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泉寺穿越记
最近老母亲在京,户外活动参加少了。上周四看泉水兄发了连泉寺穿越的活动,这既是我向往已久的活动,又是一直没有机会参与的活动。立即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参加。
穿越地区区位图
穿越地区10米等高线图及穿越路线
从北向南看上山的路线
从南向北看下山的路线
泉水兄要求大家可自行前往河北庄车站处(833路终点站.8点50分)集合。为了能赶在大家到达之前有点时间到铁瓦市看看,我6点前即登上836,然后在闫村换乘房13路,7点刚过即在邮局站下车,然后过河到河北镇政府。传达室的同志很好说话,并指给我铁瓦寺的位置。但调侃我了一句:够早的啊!
铁瓦寺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房山区河北镇政府院内,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寺坐北朝南,山门嵌有石额“铁瓦禅林”。进山门,两旁各有配殿两间。中间是铁瓦殿,铁瓦寺因此殿得名。铁瓦殿平面呈圆形,高6米,直径5.8米,殿表粉刷铁红色,券形门窗,与佛殿的圆柱体建筑和谐。攒尖式殿顶,顶尖由宝珠收拢,6条殿脊自上而下均衡垂布,把殿顶分成6个扇面,顶面以铁瓦铺盖,共用铁瓦458块,瓦长0.31米,直径0.13米,瓦表多有铸字,。殿脊和刹同为铁质。每块铁瓦重量约4公斤,铁瓦总重量约1882公斤,加之脊、刹用铁总量约3000多公斤。
河北镇政府
大门东侧的文保碑
镇政府院内
好大的一棵银杏树
绕过办公区,一溜台阶把我引向处于院子后侧的铁瓦寺
铁瓦寺前的竹林
这个石塔好象是后造的
铁瓦寺山门
铁瓦寺大殿。这个大殿与一般的大殿不同,呈圆形。
大殿两侧建有配殿
殿内供奉的好象是观音菩萨,殿内还播放着诵经的录音。
殿后山崖下显然还有一个山洞,但门锁着,看不清里面的内容。
铁瓦覆盖的殿顶
从镇政府回到河南,看到邮局站前一群驴友正在等车,听他们说“旅长”如何如何,这个名字我很熟悉,一问,果然是冲浪手的队友,他们今天是要去大安山,这地方也是我一直想去的地儿,真想跟他们一起走,可既然已经准备跟泉水兄走,只好忍痛割爱了。
时间还早,慢慢往833总站走过去。
看到河南村两条南北街口都有这样的大门楼,河南村三个字很显眼。不由联想起发生在河南村的一个故事。
1937年后,日军的侵略魔掌伸向了京郊的这个煤炭基地,在河北村建立了据点,后来发现河北村的地势低于河南村,不利于掌握战事,才搬到河南村来。河北村那座较高的山坡上,曾是当年日本军与八路军打仗的地方。村里老人说,有一天,八路军和日本军打了一个晚上的仗,那次八路军损失了百来人。但抗战胜利前夕,日本鬼子又悄悄退走了。
1996年深秋,河南村委会突然接到一封来自日本的厚厚邮件。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叠数十张黑白照片,并附一封信函。信中说,这是他50多年前在这个村居住时拍摄的照片。不知照片上的一些人物他们现在如何。如有可能,请将照片交给他们。对当年给他们带来的不少麻烦表示深深的歉意。
原来写信人是一位叫浅川今朝男的日本老人,现在日本国群马县安中市的家中开私人照相馆。他23岁那年随日本侵略军驻防良乡县城后驻扎河南村,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从照片所反映的内容来看,他住河南村一年半期间,除拍了一些反映日军活动照片外,还有一些反映当地风土民情、地理风俗的画面,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河南村在侵略军铁蹄下老百姓生活及村貌的一些状况。
村委会干部们找来一些年长的老人辨认,有人从照片中认出一位是本村村民卢瑞的姐姐。找来卢瑞一看,果然是他的三姐,便取走照片和浅川今朝男的明信片,此后卢便与浅川进行了书信来往。浅川接到卢瑞回信后,非常高兴。随后又寄来第二批照片,能辨别出人物的,卢老便分送给有关人。剩下的大部分今仍存在卢瑞手中。1997年,81岁高龄的浅川在其儿子、儿媳妇和侄子等5人的陪同下,飘洋过海来到他阔别了57年的河南村。他怀着友好的感情,回顾了他在河南村生活的情景,寻找当年的熟人和当时的住所。他对侵华日军犯下的罪行表示深深的忏悔。浅川带全家来华旅游,曾到了熟悉的大石河岸边,但没有找到他当年曾住过的房子。
蹓蹓跶跶到河北庄车站,时间还早,随便与车站跟前的黑出租侃了一会儿。消磨时间以等候其他队友的来到。
这是河北庄833总站位置和三岔路口的走向图
队友们陆续来到,老八板、老公母俩,这两位是上次燕羽山同行的老哥,他们走过这条路,我们就笨鸟先飞,到前边口儿村去等大队。
山村水泥路还算好走
沿途的村庄
口儿村路口有一个明显的亭子,直行,奔连泉寺,右转,去英水,可翻山到十字寺、金陵;左行有一小路可通羊耳峪。
口儿村原来通公交,一天三趟,721大水之后,路被冲断了,至今没有修好,公交也就断了。
口儿村委会。
趁等大家的时间,与口儿村陈老哥闲聊,他告诉我们,现在年轻人都不在村里了,村里只剩下百来口老人。大水之后,政府鼓励大家搬下山去,每家补贴1000元房租。但他不愿下山,留在村里,闲时上山刨点玛璃疙瘩,手工制作一些烟斗,星期天跑到潘家园去卖,赶好了,一个好烟斗可以卖上千元。
陈老哥为我们展示他自己刨来的玛璃疙瘩
自己加工的半成品
成品
后队到达口儿村,大家合影留念(下载自泉水兄上传的照片,我的相机没电了,一路上除重要地标外,没敢再使用自己的相机)
合影后开始上山。721大水之后,原来的公路已经毁成了这个样子
这个地方叫地质灾害监测站,
过地质灾害监测站后,六十多们队友继续沿山沟前进
这里有一个岔口,但两条路最终都会汇合到一起。沿左手小路走会缓一点儿。
前方的垭口就是我们将翻越的北垭口
登上北垭口,回望口儿村一带
在北垭口和南垭口之间,是一段比较平缓的横切小路,一般不会迷路。但在北垭口东侧,有户外朋友拴上的红布条路标,泉水兄告知这是驴友山脊暴走的路线,一般驴友不要贸然走这条路。
从南垭口下山不远,有队友指示:前方山下一片草甸即连泉寺遗址。
队友们在连泉寺遗址午饭,我忙着踏勘一下这个规模不小的遗址。

网上介绍遗址内有三通石碑,但我却发现了六通,这是第一通,碑首有檀越芳名字样,显然是一个功德碑。


这是第二通。时间仓促,未及细读碑文,不知具体内容为何。(后来核对资料得知,此碑为“大房山连泉禅寺开山大善知识印宗能禅师檀越名记”碑,碑额楷书“重兴连泉禅寺”,此碑字迹已剥蚀。)

这是第三通石碑。碑首刻有“重修连泉禅寺碑记”字样,应该是明正德年间之物。可惜石碑已被人为破坏,这上半部,与下面那张照片是同一通石碑。


这是被破坏了的第四通,从碑刻中那么多人名来看,也应该是一通功德碑。




这是第五通。碑首有“建寿塔铭”字样,应该是僧人舍利塔碑。可惜,因为我的粗心,没有找到那座覆钵式舍利塔。



这是第六通,但这一通石碑上好象没有字。

连泉寺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
传说一、七十二缸老咸菜
传说二、小羊倌的奇遇
传说三、龙井的故事



土路跨上柏油路之前,一个院子拦在路上,前后两个栅栏门可以通行,但院里拴着一只硕大的狼狗,看到有人来,一边狂吠,一边挣得铁链子哗哗作响,院子的主人提醒:把手杖收起来,不要招惹它,不用担心它会伤人。我们战战兢兢地穿过这个院子,终于走到了柏油马路上。

到东风广场附近,队友们在东风街站等901快车,我因为要换836,乘上慢车到房山东大桥换乘。下午四点半即回到家中。这是出行回家最早的一次。



和老公母俩、柴老头儿合影。以往参加活动往往是我最年长,但在泉水队我却成了小兄弟。


-
-
2013-12-13 22:36一直走好帖。回复
-
-
2013-12-13 09:30一直走欣赏,收藏。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