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这个东西很见功力,就像盖房子的地基,没有靠得住的基础,一切都是妄谈,好的作品要经得起推敲。
例如讲文献,如果是古籍文献,一要做作者简介,二要谈时代背景,三要谈书籍内容简介及其评价,四要谈流传经过,五要介绍版本,特别是通行本、最善本(指校勘性善本)。如果是考古文献,那就要讲背景、制造者、内容、出土情况、研究价值等。
二三十年来,文史领域急功近利,闹闹哄哄,成果数量世界第一,绝大多数是废品残品,但在这闹闹哄哄之外安安静静做出优秀成绩的也不少。中国近当代史领域,我读过杨奎松、沈志华、高华等研究者,都很棒。个人揣度,杨奎松尤为优异,考据、史识、态度,皆在上乘。立题不是最宏大,但显见背后是对历史整体的把握。所以,读到的虽是细节,领会到的却是历史的根本道理。 推荐《读史求实》(杨奎松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此书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