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印象




















我到西塘,是因了它的名气。实是没什么合适我的去处了。

从北京到西塘,没有直达的火车,对我来说,最佳的路线是坐高铁到上海,不出站台,换去嘉善南的高铁,然后,再花8块钱,坐直达西塘的中巴车就到了。因此交通不是很便利,想来该是个宁静的水镇,这也是我选择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西塘从来就是熙熙攘攘的,周边的有些空闲的人以及课程不怎么紧张的学生,争先恐后地涌入,使这小镇有些不能承受之重。人群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在沿路两侧的各具特色的店铺里;在弓形桥上。这里的巷子通常很窄,两边店铺林立,很多地方大家几乎都是人贴着人而过。要想留个影,也是如同打仗一般。让人没了什么兴致,只想尽快通过才好。

西塘,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就有吴根越角之说,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有水对温度调节,气候是怡人的。这里空气湿润,路面的砖和青石板也吸饱了水份,一到傍晚,灯光下亮亮的,如再喝些酒,便与河道不易区分,需慢慢地走了。

这里的夜生活,替代北方景区篝火晚会的,是音响震天的酒吧,风格各异地布满了一条街,人们释放压力的同时,高档的各色酒,会让你付出高昂的代价。

这里人勤快,店铺大都自己经营,早上八九点开门,晚上1--2点才关门。日复一日。实是难得,铺面大多是外地人承租的,近年来,房租不断地涨,地儿就那么大,人多,坐不下,人少,没得赚,想多挣钱,也就不容易了。

不管是哪里人开的食摊,食品大多清淡,即使刚吃过饭,也可买上一点,嚼着,漫步在廊下。

不过,我是不喜欢这里的小吃的,虽然油炸的各种食材,飘着香气,通过嗅觉,诱着人的心。但却让我联想到街边游击的食摊,担心卫生的状况。还有,舌尖上的中国报道过的毛豆腐,也不地道。想是舶来品了。这里饭馆的经营者,来自各个地方,怕是已经没有地道的西塘食品了。

西塘的雨廊是江南水乡中独一无二的建筑,是古镇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廊棚风姿绰约。多为砖木结构,既可遮阳又可避雨,廊棚一面是河,一面是各种特色商铺。在雨量充沛的江南,十分实用,避雨的同时。也添了许多的浪漫故事。

无疑,水乡的景色是秀丽的,时常会引来美术生,在各个角落支起画板,记录着美景。

晚上,如不喜闹,则尽可坐在河边,吹着微风,望着廊外雨雾的河面发呆,当是心灵的一次洗涤。怎不叫人忆西塘。

2017.4.18

日新月异发表于2017-04-20 11:46  
分享到 
(234次阅读/1个评论/0人赞过)
    唐朝
    人好多啊,太拥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