良心处世! http://www.juexiang.com/diaryBook.php?uid=1080902 他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人们 http://www.juexiang.com/diaryBook.php?uid=1081328 它们无价 http://www.juexiang.com/diaryBook.php?uid=1081338 要使生活充满快乐
太牛啦
喜欢第一张,淳朴的照片
淳朴的哥们
上周走的落叶肯定没过你头顶,这周没有,这周以长城为主。
还真是,但是看昌平12路总站的地名也不对。当时忘了村民地名了。
就是这里。。。。身后拍摄的。。。
嗯 探路有风险,不过挺有趣儿的。
有机会我也跟你去探探路,就是怕拖后腿啊。。。
这个周末来吧,有退出的了
不大,以长城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