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羽山穿越记

    户外,活跃着一支队伍,这就是搜狐社区里的小溪泉水队,几年来,我经常看他们的论坛,熟悉这个队伍中一些名字。但是,在我注册后,竟然把注册名忘记了。去年想报名参加凉水背活动时,无论如何登录不上去,幸好,那次,是在近郊活动,泉水大哥允许空降,所以,我和夫人空降参加了那次活动。但由于八十多人参加活动,队伍拉得很开,最终竟然无缘与泉水大哥谋面。此后,我多次与泉水队在户外邂逅,先后认识了这个队伍中的泉水大哥、白茶、忘了,但几次都与老公母俩失之交臂。

    本周四,看到泉水大哥发帖组织穿越燕羽山的活动,这个地方正是我没去过的地方,于是率先报名参加。一则为了了却一睹燕羽芳容的宿愿,二则为正式参加该队活动,与这个队伍中神交已久的朋友们有个直接交流的机会。

    按召集帖的要求,我于周六早晨六点十分即来到德胜门,此时泉水大哥和忘了已经先我来到,一问,参加活动的队友竟达七十二人之多,大家先后分乘几辆919到达延庆,然后,包车到四司,从燕羽山东北方向向主峰方向攀登。

    燕羽山位于延庆县境内井庄镇和大庄科乡的交界线上,西距延庆镇约15公里。为军都山主要山峰之一,海拔1278米。山体呈北东向延伸,东北与十八盘岭、风驼梁一脉相连,西南与八达岭隔川相对,并与三山共同突起于延庆盆地东南侧。

    网上介绍,燕羽山当地人也有称燕山的,远眺燕羽山,像一个挺拔的火山锥立于群山之上,双峰耸立,像燕子的尾巴。近看则像两三根羽毛刺向青天。可能我还是比较愚钝吧,经过这次穿越,我怎么也看不出哪两峰耸立像燕子的尾巴。也没看出刺向青天的羽毛。

 

穿越区域区位图1


穿越区域区位图2

穿越区域10米等高线图和穿越路线(白色箭头所示为另一条可以穿越燕羽山的路线)


    “四司”是个什么意思?在燕羽山左近,分布着头司、二司、三司、四司四个自然村,它们的得名肯定有个说法。为此,我请教口若悬河的包车孙师傅,他说不出个所以然,问泉水大哥,也得不到满意的答案。回来从网上只查到头司村名的说明:“司”为明代军事单位,明代时柳沟营曾派其所属头司在此屯守,后逐渐形成村落,故名头司。

    以此类推,二司、三司、四司的得名亦应与此相类。经查,明朝全国的军事力量分为军属卫所与兵属营两种。军属卫所:以卫所为基本单位,每卫五至六千人,分驻地方。在地方,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都司之下,府、县二级遍设卫所,各卫分统于都指挥使司,各都指挥使司又分统于中央五军都督府。

    兵属营:官衔自下而上,分别为什长、队长、哨官、把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总兵。最高长官为总兵,直属兵部。

    由以上资料不难看出,军属卫所系统的都指挥司相当于省军区一级,在燕羽山周边不可能设置如此多的都司。而兵属营下的都司不是建制单位而是总兵的属官,他们有可能受命分掌一些汛地。而如果这个判断成立的话,这几个司有可能是柳沟总兵的四个属官------都司的习惯叫法,他们分别领兵驻扎在这四个地方,以与柳沟形成犄角之势,为区别几个都司,因此才有了头司、二司、三司、四司之名称。

    柳沟村是明朝年间看守十三陵的驻兵之地。崇祯九年九月,清兵破保定南十二城退去。这次战争后,在陵后柳沟置总兵。明朝嘉靖年间,全国置总兵官仅二十人,到崇祯年间,延庆县一个柳沟山村也置总兵官,固然说明了明末战乱频仍,因战防需要,总兵官设置增加及柳沟位置之重要,同时,大约也可以推算出四个村子在历史上出现的年代。如果头司、二司、三司、四司是柳沟总兵的下属都司的驻防之地的话,那么,头司、二司、三司、四司名称的出现,最早不会早于崇祯九年以后设置柳沟总兵官。

    如果柳沟驻军主将升格为总兵之前挂游击、参将、副总兵衔,这四个司也可能会出现,究竟是与不是,只有留待专家去考证了。

    延庆县出了一本地名志,也许里面对四司得名有详细的说明,但网上查不到相关内容。本人的臆断,聊存一说。

    燕羽山的穿越强度不大,四司和果树园的海拔高度都在600多米,至燕羽山主峰,垂直拔升仅600余米,穿越全程也仅有约11公里,全程穿越约相当于定都峰穿越的强度,基本属休闲型。恰值今天秋高气爽,云白日晶,大家尽享北京的秋日带给大家的欢乐。我也终于有幸结识七十岁高龄的“老公母俩”老哥,看他强健的体魄,开朗的性格,与我想象中完全相符,不由有相识恨晚之感。

 

以下照片中的四人分别是泉水(61岁)、老公母俩(70岁)、本人(59岁)、忘了(57岁)



    下午两点半,大家按时安全下山。泉水大哥为大家预订了久负盛名的果树园燕羽山居的牛肚宴,这家山居是去年才开张,但一年间竟然收回了全部投资,可见果树园村的牛肚宴有多火爆。我们下山后,山居依然宾客盈门,我们不得不等待前一拨客人辞去后再去享用。问了下山居主人,今天他一家竟然接待了700名客人。虽然我对牛羊肉都不怎么喜欢,但了解一下山村农民因地制宜、靠一招鲜发家致富的情况也不失为一次意外的收获。

    四时,送我们到四司的八辆小巴准时到果树园接我们,直接把我们送到城铁延庆站,五时十七分,乘延庆城铁顺利返京。

信步瀛洲发表于2013-12-12 16:41  
分享到 
(454次阅读/1个评论/0人赞过)
    一直走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