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江南之---第二天镇江
烟花三月下江南之---第二天镇江第二天 镇江 金山&焦山行宫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4MDc0NzExNg==.html
早晨6:30起床,退房,然后去附近吃镇江名小吃,锅盖面。
然后驱车到金山风景区门口
金山位于镇江市西北,海拔43.7米。自古为我国游览胜地之一。 金山自古更有神话、历史无数,白蛇传中所述的《水漫金山》说的就是这里。金山名胜古迹甚多,俯拾皆是。玲珑秀丽的慈寿塔立于金山西北山巅之上。金山寺为一代古寺,迁客骚人多会与此,牌匾为康熙所提。
金山天下第一泉又名中泠泉、南泠泉,在金山以西一里之遥。唐代时就已闻名天下。唐代评茶专家陆羽品中泠泉水为天下第一,后唐名士刘伯刍分全国水为七等,扬子江的中泠泉为第一,从此中泠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在金山湖,则可以看到河漫滩、边滩、鬃岗等一系列长江堆积地貌,还能看到长江在北岸(凹岸)的冲刷现象和在南岸(凸岸)的堆积现象。 古代金山原是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有"江心一朵美芙蓉"之称誉,由于“大江东流”,至清光绪末年(1903年)左右与陆地连成一片。 金山的名与金山寺有关,金山寺巧妙地依山而建,富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殿宇后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山体与寺庙浑然一体,构成一组橼摩栋接,丹辉碧映的古建筑群,景色壮观,气势雄伟,形成“寺裹山”的独特风貌。宋休以来,京流传着“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的评语。 金山又有“神话山”之称,山上每一个古迹都有迷人的神话、传说和故事。中国有名的古典神话故事《白蛇传》中“水漫金山寺”,就源出于此,民间流传甚广,为这座名城增添了十分迷人的色彩。小说《说岳全传》中的岳飞到过的金山古迹“七峰亭”,景色宜人。章回小说《水浒》中“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即今镇江城)”一回对金山瑰奇风景,作了细腻生动的描写。
清代皇帝康熙、乾隆多次南巡,驻跸金山,留下不少“御制”文物,有关乾隆在金山的民间故事传说甚多,使金山更负盛名。
在金山寺门口,抬头仰望“江天禅寺”匾额,为清代康熙皇帝随太后来金山祈祷时亲笔题写的。江天寺即金山寺,自古就是一座中我闻名的禅宗古刹,始建于东晋年代,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初名泽心寺,南朝、唐朝初称为金山寺。寺宇规模宏大,全盛时有和尚三千多人,僧侣数以万计。
中午,我们来到附近吃饭,点了当地名菜 “松鼠桂鱼”



焦山,著名旅游景点,系“京口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名胜之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其位于市区东北,岿然耸峙于扬子江心,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山高71米,
周长2000余米,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又因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故又有“浮玉山”之美誉。它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游览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南“水上公园”之喻。游人身临其境,确有“砥柱中流’’之感,好似登上普陀仙岛,赢得中外游人慕名而至。
焦山的寺庙、楼阁等名胜古迹颇具特色,大多掩映在山荫云林丛中,故有“山裹寺”之谚。焦山与金山不同,焦山高大雄伟,金山小巧玲珑;焦山以苍翠的竹木取胜,金山以辉煌的塔寺建筑争长。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焦山“山裹寺”、金山“寺裹山”的民谚。焦山还具有珍贵的“四古”。古寺庙(定慧寺)是明代之建筑物,主体建筑是绿瓦朱栏,十分古雅。古树木(六朝柏、宋代槐、明代银杏),多呈虬奇古怪之态,散布在山腰水畔寺前庙后,为山寺增添上一层幽邃雅静、青翠葱郁的色彩,极宜游宾休憩。此外,还有古碑刻、崖铭文物皆著名于世。
焦山屹立于大江之中,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唐代润州刺史和镇江节度史韩混,曾造楼船和战舰30余艘,配备海军官兵5000多人在大江上操练。南宋德柘元年二月,元军攻占镇江后,宋代杭元将领张世杰在同年七月,率领大批军舰与元朝水师决战于焦山,呈现出“焦圃险要屯包港,宋代兴亡战夹滩”的壮烈搏斗。南宋抗金英雄韩世忠曾率领官兵数千人,驻扎焦山反击金兵之事,已成为历史佳话,英风干载,流传后世。明正德四年(1519年)七月十六日,直隶右都御史史丛兰因江西宁王反叛,亲自率领江淮一带水兵,在焦山江面进行操演。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七月,英帝发动了扬子江侵略战役,英军舰侵入长江时,曾遭到副都统海龄率领镇守焦山的青州兵和旗兵数千人,英勇抵抗和沉重打击英军,在近代反帝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焦山,山峰高耸,天堑幽深,怪石嶙峋,花卉争妍,香色迎人,很堪观赏。每逢秋月,艳红的枫树、盛开的菊花,吸引着四方游客,赢得诗人“焦山秋意浓,丹黄叶不同。霜枫盛春花,古刹展新容”的赞美。1953年园林局在山麓地带新辟了焦山公园,园内设有假山、水池、曲桥、渡亭、花房、果园、苗圃、菊坛、松径、竹丛等美化基地,使焦山更加秀媚多姿、生机勃勃,苍翠欲滴。加至江面上帆船点点,龙舟竞驶,汽笛争鸣,飞天翱翔,名鱼跃水,俊鹘摩空,凫雁浮江,点缀其间,美不胜收
焦山峨崖峭壁,耸峙在碧波万倾之中,确有“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它以秀丽的景色、宏伟寺庙、亭台楼阁、千年古树、摩崖石刻和碑林墨宝等赢得了四方游人前来观光、游憩。定慧寺(焦山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原名普济寺,宋朝时称普济禅院,元代改称焦山寺,清康熙南巡来游焦山时将其改名为“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因定发慧和寂照双融,定慧均等之意。“定”,即去掉一切私心杂念,思想高度集中;“慧”,即由“闻、思、修”三条途径来增长智慧,加上定慧寺两旁还有18个庵寺,称“十八房”,故在佛教禅寺中有着显赫地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刹,曾有 “十方丛林”、“历代祖庭”之称。
定慧寺东的观澜阁是乾隆皇帝南巡时的行宫,一座精致小巧的两层建筑,东、南、西三面临水,楼前花木扶疏。登楼远望,可见滚滚长江惊涛骇浪,景色煞是壮观。华严阁位于定慧寺西南,面临大江,背倚峭壁,是一座两层楼的临水建筑。
从焦山顶居高临下,俯视乾隆行宫
离开焦山,我们自驾到扬州,在扬州找旅馆住下,准备明日的扬州之行


早晨6:30起床,退房,然后去附近吃镇江名小吃,锅盖面。

然后驱车到金山风景区门口
金山位于镇江市西北,海拔43.7米。自古为我国游览胜地之一。 金山自古更有神话、历史无数,白蛇传中所述的《水漫金山》说的就是这里。金山名胜古迹甚多,俯拾皆是。玲珑秀丽的慈寿塔立于金山西北山巅之上。金山寺为一代古寺,迁客骚人多会与此,牌匾为康熙所提。


金山天下第一泉又名中泠泉、南泠泉,在金山以西一里之遥。唐代时就已闻名天下。唐代评茶专家陆羽品中泠泉水为天下第一,后唐名士刘伯刍分全国水为七等,扬子江的中泠泉为第一,从此中泠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在金山湖,则可以看到河漫滩、边滩、鬃岗等一系列长江堆积地貌,还能看到长江在北岸(凹岸)的冲刷现象和在南岸(凸岸)的堆积现象。 古代金山原是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有"江心一朵美芙蓉"之称誉,由于“大江东流”,至清光绪末年(1903年)左右与陆地连成一片。 金山的名与金山寺有关,金山寺巧妙地依山而建,富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殿宇后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山体与寺庙浑然一体,构成一组橼摩栋接,丹辉碧映的古建筑群,景色壮观,气势雄伟,形成“寺裹山”的独特风貌。宋休以来,京流传着“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的评语。 金山又有“神话山”之称,山上每一个古迹都有迷人的神话、传说和故事。中国有名的古典神话故事《白蛇传》中“水漫金山寺”,就源出于此,民间流传甚广,为这座名城增添了十分迷人的色彩。小说《说岳全传》中的岳飞到过的金山古迹“七峰亭”,景色宜人。章回小说《水浒》中“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即今镇江城)”一回对金山瑰奇风景,作了细腻生动的描写。


清代皇帝康熙、乾隆多次南巡,驻跸金山,留下不少“御制”文物,有关乾隆在金山的民间故事传说甚多,使金山更负盛名。
在金山寺门口,抬头仰望“江天禅寺”匾额,为清代康熙皇帝随太后来金山祈祷时亲笔题写的。江天寺即金山寺,自古就是一座中我闻名的禅宗古刹,始建于东晋年代,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初名泽心寺,南朝、唐朝初称为金山寺。寺宇规模宏大,全盛时有和尚三千多人,僧侣数以万计。


中午,我们来到附近吃饭,点了当地名菜 “松鼠桂鱼”




焦山,著名旅游景点,系“京口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名胜之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其位于市区东北,岿然耸峙于扬子江心,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山高71米,
周长2000余米,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又因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故又有“浮玉山”之美誉。它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游览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南“水上公园”之喻。游人身临其境,确有“砥柱中流’’之感,好似登上普陀仙岛,赢得中外游人慕名而至。
焦山的寺庙、楼阁等名胜古迹颇具特色,大多掩映在山荫云林丛中,故有“山裹寺”之谚。焦山与金山不同,焦山高大雄伟,金山小巧玲珑;焦山以苍翠的竹木取胜,金山以辉煌的塔寺建筑争长。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焦山“山裹寺”、金山“寺裹山”的民谚。焦山还具有珍贵的“四古”。古寺庙(定慧寺)是明代之建筑物,主体建筑是绿瓦朱栏,十分古雅。古树木(六朝柏、宋代槐、明代银杏),多呈虬奇古怪之态,散布在山腰水畔寺前庙后,为山寺增添上一层幽邃雅静、青翠葱郁的色彩,极宜游宾休憩。此外,还有古碑刻、崖铭文物皆著名于世。
焦山屹立于大江之中,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唐代润州刺史和镇江节度史韩混,曾造楼船和战舰30余艘,配备海军官兵5000多人在大江上操练。南宋德柘元年二月,元军攻占镇江后,宋代杭元将领张世杰在同年七月,率领大批军舰与元朝水师决战于焦山,呈现出“焦圃险要屯包港,宋代兴亡战夹滩”的壮烈搏斗。南宋抗金英雄韩世忠曾率领官兵数千人,驻扎焦山反击金兵之事,已成为历史佳话,英风干载,流传后世。明正德四年(1519年)七月十六日,直隶右都御史史丛兰因江西宁王反叛,亲自率领江淮一带水兵,在焦山江面进行操演。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七月,英帝发动了扬子江侵略战役,英军舰侵入长江时,曾遭到副都统海龄率领镇守焦山的青州兵和旗兵数千人,英勇抵抗和沉重打击英军,在近代反帝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焦山,山峰高耸,天堑幽深,怪石嶙峋,花卉争妍,香色迎人,很堪观赏。每逢秋月,艳红的枫树、盛开的菊花,吸引着四方游客,赢得诗人“焦山秋意浓,丹黄叶不同。霜枫盛春花,古刹展新容”的赞美。1953年园林局在山麓地带新辟了焦山公园,园内设有假山、水池、曲桥、渡亭、花房、果园、苗圃、菊坛、松径、竹丛等美化基地,使焦山更加秀媚多姿、生机勃勃,苍翠欲滴。加至江面上帆船点点,龙舟竞驶,汽笛争鸣,飞天翱翔,名鱼跃水,俊鹘摩空,凫雁浮江,点缀其间,美不胜收
焦山峨崖峭壁,耸峙在碧波万倾之中,确有“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它以秀丽的景色、宏伟寺庙、亭台楼阁、千年古树、摩崖石刻和碑林墨宝等赢得了四方游人前来观光、游憩。定慧寺(焦山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原名普济寺,宋朝时称普济禅院,元代改称焦山寺,清康熙南巡来游焦山时将其改名为“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因定发慧和寂照双融,定慧均等之意。“定”,即去掉一切私心杂念,思想高度集中;“慧”,即由“闻、思、修”三条途径来增长智慧,加上定慧寺两旁还有18个庵寺,称“十八房”,故在佛教禅寺中有着显赫地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刹,曾有 “十方丛林”、“历代祖庭”之称。

定慧寺东的观澜阁是乾隆皇帝南巡时的行宫,一座精致小巧的两层建筑,东、南、西三面临水,楼前花木扶疏。登楼远望,可见滚滚长江惊涛骇浪,景色煞是壮观。华严阁位于定慧寺西南,面临大江,背倚峭壁,是一座两层楼的临水建筑。






从焦山顶居高临下,俯视乾隆行宫


离开焦山,我们自驾到扬州,在扬州找旅馆住下,准备明日的扬州之行
绝地武士发表于2016-05-23 08:37
(480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