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拥长城马不前(2015年11月21日八达岭看雪)
初到帝都时,听小丹说帝都三大雪景:长城、故宫和天坛。当年尚未找到工作之时,寄居堂弟家中,适逢降雪,得以天坛看雪。后羁处帝都多年,但凡周末有雪,多登景山鸟瞰雪埋紫禁,极其壮阔。唯长城路远,虽多年期待,未曾一往。而帝都北诸长城,八达岭雪景为一绝。
周六原本安排加班,因雪中止。安一队本计划兵发南北梯,因雪止。周五时贺队撤销了旅行,改约八达岭长城看雪。因雪众车停驶之故,选择火车出行。那火车始发站为西直门火车北站,次站为离我较近的清河小站。时小蔡返京,暂住我处,遂邀同行。蔡为我初来京时同事,也曾同住过三个月,他先辞职,我后换岗,然而意气相投。故多年来虽然见面不多,相处尚谐。
早晨六点起床,六点半出门,各吃包子一笼,豆浆一碗。上公交,约三十分钟到车站附近,下车后徒步,十分钟到车站。因来尚早,在车站稍候。车站甚小,甚至比旁边的公共厕所更小。不久见九妹、溜溜和超赶到。随后贺队赶到。将近开车之时,潇洒赶到。火车八点十分到,为双子弹头的和谐号,刷卡上车,车票单程六元。车上见到小叶姐,银杏姐,雪姐,鱼儿等一干熟人。领航员老师在,尤其令我期待。车内人少宽阔,虽然位置是不够了,但座位宽大,大家挤一挤就都坐下了。
刚出发时,因城内气温高,虽有小雪,实为雨夹雪。大家稍有担心,怕长城雪少。但过昌平以后,雪越来越大,穿过隧道,看左右山林披雪,为粉妆玉砌世界。众人欣喜万分,纷纷摸出手机隔着窗玻璃拍摄。唯我淡定,心知长城雪景胜此处十倍。
车程大约一小时,下车后小雪纷纷。朝长城方向走,不过两百米为詹天佑工程展览馆,突然想起这趟火车开动时左时右,倒车,应是当时人字形铁路的故道。
下铁路,见枝头红果,恰似披上了一层绒绒的棉被。
由于是淡季,长城门票降到了35元,可以免费照相,领取一张带照片的好汉证。可以花五块钱过个塑。钢印上有今天的日期。如果在旺季,排队会排晕的。在淡季,由于去得早,游人稀少,一切都很顺利。
雪漫天,云雾弥漫。宛如白龙一般的长城横卧在八达岭上。
玉树琼枝,宛如瑶台仙境。大家都十分欣喜。
黑白的世界,就像是用水墨在宣纸上绘成。
我们先走南段的长城(因为队长发现北边人较多)人少的长城真是让人陶醉啊!
没有人,在雪里面滚啊!
太坏了,怎么可以把我五马分尸~~~
天气寒冷,我没有穿冰爪,登临十分困难。小叶姐将她的防滑手套借给了我,而银杏姐借了我一顶小紫帽,这样就完美了。
在经过大家努力与冰的抗争,终于成功登上了南边的顶峰,里面只少了领航员大师一人,他准是跑到哪里拍美景和人物去了。。
在下城的时候在台阶上再合影。
和小蔡合影一张。
下长城以后,九妹直接去火车站了,剩下的人爬北长城。北长城是最经典的长城,以前用了十年的8分钱邮票,还有红色的一元钱纸币背面的风景,都是这里。但北长城因为人多,地上的雪早已被踏碎结冰,攀登极为困难。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登上北边的第四个烽火台。有若干段是靠双手臂力拉扯铁栏杆才爬上去的。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过好汉坡更在云雾外。
在北四楼,大家欢喜地在烽火台窗口合影。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还可以登上烽火台顶瞭望,但现在已经拆去了铁梯,只能回忆了。
过了四楼,贺队说,大家下撤吧,要赶三点五十的火车回城。因为下雪,汽车发车很少,还是火车可靠。不过下山的时候大家可以任意得瑟拍照打雪仗,时间有富余。
我跑到楼外看,发现后面的四座楼在雾中。其实千辛万苦登上好汉坡顶,不但有雾看不到风景,回来还很困难,所以还是见好就收为好。
前面还有1.2公里,在雪里面上下很困难的。
从北四楼有舒服的台阶下山。我们走在这条路上,才发现这里的风景更加漂亮。
鱼儿随身携带的小驴,已经成了她的出行必备伙伴了。
来吧,伙计们!
景色美得难以形容,蔡因为运动太少已经在山下休息,这一段没有来,这真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下到一半,有一块平地,大家迫不及待地打了起来,董超偷袭鱼儿,被雪姐撂倒了。
从雪中看北四楼。
雪,下个不停。贺队在拍长城,雪,落满了背包。
邮票角度哈哈哈。
下山以后,我们在火车站旁边的餐厅休息。一部分队友买了方便面和稀饭,大家凑在一起热热乎乎地吃了一顿。贺队带了山楂和桑葚泡的白酒,我喝了一些,感觉真不错。
来的时候虽然容易,回去的时候人山人海,好容易挤进车厢。好在一个小时就到了清河,一切顺利。大家在清河分别,由于拥挤找不到银杏姐,帽子拜托贺队带回。下车以后,依然是雨夹雪,地上是湿漉漉的。城市的地温太高,雪落下来积不住,都化了。这样一来,周日的圆明园计划也就此放弃了。
由于运动太少,蔡虽然欢喜于美景,但是肌肉却吃不消,所以痛并快乐着。那些没能同行的小伙伴们,就看我们拍的照片吧!其中最棒的是领航员老师拍的长城清扫队系列,他们是一群多么有乐观精神的景区服务工人啊!继续学习中。
无处不在的欢乐和嘚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