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6.4 五色炫曜—海昏侯展览
2016年6月4日终于约到了首博的票,也终于看到了盛传以久的”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惊叹古人的伟大和藏品的炫目时,也被文化志愿者唐文翠老师长达2小时20分钟的精彩解说而折服,于是有了这篇日志。首先,我们来说一下这次展览的名字”五色炫曜“。”五色炫曜“出自汉代著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的词”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本身就是用来形容汉代的器物的美好。在这四个字上面,大的背板上是马的当卢上的图案——金乌鸟——太阳神鸟!!

本次展览共分为”惊现侯国“、”王侯威仪“、”墓主身份“和”保护共享“4个部分,共400件左右的文物。唐老师告诉我们,这次拿到北京来展览的文物都是考古发掘中可以拿来外展的文物,许多文物在江西都还没有展出过。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唐老师,一起来看第一部分”惊现侯国“——大部分都是以展板的形式展现了”海昏侯国“的考古发掘工作。
从2011年3月23日,当地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进入江西南昌新建区,历经5年时间提取出这些宝贵文物。”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是新中国四大考古工程之一,在2015年被命名为“国家级考古工程”。唐老师在这里告诉我们”国家级考古“意味着本次考古国家投入了全国最顶尖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最好的文物保护措施;这次考古挖掘事先是做了3套预案的,每一步都是按照预案来做。2016年1月16日主棺打开。在2015年的12月30日上午考古专家组现场讨论,决定对主墓采取”套箱提取“的办法。南昌地处江西,土质苏松,每年四五月份属于南方的梅雨季节,考古挖掘从3月23日开始,正值雨季,泥土容易塌陷。为了防止塌陷对主墓的破坏,对整个主墓采取了“钢网钢架”的兜护办法。我国这种“钢网钢架”的考古挖掘办法在世界上都属于领先水平。本次海昏侯国考古采取这种办法提取了100多箱文物,运到实验室,在恒湿恒温的条件下进行清理,从而保证了文物的完整性和完好性。

讲完考古挖掘,唐老师带我们来到了第一部分的第二小部分“侯国探秘”,详细为我们讲解了“海昏侯国”的来历。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一生中当过王,当过帝,当过侯,其中还有一小段时间当过平民,正可谓”千古悲催王帝侯“。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许多人都笑称因为他当皇帝的时候昏庸,所以他的侯国叫”海昏国“。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小小的知识点:中国古代管”湖泊“叫海,这里的海指的是鄱阳湖;“昏”在《说文解字》中是“一个人的手臂下有个太阳” ,是“西”的意思。“海昏侯国”就是在鄱阳湖西边的侯国。

汉代是一个厚葬风行的时代,讲究在墓葬中随葬大量的生活用品;汉代人视死如视生,视亡如视存,会在墓葬中将其生活中的场景基本复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汉代墓葬宝贝众多,在三国时期才出现了“摸金校尉”,使汉代的墓“十室九空”,幸好我们的“海昏侯墓“没有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物。”海昏侯墓“是祭祀体系最完备,祭祀规制最完整的汉代”侯“一级墓葬,很好得与文字相佐证。这也是”海昏侯墓“的一大特色。第二部分”王侯威仪“正是展现了这些灿烂的文物。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编钟“中的”甬钟“和”纽种“,说明我们的墓主人刘贺对音乐是非常讲究的。他的奶奶李夫人就是我们中国第一位音乐家李延年的妹妹,对音乐有着很好的家庭传承。在这里我尤其想说一下”纽钟“上的贴金工艺——0.12微米的黄金融合锡水,附着于钟上绘制成凤鸟的文饰。现在科学研究证明:锡含量在13%—16.5%范围之间,编钟的音质是最好的;而我们所看到的”编钟“锡含量正好是14%,让我不禁感叹古人的伟大。《周礼》中记载:”四堵为帝,三堵为王“,就是说在悬挂乐器方面,帝王叫”宫悬“需要四面都有乐器;王侯叫”宣悬“是三面挂有乐器。这也很好得说明墓主人刘贺是严格按照王侯的礼制来随葬的,并没有逾制。然后我们来看瓷器——原始青瓷。这里又有一个知识点:我们中国的瓷器是从东汉才开始向成熟发展,因此史学界把东汉之前的瓷器统称为”原始青瓷“ 。汉代的艺术风格为”浑厚纯朴“。看完瓷器,转身就看到了被媒体追捧的小火锅——”青铜温鼎“。汉代贵族,甚至可以说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家庭都是采取分餐制的。再转身就看到最大的一件文物”青铜蒸煮器“,有的学者也认为应该是”青铜蒸馏器“。唐老师告诉我们,我国现在有定论的白酒的制造历史是从元代开始的。如果真的能证明这件文物是蒸煮白酒的话,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史都会往前推1000年。之所以有这种猜测是因为在器具里发现了芋头、马蹄、莲藕和菱角的残留物;现在日本清酒的主要原料就是芋头。


随后我们又看到一件极有价值的文物“青铜昌邑籍田鼎”,意思就是说,这是昌邑王行籍田礼时用的鼎。我国古代有“籍田制度”:天子在春天的时候要走出庙堂,百姓要走进田地,去实行“籍田礼”。汉代是个重农重桑的朝代,在文帝时就开始设置“籍田礼”制度。但长久以来,这种制度只见于《汉书》、《资治通鉴》等文献记载,与之相佐证的文物是第一次被发掘。“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文物都不是很漂亮,但都有着极高的文物价值,例如佐证墓主人身份很高,有着“食官”字样的器具;例如佐证汉代“温食鼓酱”饮食习惯的染炉等。
看完这些,我们就看到了第二部分的另一小部“盛装出行”。 “海昏侯墓”的车马坑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第一个真车马的陪葬坑。马车在汉代是重要的出行工具。那么大的马车又是怎么陪葬进陵墓的呢?所有的马车都是拆成零部件整齐的码放在漆盒中陪葬;而马就是一匹匹真马,能看到清晰的马的骸骨。墓中总共出土了5架车20匹马,再次佐证了刘贺王侯的身份。按照《礼记》的制度:天子出行是一架车六匹马,王侯是一辆车四匹马;也再次证明“海昏侯墓”没有逾制。 “王侯威仪”的第三部分——“酎金基柱”——也是本次展览最辉煌的部分。从这部分开始马蹄金、麟趾金、金饼、金板等夺目耀眼。首先来说说“马蹄金”和“麟趾金”,这两种金完全是用来赏赐的,没有任何流通的意义。史书中记载,汉武帝曾捕获了一只白色麒麟;也是在他的时代西域大宛国进贡“天马”;在山东招远发现了金矿。这3件祥瑞之事都发生在他在位的时候,让武帝非常高兴,于是制造了大量的马蹄金和麟趾金“以携祥瑞”,用来赏赐给王公大臣。
汉代是史学界公认的“多金王朝”。“酎金制度”是汉代的一个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制度。每年8月刘姓王侯要带着酎金和酎酒到都城长安来祭祀祖先。“酎金”是根据所在侯国的人口数量来制作,1000口人4两金(超过500不足1000人口也按4两金计算,不足500人口不用交)。那么问题就来了,酎金是要交到朝廷去的,“海昏侯墓”里怎么会出土这么多的酎金呢?这就关系到墓主人刘贺跌宕起伏的人生。当刘贺被继任的汉宣帝封到海昏当侯之后,宣帝身边的大臣金安尚就向皇帝进言:他是被上天抛弃的臣子,他给祖先丢脸,是没有资格每年8月回来祭祀祖先的。刘贺每年都会制造大量的金饼,希望能够回到长安祭祖 ,但是一次也没有回来过。



看完金子接着看钱——五铢钱。五铢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寿钱”,从刘邦开国始,到唐开元通宝出现前,长达720年的时间一直在使用。五铢钱的另一大贡献是把中国古钱币“内方外圆”的型制定了下来。古代“1铢=1/24两”,有兴趣的伙伴可以算一下,五铢是多少两?”海昏侯墓“出土的五铢钱印证了我国”千文一贯“的校量制度。唐老师告诉我们,当考古人员数出4串1000枚的五铢钱时,当晚兴奋得出去大醉了一场。 “五铢钱”的出土也印证了汉代的赙赠制度。在汉代有“官赙”和“私赙”两种形式。“私赙”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朋友家办丧事,随礼的"白包“;”官赙“就是官员死后,朝廷拨发的丧葬费。”海昏侯墓“共出土了五铢钱10吨,2000万枚,正好与其王侯的地位相吻合。
接下来的”生活风尚“是”王侯威仪“部分的最后一部分。海昏侯是一个讲究生活品位的年轻人,在他33年的生命中,喜欢音乐,喜欢收藏,喜欢读书,喜欢舞刀弄墨,所以我们能看到许多反映汉代生活的文物。如周代的剑,如压在席子四角的”席镇,如能与史书中记载的刘邦的大将军冠英驻“南昌”相佐证的刻有“南昌”两字铭文的”青铜豆型灯“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彩绘雁鱼青铜宫灯”。这对灯和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是一个道理,都是我国最早的环保灯。为什么说是环保灯呢?因为大雁的脖子是烟道,火苗燃烧冒出来的烟通过大雁的脖子进入大雁的腹部,腹部装有水,可以很好得吸收烟。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墓主身份”。海昏侯刘贺的奶奶就是那位有着”倾国倾城“美貌的李夫人。汉武帝刘彻对李夫人有着很深的感情,曾在其死后写下了著名的《秋风辞》:”秋风起兮云飞扬,草木黄落兮燕南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李夫人有两个哥哥,一个就是我国最早的音乐家李延年,另一个就是大将军李广利。李广利在对匈奴做战时投降了匈奴,直接导致了李家被灭族。但是武帝对李夫人很有感情,临终时托付霍光一定要善待李家后人。因此,在汉昭帝病逝后,霍光就以此为理由主张立刘贺为帝。史书记载刘贺在位27天干了1000多件荒唐事。唐老师告诉我们,刘贺27天被赶下帝位最关键的是没有处理好与大司马霍光的关系,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他其实是在位27天干了1000多件事。
在这里唐老师给我们讲了刘贺印的出土经历。当刻有”食官“字样的青铜器出土时,考古专家就已经知道”海昏侯墓“级别非常得高。在长达5年的考古发掘中,所有的资料都指向了刘贺,但是表明刘贺身份的印始终没有被发掘出来。汉代是有随葬”印“的习俗的,大部分的汉墓中都出土了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印“。大家一直就期待能在主棺中找到表明刘贺身份的”印“。当主棺打开的一瞬间,因为”印“是在墓主人腰部倾斜着放着的,能看到字的那面的一个考古队员脱口而出”贺“字。顿时,全场鸦雀无声;继而,爆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很遗憾的是,这方刻有”贺“字的印,这次并没有拿到首博来展出。
这次拿到首博来展出的是一方”大刘记印“。唐老师告诉大家,在汉代,印一般都会刻有”巨“或”大“字。比如唐老师姓唐,就会刻”巨唐XX“或者”大唐XX“。历史学家对”大刘记印“有着另一番的解读,唐老师也比较倾向这种解读:大刘就是说刘贺是做过皇帝的!这方印是龟纽汉白玉质地,之所以用”龟纽“也与刘贺王侯的身份相吻合。在中国古代,帝王印是”螭首“;王侯印恰恰是”龟纽“,没有逾制。因为”印“与”阴“谐音,因此古人认为”印“的阴气很重。螭虎是”百兽之王“,阳气很盛,所以帝王要用”螭虎纽“镇住”印“的阴气。而乌龟在平时是蛰伏的,正好表明王侯对帝王的臣服。

最后,我想好好感谢一下文化志愿者唐文翠老师。唐老师带领我们徜徉在汉史的海洋中,整整为我们讲解了2小时20分钟,比其他讲解员2场的讲解时间还长。唐老师不仅给我们讲了历史,讲了文物,还讲了很多自己的见解,以及她去往南昌与考古专家们交流的心得等,使我们增长了不少的知识。在这里,我也为唐老师做个”小广告“:唐文翠老师就是首博6层瓷器展厅的讲解老师。”海昏侯国“的展出撤展后,她就会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大家感兴趣的话,每周六下午1:30,唐老师都会在首博6层瓷器展厅等大家!

jacqueline发表于2016-06-16 19:33
(821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