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一梁探路记
这是从张家山拍摄的安一梁全貌
安一梁探路记
去往镇边城的南雁路东边是一条高耸的山梁,这条山梁很有特点,就是立壁千仞,突兀而起,硬朗挺拔,很能吸引驴友的眼球。我就是被这条山梁的个性所吸引,决定走一次这个山梁。
查询相关资料,并没有这条山梁穿越的轨迹,也没有这条山梁的名称。只是这条山梁上有个信标塔,说明山脊最少应该有部分通路,查阅军事地图,标有季节性路和不贯通性小路,时间久矣,那些上山耕作、砍柴和放羊的羊肠小路,恐怕早已在封山育林、禁牧还林的生态保护中变得荒芜、灌木密布。
这条山梁从地图上看呈一字形,从山神庙村到杨村之间,山脊直线长度大约4公里,别看这4公里,竟然标注有6个千米以上的山峰,心里马上爆棚,很有挑战性呀,必须走!网上查阅资料,终于发现从大村经信标塔,沿山脊到杨村的半截轨迹。对照军事地图,沿山脊东侧标注有贯通的小路。不论怎么查资料找攻略,不到现地都是纸上谈兵,心里总是没底。
我们确定从山神庙村上山,主要是图上作业发现那里有高压线塔,自然也就有上山脊的路。上山脊还算顺利,到了高压线塔垭口才发现我们想走的山脊是绝壁,似乎有从崖缝攀援而上的路迹,我走到跟前观察,攀崖直上很吓人,而且常年没有人走,如果岩石松动也很危险。打消了自峭壁攀上山脊的打算,绕行绝壁西边,虽然灌木较密,路迹尚可辨认,可以过去。绕到西边台地,发现下面几米就是山间施工小道,而且这个山凹通向山脊的小道非常明显。我们从密实的灌木丛挤到小道顺利登上山脊。
登上山脊视野开阔,山神庙村逶迤于山谷,山桃花包围着小村,那种恬静的自然恍然隔世。在轻度雾霾中,隔山谷相望,西边庆家坨、棋盘山看得比较清楚,笔架山和二道梁岗只能看个轮廓。东边的山谷比较宽广,远处的牛角尖、张家山、孙家山可以看到轮廓,而妙峰山只能仔细搜辨才能隐约看得出来。山谷中的小流域治理做得很精致,每个山沟梯田都修复像画在山谷中的九曲回肠,十分亮眼。
山脊的小道比较明显,经常有灌木挡道,特别是小叶鼠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麻雷子,比较扎人,我挥把砍刀,在前面清除路障,整体速度走得并不快,山道不算难走。需要注意的是东边山坡缓,岔道多,都是通往下面的村庄的小路,路痕明显,很容易被带到岐路上。当发现山包东西都有路时,要走西边直上山包的路,看似攀石难走,却是正确的路,想从东边绕行是行不通的。一直走到1077高地,路都不难走,高地坡很缓,灌木杂树高大零散,路径不明显,但发现了啤酒瓶等食品垃圾,穿过稀疏的灌木到达山顶,顶上平坦宽阔,草厚林疏,大家就此路餐。
在1077高地可以看到信标塔和从大村上来的明显小道。探路走到这里心中有了底气,让我担心的前半程基本顺利完成。从1077高地下到垭口的距离很近,但没有路,山坡灌木密实,还好的是这个山包在近几年种植过树,树坑边还没有被灌木侵占,我们就借坑边作路,向垭口移动。在接近垭口二十多米的地方真的没有可以借的路了,只能在灌木中砍出一条道来。下到垭口走上正道,回身再看,有明显的路痕通向1077高地,原来我们没有找对路,正道在我们轨迹右侧。
这个垭口也叫田庄垭口,是大村去往田庄的小道高点。这里也算是个十字道,南边去1077高地,北边是个小山包,山包两边都有路,不过这两条路去的地方不同,东边的去往田庄,西边的是去信标塔山脊的。千万注意的是,这里竟然有长城!真的是长城,大村的路边就立有长城的石碑。遗憾的是这次我们都没有经过长城,攻略没有做好呀。去长城就不能走两边的路,要直拔上山包,卫星图片上长城的痕迹还是很明显的,有城墙,有个圆形的城堡。当年这里是交通要道哟。
继续往上走,又会出现路口,是通向信标塔的路口,左边切上山坡,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就错过。平着走的山道明显,感觉走的人比较多,这条路就是军事地图上标注的沿山脊东侧的贯通小路。信标塔并不在山脊,而是在一处台地,大家集中在台地拍照,算是完成了阶段性探路。
穿过信标塔和贯通小路汇合,已经从信标塔处登上山脊的木哥说山脊的路还算明显,但我对前面继续砍路前行有些胆怯,攻略说山脊最后下山的一段灌木很密,我要是再这样砍下去,胳膊会不会第二天疼得抬不起来?决定向前再走一点返回,从田庄垭口下山。
沿小道走到一处台地,哇!满山坡的山桃花开得如火如荼,大家的情绪陡然暴发。看看时间是将近14:00,剩下的路程还有3公里,征求大家意见,都要求继续穿越,完成最后的3公里。
山道在绝壁下蜿蜒,树木高大,基本上没有灌木,山道近两年被人修理过,挡路的树枝被锯掉,也没有大的爬升下降,非常好走。地面湿润,空气清新,夏天要走这样的路是非常惬意的。一路花繁似锦,山桃花开得满沟满坡,养眼呀!很顺利地到达垭口,这个垭口是杨村到淤白村的山道高点,叫淤白垭口。垭口是很宽畅的平缓山梁,岩石地表,没有什么植被。从垭口可以看到下面的公路和杨村,下山的路非常明显好走,看来这条山路走的人还挺多。我在垭口等着和后队一起下山,图上作业下山点在杨村,实际下山的地方是房良村。
从离开信标塔我就留心上山脊的路,一路绝壁没有上山脊的可能,当经过一个自然山洞后,出现了陡坡,这就是现有唯一轨迹里上山脊的地方,也是唯一的上山脊的地方。从信标塔到山脊北边尽头,山脊两边都是绝壁,上下山脊只能从这两头进行。陡坡上是杂树,并不难攀爬,但上到山脊就是密灌,攻略上说很不好走。不过以后还是要安排时间走走。
这次探路对这条一字形的山梁有了感性认识,下次再走会很顺利,这是一座很不错的山梁,山形俊秀,立壁绵延有4公里,特别是从信标塔到淤白垭口这段,两边绝壁鸟飞绝,只留两头给驴友上下。如果不想走山脊,那立壁下的弯弯绕小道走起来是很惬意的。
这条一字形的山梁没有名字,就叫安一梁吧。但主峰有名字,老乡们叫东山尖,因为在大村、杨村、房良村的东边吧。地图上并没有标注这个名字。
2017年4月14日星期五
从房良村拍摄安一梁
信标塔
烦人的麻雷子(小叶鼠李)
-
-
2017-07-16 17:58九小妹实践是最好的指导,谢谢前辈分享!回复
-
-
2017-05-03 02:11不停奔的--狼不错回复
-
-
2017-04-30 22:30唐朝开线先锋,敬礼回复
-
-
2017-04-25 06:44唐朝开线先锋,敬礼回复
-
-
2017-04-20 18:58桃叶小书生那天适合探路,可惜没有蓝天回复
-
-
2017-04-18 20:46不停奔的--狼厉害!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