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绍兴(下)
眼前一条曲曲折折的小溪潺潺而过,溪边大大小小的石块正好方便人们临水休憩,依水而植丛丛绿竹,斑驳光影透过枝叶撒满溪流,轻风拂过竹梢漱漱轻响,春绿的枝桠轻歌慢舞,好一派春情绿意。这便是那一场千古盛会“曲水流觞(shāng)”的发生地了。东晋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了共42位国家军政高官在兰亭修禊(xì),他们在酒杯里倒上酒,让它从曲水上游缓缓漂下,漂到谁面前停住,谁便要饮酒作诗,作不出的则要罚酒三觥(gōng),一觥相当于半斤。三觥一斤半哟,乖乖这一轮下来岂不是就要醉倒了。活动中共有11人各作诗两首,15人各作诗1首,16人没作出被罚酒,总共成诗37首,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王羲之趁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一气呵成《兰亭集序》,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这天下第一行书我们是没有机会看到真迹了,据传真迹已被李世民带入昭陵了,如今传世的都只是拓本或摹本了。至于诗书字画我到不是特别的在意,毕竟自身的欣赏水平有限,我对这里的自然风光以及古人的这种风俗更觉得有趣。以前到也听老人说过,三月三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也跟着姑姑们去赶过庙会,在出门前奶奶总是说把自己收拾干净了再出门,在庙会上要把清明扫墓的香马纸馃(guǒ)都准备齐全,现在想来,这些原都是古人流传下来的上巳节的民俗。而这“曲水流觞”也是上巳节的一个习俗,周代的时候人们就已经选定三月三“巳日”这天,到水边沐浴、洗濯,借以除灾去邪,古俗称“祓禊(fú xì)”,后文人们又借此相约饮酒赋诗也称“修禊”,如此就慢慢演变成了如今我们的踏青春游了。既是春游自然要选风光秀美的所在,而这洗濯去邪当然要选在溪边水畔了,如此“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兰亭环曲溪畔“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便行起了上巳修禊之礼,流传下了千古佳作,引得后人敬慕仰贤纷至沓来。
过流觞亭北行就是一八角重檐的碑亭,亭中是一巨碑,此为清代原版,已有300多年历史。我不说您也能猜到了,清朝那两位到处留字的爷是谁了,没错这“御碑”正面就是康熙帝所临的《兰亭集序》全文,也许康熙的字不能和书圣做比较,但这一篇临摹之作也充分表现了这位具有雄才大略帝王的风流才气。碑的背面是他的孙儿乾隆下江南时来兰亭游览即兴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兰亭即兴诗》:“向幕山阴镜里行,清游得胜惬平生。风华自昔称佳地,觞咏于今纪盛名。竹重春烟偏澹荡,花迟禊日尚敷荣。临池留得龙跳法,聚讼千秋不易评。”乾隆的字写来飘逸潇洒,字里行间也能带出几分这位帝王的意气风华。而这块碑在那个年代也是差点就被砸掉了,多亏用毛主席的《送瘟神》和“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给掩护了,不然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还不知是个什么样子。“父子碑”,“君民碑”,并这座祖孙皇帝的“祖孙碑”共称兰亭三绝,来兰亭是一定要来看一看的。

我带着几分还未消散的酒意在兰渚山下游走,迎面而来的轻风带着丝丝翠竹的清香,恍惚中仿佛就是受邀来书圣家里闲游的,此时小献之正在树下练字,一块青石,一缸清水。简简单单一个“太”字,横撇捺点间蕴含多少功底。落笔,一点一横长,风起,水清石板净,王羲之练字一池清水变墨色而成书圣,王献之练字十八缸清水成小圣,这中国字就如做人一样,不历经磨练就没有筋骨,不经年累月脚踏实地的习练又如何能站得直立得稳。
出了兰亭还兀自觉得不够尽兴,若得闲情真应当好好在这里逛逛的,就那山水都是带了灵性的,我是喜欢这沾染了文墨的山石翠竹的,只是在这里闲游都好似被熏染了雅墨丹青的那点书卷文雅之气。再不舍还是要走的,这就是一个游人的无奈,只能把如此美景雅兴留在心里,每每回味总是意犹未尽满心欢喜。

绍兴出名人,且还都是在历史长河中响当当的人物,远的如王羲之、陆游、贺知章,近的如蔡元培、秋瑾、鲁迅、朱自清、周恩来。时间有限我不能一一尽览,只得摘了最是敬仰和崇拜的周恩来祖居瞻仰了一番。周恩来祖居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劳动路369号,门楣上挂着陈云题写的“周恩来祖居”匾额,这座宅院看起来也并不如何气派豪华,更多的是一种古朴庄重。进了大门抬头是一块“百岁寿母之门”的匾额,这处祖居原名锡养堂,这匾是清康熙时周懋章妻王氏百岁寿辰时浙江巡抚送来的贺礼,所以又称百岁堂。大厅即锡养堂,厅中矗立着周恩来戎装汉白玉雕像,简洁的风格将一代伟人的风采尽显。其后便是周恩来的事迹、照片、实物的陈列了,大量丰富翔实的资料,充分展示了周恩来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祖居并不是很大,而周恩来住过的房间也才10平米左右,室内也就一床、一桌、一椅而已。事实上周恩来在这里生活的时间很有限,也就是他的童年常常跟随大人来这里祭祖扫墓,借此住上个一年半载的,那时的周恩来总是跟着祖母住在诵芬堂,这里更多的都是周恩来童年的记忆,而这儿时的记忆往往是最令人不能忘怀的思念。离开周恩来祖居已是下午四五点的样子了,想着还要赶回杭州,便直接到客运站买票返程了。

绍兴就像是在旅途中不期而遇的一位游伴,原是陌生的不在计划中,却偏偏就这般邂逅了。时间仓促的不容我细细感受这水乡的烟波画船,匆匆游览中不得尽品这万桥之乡的古桥风采,浅观略影中又如何能将这“鉴湖越台名士乡”遍访。我与你也只得了一日的亲近,只能把你的轮廓记个依稀,却不知这山水得了怎样的灵秀造就你千年的风采,那乡土得了如何的滋养孕育出众多风流人物。我想我是被你迷惑了,越是走近你越是想更深的了解你,越是了解你越是想细细的品味你,这一次相遇只是个偶然,希望我们还能再次相约,那时我定然要将你的眉眼看个仔细。

2014甲午年三月初七
影月阑姗发表于2014-06-22 18:32
(530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