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婺源看黄金花海(江岭 晓起 李坑)月亮湾,彩虹桥

3月14日《人民日报(微信)》报道:江西婺源十万亩油菜花进入盛花期,放眼望去犹如“黄金花海”,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踏春赏花。我也深陷其中,又一次与“京迹”的伙伴们相约婺源,看黄金花海。 
 
婺源素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称,尤其是春天缓坡上大片金黄的油菜花令很多人心驰神往。对长期缩居在城市的喧嚣中的人们来说,江西婺源也许不能和那些著名的旅游景区相比,也无法带给人震撼心灵的美感,但却是最能让人从心底放松的静谧之地。这是一片村庄,却能从中国无法计数的村庄中脱颖而出,无关高雅,只是普普通通的山野漫花造就了别样风情。
 
江岭的万亩梯田如链似带,油菜花与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黑白的徽式民居相辉映,构成优美的自然山水画卷。
 
 
丹青绘三清,小小竹排月亮湾
一大早,就来到玉山、德兴两地交界处的三清山,因玉京峰、玉虚峰、玉华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其中玉京海拔1819.9米为最高峰,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怀玉山脉之首,是一座道教名山。今天天气着实地不作美,一直下雨,不禁让我想起刘文正的一首老歌,“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 沥沥,淅沥沥沥下个不停,山谷里的小溪哗啦啦啦 啦啦 哗啦啦啦流不停,小雨为谁飘,小溪为谁流,带著我满怀的凄清。”云雾掩盖下的三清山,无法用正常的图片去表现,只得后期处理成黑白照片,取名为丹青绘三清,好在下山的时候天空短暂放晴,让我看到了著名景点——巨蟒出山,也算是不虚此行。
 
下午驱车赶往婺源的月亮湾,景点位于紫阳镇往东700米处,到达李坑的半路之间,有一座狭长的小岛。小岛夹在两岸之间,形状犹如一弯月,这就是月亮湾。月亮湾的特点就是坐着竹排江中游,当地村民撑着竹排,放着《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歌曲,载着游客穿梭在江中。《闪闪的红星》的故事就发生在大革命时期的江西,当年电影的拍摄地也就在婺源。
 
相约婺源看黄金花海(彩虹桥 思溪延村 严田)
周五晚入住彩虹桥附近的家庭旅社,我们同去4个爷们找了有特色的乡土菜馆,几个小菜一壶米酒,大快朵颐,微醺之后期盼着明天是个艳阳天。早起步行前往彩虹桥,一个颇有特色的桥--廊桥,所谓廊桥就是一种带顶的桥,这种桥不仅造型优美,最关键的是,它可在雨天里供行人歇脚。宋代建造的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座桥取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思取名。桥长140米,桥面宽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彩虹桥周围景色优美,青山如黛,碧水澄清,坐在这里稍作休憩,浏览四周风光,会让人深深体验到婺源之美。

 
思溪延村位于婺源县思口镇境内,距县城紫阳镇13公里左右。始建于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至今已有800余年。当时建村者俞氏以(鱼)思念清溪水而名。几百年代经商致富的人多携资归故里买田置房、兴建书院,创建了大批府第楼阁、祠堂碑坊等。整个村落以明清古建筑为主,村落内以青石板铺地,古建群背靠青山,面临清溪和稻田,四周都是绿地,村庄与山水的优雅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整体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间,给人朴素 淡雅的美感。从远处看这些古民居,在外观上是大面积空白的一 片粉墙,粉墙上嵌有几个高低有序的小小洞窗,形成整体与局部 、面与点的对比效果,体现"道法自然"的意蕴,里外墙着重采 用了马头墙、山墙的建筑造型,尤其是马头墙屋檐角飞翘,在蔚 蓝的天际勾画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韵律美。老天有眼,终于晴了,在阳光照耀下在的古村落、油菜花显得格外绚丽多彩。
 
严田位于婺源县西北部的严田村,是李姓最早由外迁入婺源的居住地,始迁者为李德鸾。光绪《婺源县志·寓贤》中“李德鸾”条记载:“李德鸾,字匡禄。才气过人。其先世京,本大唐裔,因黄巢乱避地歙之黄墩,由黄墩迁于浮梁之界田,至德鸾始寓婺源严田。严田水口的巨樟,树龄距今已有1500多年。古樟树高20余米,胸径达4.3米,冠幅有3亩。观古樟,枝干横斜参差,苍劲雄浑;叶片密密层层,披青展翠;其与婺源北部虹关村的“江南第一樟”相比,胸径比虹关古樟还要粗90厘米。林业科研部门的专家考察后曾说:就此樟树的历史和态势而言,完全当得上“天下第一樟”之称。
 

人民日报, 油菜花, 江西, 黄金, 婺源

psb (1).jpg (660.93 KB, 下载次数: 0)

psb (2).jpg (386.73 KB, 下载次数: 0)

psb (10).jpg (478.47 KB, 下载次数: 0)


京迹疯度发表于2016-03-22 10:02  
分享到 
(214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