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 回复
    zibao
    zibao 2010-08-15 07:29

    日本右翼也有类似的史观,胡适也打扮过历史,而他那个政治环境下,不要说打扮过去历史(民国政府一位小小的司长看了一副据传是郎世宁的油画,一句话“我觉得这个是香妃”,结果清代香妃的公案就定了?后来考据,天大的笑话。),就算记录当时历史都要精心策划一下,比如当时的民国政府不也把大学生罢课被枪击,定义为“偶发之事件”么?比如手榴弹炸死教授,给他登个桃色背景,情敌能在他演讲的时候扔手榴弹?呵呵。记录身边的历史,竟然都要如此歪曲。另,我想,胡适现实说的这句话,其实就是个名人名言,我不喜欢名人名言为啥?读书多了,发现原来后人用其的话,往往断章取义,或者脱离了他发言的历史环境。比如,某人青年时说了句非常热血的话,被流传后世,其实看书,发起此人后来长期混沌官场,并不那么热血。。呵呵。一句话,不能定位一个人一生的追求,比如胡适,其对中国近代文化及历史学研究的贡献不小,用心很大,他在大部分人生过程中可没真的把历史当作小姑娘去打扮。

     

    不过中国历史的传统是,正史和野史及民间籍册并存,史料丰富,给后人还原历史本来面貌提供了良好基础,正方、反方的话语大部分都能留下。正史若有大偏颇,野史若有大谬误,后人大多可以通过丰富的朝野典籍比对和历史考古资料来求证。尤其是近现代史,尤其是近10多年,成果丰富,只是现代人因意识形态问题很少去全面的读,仅爱偏读罢了,比如日本人天天吵吵中国5000千年侵略史,他们读过咱们的书么?没有,他们不想读,就想恶心咱们,所以自己编书。。

     

    萨苏算是个读书多的人,正反都去读,所以他对日本右翼粉饰歪曲历史的纠错能力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