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台的茉莉关于是否“领队应该事先走过一遍这条线路,才能发队”?
1)我早先对这个说法也比较好奇和关注,但迄今为止,就我所了解的,并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我认为:对于常规路线来说,看来并不存在明确的这样的规定或约定——事实上,这样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上也是很不现实的,短线的还好说,中长线的怎么办?而就我感觉,在我参加过的户外活动中,领队之前走过此线路的,可能并不超过三分之一;能专门特意走一遍此路线之后再发队的(此时领队通常会骄傲地告知大家他的这一负责任之举),可能不会超过十分之一。
2)领队虽然事先并没有走过这条线路,但先前已经有很多人走过,证明了路线的可行性,(并且通常也对安全性做了描述),并且留下了许多轨迹(这在早些年是没有这个技术条件的)。轨迹,给后人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后人按照前人留下的轨迹探路跟进,这并不能说就是盲目的、冒险的。简单地说,科技的进步,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户外活动的模式,在极大地拓展了户外活动的可能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户外活动的安全度。
3)值得指出的是,即便领队事先走过一遍这条线路,他再次走这条线路时,也有可能走错路,甚至迷路,这在户外也并不少见。特别是如果天气条件比较差,比如起雾或下雨,则更会增加这种可能。此时,恐怕只有“老马识途”了。可见,领队是否事先探路走过,并不与“就不会发生这样的危险”有必然联系。遇险后,抱怨指责领队没有事先探路,这实在连“事后诸葛亮”都算不上,是没什么意义的。
4)说到底,领队是否探过路?是否走错路?是否误判了天气?是否下雨增加了难度?是否队里有人体力不支?,...,等等,这些都是户外活动中必然会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的变数罢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户外活动中的“风险”。对于“风险”这一点,个人在报名时,心中都应该是知晓的,但在踏上山路的那一刻,心中未必都是明晓的……
5)在绿野info网站上,一些知名的领队,干脆就在自己每一次发的活动中都明确写上这样一句话:“领队没走过,不认路,不设收队,迷路了自己想办法”。但报名他的活动的驴友仍然非常踊跃,我想大家都明白他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并且并不妨碍对这个领队的信任,因为信任来源于他人对领队的口碑以及自己对户外活动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