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关于赠品红牛
红牛是我国继健力宝之后,又一可算是家喻户晓的运动功能饮料。九十年代中后期,一句“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的广告语,可谓是响彻大江南北。
参加绿野INFO的户外活动,有些线路标有“牛线”,也就是有红牛饮品赠送的。据说,这红牛饮料对恢复疲劳很管用,亲耳听到数个老驴如是说。可俺喝了若干,却并没有特别感觉出来。俺想这所谓很管用,无外乎以下三点:
一是稍有户外经验的驴友,在疲劳口渴时饮水,都是比较讲究的。也就是每次尽量少喝,而且喝有数的几口,还讲究点方法。而红牛易拉罐一旦打开,一般得一次喝完。由于喝的量大,无形中也延长了休息停留的时间。因此,获得更好的体力恢复效果。到底是红牛的作用,还是时间作用,则很难说;二是可能来自红牛的心理作用;三是红牛确实有显著的效果。
具有能够有效提高运动能力、快速恢复运动疲劳的东西,不算新奇。比如:任何带有兴奋成份的,短期内多少都有这种效果。但也正是含有兴奋成份,对人体长期来说是有副作用的。这也是国际体育组织所禁一些成份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制造出能改善、提高运动能力的饮料不难,而同时又做到对人体无害,不含国际体育组织所禁成份的运动功能饮料,则是很难的。
还是回到赠送的红牛饮料,易拉罐上明显的印有“赠品”字样,罐口打开拉环,也有“非卖品”字样。俺这习惯胡思乱想的人,就开始琢磨了。
印这样的标志,可能出于多种考虑。比如:准确统计在区域市场,商品红牛饮料的销售数量;区分正常销售与赠品的成本核算与缴税的考量;甚至也有防止回流串货的因素。但,还有一种可能,也就是俺最担心的。那就是:赠品红牛为了突出广告效果,而内含成份与商品红牛饮料有所不同,而突出了兴奋成份。
作为商品红牛,其所包含成份,是需要接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份检测的。而赠品红牛,由于不是商品,则不受这个约束。如果在赠品红牛中通过内含成份有所区别,而突出广告效果,那么,既可以促进商品红牛的销售,又可以规避由于普遍存在的某些所禁成份,而承担相应的法律和市场风险。
不是俺心理阴暗,实在是中国经济社会环境的现实,培育和支持各种怀疑。况且,这种怀疑,具有逻辑和现实的双重合理性。在赠品红牛的成份,没有得到国家权威部门验证和商品红牛所含成份完全相同之前,俺不放弃这种怀疑。
仅是怀疑而已,不构成事实指责和诽谤。
(上午出恭,发现卫生间2马桶边的易拉罐烟蒂已满,喝空一罐赠品红牛当新烟灰缸,端详之后而写)
红牛饮料一般会在包里备一罐,喝过赠品的,喝过商业版的,说实话从个人感受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企业的赠品样品通常更为重视,是不太可能出现成分比例不同这样的能引起法律纠纷的情况的。
红牛太甜,喝的很不舒服,大家都是灌在550ML矿泉水瓶兑水喝的,这样也能一口口的慢慢喝。
缓解疲劳确实有作用,我通常是在上升到最高点后,如果小腿很酸,下山发抖等情况就打开备用红牛。一般情况下是用不着的,但跟的队速度快,远超自己的节奏,天热耗费体力过大等情况下还是很有用的。 明显小腿的酸痛感降一些,身体轻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