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
提起唐诗,我们熟知、首先想起的往往是山水田园诗,是或壮丽如三峡如庐山瀑布、或美妙如“杏花村”里的莺声燕语中的“春眠”,或是如《静夜思》《游子吟》《相思》那样的绵绵情怀,而实际上,唐诗中最有特色、思想性艺术性最高、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应该属于边塞诗,而这,恰恰容易被享平日久的我们所忽视。
本周末,《转山转水》圈的驴友们将要踏上山西边墙五堡的驴程,这条路线大家已惦记、酝酿久矣,成行之际,组委会满怀期待,决意将此行做成又一次经典活动,这其中,除了脚踏实地的行走,自然也少不了各种得瑟,某刻,余忽发异想,何不在得瑟环节做如下设计:自选节目+必选节目,后者,便是与长城与边境战事密切相关的“边塞诗”。
于是,经过一番搜集研究整理,现筛选了部分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以供大家得瑟时参考。特别要说,虽然唐朝未怎么修长城,但唐朝边塞诗中传达出的意念和心声,又何尝不是长城般缠绕在我们心头的幽幽情结呢。推及更宽泛的层面,希望这类诗篇,能对长城类的游历及对战争的思考感悟,提供些具体的素材和别样的思路,这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题目:边塞诗
时代:汉魏六朝、隋代、唐代
作者:战将、随军文官、文人
数量:唐以前存近200首,《全唐诗》2000余首
特点:仅就唐诗说,是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常用名词:汉将、秦时、匈奴、单于、都护,金鼓、旌旗、战马、烽火,戈矛、刀剑、弓箭,琵琶、羌笛
地名和民族:轮台、楼兰、安西、龟兹、瀚海、金山;胡、羌、羯、夷;
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内容:战争与和平。概括为:战、地、思、人,具体为战争场面和将士的艰苦、边地风光、思念及厌战反战反思、百姓及异族生活
附1:摘抄网上概述: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 ,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汉魏南北朝的边塞诗
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诗歌体裁以乐府诗为主。代表作品如: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愤诗》,徐陵《关山月》、王褒《渡河北》等。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中诗人分别以旁观者的口吻,边疆战士的口吻,家中思妇的口吻,真实的诉说了边塞征战之苦。语言素朴,构思独特。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边塞诗风格。
隋代的边塞诗
边塞题材较为普遍,甚至出现多位诗人同题唱和边塞诗的盛况。诗歌体裁既有歌行体又有近体绝句。虽数量不多,但促进了边塞诗的发展。代表作品有:隋炀帝《饮马长城窟行》、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出塞》等。
唐代的边塞诗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基调,艺术感极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不仅内容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杜甫祖父)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诗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虽没有共同的旗帜,共同的组织,甚至没有统一的创作理论,但他们的诗作却具有某些共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在盛唐的诗苑里,丰富多彩的边塞诗就象一朵盛开的奇葩。它作为一种独立流派占据当时诗坛的一席之地,不仅仅因为这时期他们创作数量的丰富,更是由于它描写了边疆的风情,表现征戍的艰辛,战争的残酷以及围绕战争引出的种种矛盾,无处不饱含着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融注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具有雄浑壮阔的风调。
唐代的边塞诗像一部慷慨激昂的交响曲。从形式上看,有五言,有七言,有短制,有长篇;从内容上看,有的抒发慷慨之情,有的铺叙异域之景,有的歌颂将士英勇,有的谴责战争残酷;从风格上看,有的诗风淡远,有的诗风豪放,真可谓是百花齐放。
聆听完这篇篇不朽的诗文,让人触摸到了那颗颗不灭的灵魂,记忆虽是凌乱,但那昔日的苍凉,过眼的繁华,总是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
附2:边塞诗摘抄(须注意,因年代久远,很多词句的理解存争议)
一、反映战争、战斗场面---豪气、豪情、豪迈、艰苦、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二、反映边疆风光、异域风情---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三、思乡、思念、送别
四、反战、厌战、异族生活
一、战争、战场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塞下曲》 卢 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稜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望 蓟 门》 祖 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少 年 行》 王 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臂两雕弧,虏骑千群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二、边地风光、异域风情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横吹曲辞·出塞》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上曲》 周朴
一阵风来一阵砂,有人行处没人家。 黄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
《陇 西 行》 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古塞下曲》 李颀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四 思念、思乡、反战、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 董 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张判官赴河西》 王维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关 山 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前出塞九首》 杜甫
(一)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二)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三)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
(四)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五)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七)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八)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九)
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营 州 歌》 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燕 歌 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塞 下 曲》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 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 牧马群嘶边草绿。
《从军行》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古从军行》 李 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陇 西 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己 亥 岁》 曹 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塞下曲》 常 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龙斗雌雄势已分,山崩鬼哭恨将军。 黄河直北千馀里,冤气苍茫成黑云。
因嫁单于怨在边,蛾眉万古葬胡天。 汉家此去三千里,青冢常无草木烟。
《饮马长城窟行》 陈琳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饮马长城窟行》 李世民
|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
(特别援引:http://www.gushiwen.org/mingju_1325.aspx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边疆的凄迷、旷远之景。为保卫疆土,诗人率兵出征,犁庭扫穴,消弭边患,诗中充满了对自己国家、民族的自信和自豪。诗中所表现的塞外悲壮之景,出征奋然之情,立功慷慨之意,在此后的陈子昂、高适、王昌龄、李白等人所创作的边塞诗中屡有表现,多方阐发。因而,此诗堪称唐代边塞诗的滥觞之作,有启迪一代文风的重大意义)
《饮马长城窟行》 隋 杨广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渔 家 傲》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