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驿站驴友茶馆 ······

2630次浏览/4个回复 分享到 
青松

你为什么不户外——130张照片和户外的故事 之三

你为什么不户外——130张照片和户外的故事【转载】

                   原作者: 老虎

 2007年参加中登协博格达高山基础技术培训,连续13天在雪峰下的活动也使我有比较充分的时间拍一些照片,可惜这个时候我的相机已经坏了,只好到处蹭别人的相机用,有时候是野马的尼康D80,有时候是王云龙的佳能350D,不过出来的片子我看不出有什么分别。下面一组是营地的。
博格达登山大本营,估计很难有这么多队伍和这么豪华的帐篷出现在这里。

 

夜晚的营地,没有三脚架,把相机放石头上就可以了。曾经有人问为什么帐篷里的灯会这么亮,那是因为里面用的是电灯而不是营灯。

 

雪后的营地,没什么特别,阳光足够灿烂就行了。

 

训练完之后的考核是攀登博格达一侧4613米的小珠峰,这里是C1营地。攀登的那几天天气都非常好,C1营地美景非常,队友欣赏完如血的残阳就陆续后帐篷睡觉了,在他们亮着头灯聊天的时间,我在帐篷外的寒风中拍了这张照片。固定相机用的是可做独脚架用的登山杖,深深地插到雪里面,基本上都是趴在雪地上进行拍摄,由于风大,长时间的曝光使画面变得虚糊,拍的十几张照片里居然没有一张清楚的,第二天早起登顶,我又比队友提前出了帐篷,用同样的方法再拍了几张,这张算是比较清晰,只能勉强感觉当时的气氛了。

 

还是小珠峰的C1营地,它身后就是高高的冰壁,等我们爬到冰壁槽里时阳光才照到营地。

 

到大本营的第一天就看到了彩虹,运气真的不错。为了拍到有人活动的照片,我让野马到前方的冰碛上来回走动。

 

 

每天要走很远的路去训练场,这是去训练的路上。

 

训练中,队友在练习保护状态下跳过冰裂缝。

 

以上图片是4613登顶的途中拍的,天气很好,不过登顶之后有些云,第二天天气就变了。
清晨出发的途中,这是第一组,走在最前面的好像是野马,他那一次也拍了不少好照片。

 

走在我前面的IVAN,在雪坡与冰壁的岩石底下有一个段横切,非常费劲,我一直跟在他后面不停地拍,太阳逐渐从博格达峰后面露了出来,在他停下来休息的时候我拍了这张照片。

 
走在我后面的DAIVI,他来自香港,学习非常尽力,后来我们还在半脊遇到过。在他身后可以远远看见C1营地。

 

4613的顶峰,天气已经变了,我用手上的冰镐作前景给两位义务的模特拍了这张照片。

 

户外对我来说并不是一种享受,尤其是高海拔攀登。这次培训连续住了13天的帐篷,也是我有史以来连续住帐篷最久的一次……  

不过,我也深信另一句话:登山是忍受苦难的艺术。唯有那些能够忍受折磨与痛苦的躯体和心智,才能有资格享受自然的美景和感动,如此我相信观赏者所看到的这些照片,和我眼睛里的景致并不一样——或者只是漂亮,或者更为深远,或者还有另外一些莫名的情绪。不过,不管怎样,通过这些影像,倘使你能承认不管忍受怎样的折磨,这一切也都还值得的话,也就足够了。

 

从山上下来后又到了海边,张罗“动力深圳”的事情,以下几张是07年设置“动力深圳”溜索项目时拍的,我已经长期霸占了高媛的相机,而这次担任义务模特的是探险鸟贾总,可惜天气不太好。
在礁石上打挂片,石头太硬,钻头都打坏了好几个。

 

设置溜索,绳子被岩石挂住了,贾总在抖动绳子的瞬间我拍下了这张照片。

 

溜索搭建好之后,贾总在做测试,比赛当天有好多人都从这个角度拍照试图得到这个效果——当然都没有成功,因为操作者在溜索上往下滑的时候姿态与此大不相同,根本看不到运动者舒展的体态,而这张照片是在测试溜索上行的时候拍的,才有这样的动感和力度。

 

还是贾总在做测试,为了体现脚上汹涌的海浪,我从下方的角度换到上方的角度,贾总很配合,又爬了一遍。

 

用旋转镜头变焦环的方式使画面获得爆炸性的放射效果,理论上可行,实际当中去很难把握,这是我多次尝试中唯一一张还算过得去的照片。

 

07年10.1假期期间在曹峻的带领下去了雀儿山,非常漂亮的山峰,虽然未能登顶,但景色是让人难忘的。就摄影来说,我得承认自己已经变懒了,没有了刚开始爱上摄影时的那种狂热和激动。再加上对高海拨风景看得太多,行程又是如此艰难,所以经常懒得举起挂在胸前的相机。在这里,拍摄基本上是个体力活,谈不上太多的技术——当然,为了把人物拍得高大一些,或者抓拍到最有动感的那些时间,常常在雪地冲锋匍匐,或者像个狙击手那样屏气凝神,这些平时如此简单的动作,到了5000米以上的高度,又在负重超过20公斤的情况下变得如此困难。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即使是系个鞋带都可以让人气喘如牛,所以我没有拍太多照片,这有点像在大酒店点了满桌子的美味却没有了味口,白白浪费了这么多的好东西。

第一天从BC向C1运送物资装备,需要通过一道小小的山谷,还有一道小小的木梯子。

 

队友老泰在通过C1前面的小平台,上去之后就是C1前面广袤的冰川了。为了显示他的高大身躯,我低下身子用低角度拍了这张照片,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也让人气喘如牛,因为这里的海拔5000米,背上背着30公斤左右的物资装备,还刚刚经历了6个小时的艰苦行程。

 

 

C1营地,冰川融水向一个方向流动,把冰面切割成这样,正好利用这种线条汇聚视线。

 
从C1去C2的途中,雀儿山的冰裂缝非常漂亮——但这仅限于远看,实际上冰裂缝给攀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麻烦。

 
作为技术性的入门雪山,雀儿山的主要难度在于冰裂缝,据说登顶时候的刃脊有点考验人的胆量,但对于登山者来说应该不会造成威胁。有曹峻和野马在前面开路,其实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跟在后面不停地走啊走啊走,遵循结组行进的规律行事,也没有太大的危险。作为经验积累,自然无可厚非,但作为自身的提高来说,我倒是更愿意跟着去开路——不过,分工如此,也只能这样了。因为队友走了另外一条线路,所以才得以拍到了另一个结组的照片。

 

还是在过冰裂缝,在最开始的阶段还有体力和心思拍一些照片,到了快上到C2平台那一段,每走一步都让人胆战心惊,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刚接触技术攀登的人来说,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拍摄,和队友串在一起又让人无法停下来,所以基本也就这几张过冰裂缝的照片了。

 
这是快上到C2小平台的一段了,后面的结组超到了前面,上了这个坡就抵达C2营地,我得以有闲暇多按几次快门。

 

这张好像是第四天从C2~C3的时候拍的,具体情况记不清楚了。

 


更多请看:


你为什么不户外——130张照片和户外的故事 之四


青松发表于2009-04-09 02:01
分享到
  2630次浏览/4个回复 
    1987
    强真漂亮
    怀山
    问:是青松本人拍的吗?先pf一把再说。
      青松
      不是,见标题,原作者:老虎,我都在羡慕中呢。。
    怀山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