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水村穿越

6.23随多彩户外去北京门头沟看著名的村落灵水村。这次选择了绿色出行,100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乘坐公交892路到了斋堂。不容易啊!

10点出发了,走了约10公里弯曲的平路,穿越上了山,今天预计399米爬升,17公里穿越。(实际走错路多增加了5公里)正是夏日一路上风光自然很秀美,郁郁葱葱的大山满目青翠,午后淡淡的白云爬上了山脊,只是烈日下一直走在可以煎鸡蛋的路面实在是酷热难耐。

有妈妈带着孩子来穿越的,很是佩服母亲教子的这番苦心,只是感觉孩子太小,长时间狂走不利于身体。

汗水浸透了衣衫,很久没有这么狂走了,脚丫子出了问题,疼痛难奈,实在无言,只有一瘸一拐的走了下来。不求点赞,自己给自己一百个赞吧。

走过了几个村落,山腰上远眺,对面大山人们说叫狗牙山,真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境。右侧视野遥远的一座山峰突兀云霄,有人说是海陀,北京第二高峰。应该距这里有200多公里呢。

 

终于看到灵水村了,山腰上俯瞰村落:一座可爱的群山环抱的青翠的小山村跃入眼帘,村子前罩山,后靠山,依山泉建,水绕村而流,"天人合一"自然格局!

站在山腰上,依山而建有个废弃的古庙遗址,叫五道庙,立了个牌子:具体何年何月而建不详。后来是小学校:三间教室,一间老师的,侧面还有厨房,老师住的房间,山墙背上“知识改变命运”已经模糊不清了。走进一个废墟隐隐看到古时的壁画。

村口一颗巨大的柏树,叫灵芝柏。是中科院专家赐名。

进了村子,寻找那有名的“灵山八景”:东岭石人、西山莲花、南堂北眺、北山翠柏、灵泉银杏、举人宅院和寺庙遗址。每走一步都难,只是沿路看了几个

灵水村形成于辽金时代,不仅村落古老庞大,辽、金、元、明、清时的古民居多,而且过去民间所信仰的诸神尽有。沿途看到了南海火龙王庙古庙,还有戏台子,有柏抱槐,榆抱槐自然景观。“鼓足干劲“几个大字若隐若现带人回到大跃进,文革的历史年代””几位老者在悠闲的唠嗑,淡淡的眼神在看着我们这些步履匆匆的游客。

这么多户外穿着的人走进了村子。村子很静,静到我们走路说话都小心翼翼,仿佛怕打扰到村民自得的生活。我们寻着古的影子顺着村子的大路往里走,沿路都是古朴的院子,写着农家院迎客,可都挂着将军锁。

一个开阔的现代化大广场修建的煞费苦心了,但和一路看到的古旧村落总觉得不和谐。脑子好像被拎着穿越到了现代。不过广场这些设施增加了热闹的气氛,有几个举人中举,举人窗前读书的雕塑,还有举人学堂等。

这里古民居是中国北方明清时期乡村民居建筑的典范,原貌保存较好。现有明代民居20余间,清代民居100余间,所到之处到处在搞修建,估计也不了几年连整个村庄都要被翻新成仿古建筑了吧

村前所立影壁"灵水举人村"一个白底黑字青瓦的仿古屏风,为全国著名书法家杨再春先生书写。告诉人们这里昔日的荣耀。

最吸引人的是:灵水有200余户人家,自古有崇尚文化的遗风。明清科举制度出过22名举人,2名进士;到了近代民国初年有6人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一个较封闭的深山村落,文化底蕴居然如此深厚,难能可贵!!!赞赞赞!!!

灵水古代出举人,近代出学子,现代出名人,明清两代最为兴旺,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足以吸引人们捷足而登。

200511月,灵水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步履匆匆走过了灵水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只是看的太少,以后若有机会再徜徉古村落,慢慢欣赏吧。

回程的路更难,脚丫子更疼了,不可想象最后7公路山路是怎么熬过来的。

回到家,简单收拾了一下上床!睡觉!一觉到天明!

第二天起床,模模糊糊的,草草的写几行字,算是这次活动的印象告诉朋友们。




西芹发表于2018-06-24 12:57  
分享到 
(460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