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环保领队第二届秦岭环保活动

 2011年元旦,环保领队乐途带领30多名户外爱好者,徒步穿越秦岭鳌山进行捡垃圾环保活动,这次活动的过程异常艰难,在大雪纷飞、看不清路的情况下,经过三天的跋涉,捡出垃圾30多袋。作为一名环保领队,这种精神已经超出了活动本身,激励我们在今后的每一次活动中,用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人,保护我们的大自然的环境。

这是入冬后北方落下的第一场雪,漫天飘落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雪花,只是人们盼望已久却姗姗来迟的白色雪粒。梦幻中的圣诞夜里,人们企望着这些雪粒能够变为一片片纷纷扬扬的雪花,将世界装扮成圣洁的殿堂,将严冬的苍凉彻底覆盖。然而,飘了一夜的雪粒像一阵风,在人们醒来时它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站在空旷里,目送着凛冽的寒风,眼睛里只留下了一片干涩。

 

 队伍进入鳌山

 

 

 

严寒的冬季,如果没有雪的陪伴,那不是冬季,所谓的冬季,在我的眼中那是白色的画面——白色的大地、白色的屋顶、白色的树挂、白色的山峦、白色的河流……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够下几场大雪,亦或是一场大雪也行,这成了人们心中一个无法实现的奢望和挥之不去的情愫。

 

老羊倌问我:鳌山元旦要下雪,我们还去环保行吗?

 

 

想象着鳌山上漫天飞雪的情景,顶风冒雪穿行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感觉,和那位静静隐居在人际罕见的秦岭深山中冷傲的姑娘相会,激动的心情伴随着无限的向往——当然,一定要去,去鳌山看雪,去鳌山捡拾垃圾,一举两得,走的值。

 

早晨8点从西安出发,中午12点进入眉县境内的斜峪(古称斜谷),顺石头河向南,沿桃川奔向秦岭大梁垭口。12点半翻过海拔1700米的秦岭垭口——衙岭,进入太白县境内,再沿褒河上游到高原县城——秦岭夏都——太白县吃午饭。

 

秦岭美如画,我们护卫它

 

 

公路沿古褒斜道修建,沿线的农舍及崖壁上都用彩色绘画了三国的故事壁画,眉县和太白县两县计划将褒斜道打造成为“三国古道”,没有工业的支撑,旅游就成了两县的主打项目。壁画内容多是关于蜀国的故事:“秦惠王灭蜀”、“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萧何月下追韩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行走在三国故事的历史画廊中,想起了秦时司马错那句著名的话:“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于是秦惠王就派司马错一举灭了蜀国,偏安一偶的蜀国从此卷入了中国历史的风云之中。

 

行走的艰难程度,只有置身其中才能体味

 

 

 

 

 

站在褒河边,看着清泠的河水泛着冬日白色的寒光,汨汨流淌过的是千年的历史故事,不禁感叹岁月的沧桑和世事的变迁,古道上曾经走过了多少著名的历史人物,演绎了多少历史故事,如今古道犹在,而那些创造历史的人们则泯灭于苍凉的岁月之中,化为一缕尘土。留下来的,只是一些缺少生命意义的名词,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那些名词随之也会变得枯竭而僵化,直至淡出人们的视野而消失在漫漫历史的长河之中。

 

 环保领队旗帜始终与我们相伴

 

 

 

 

鳌山是秦岭山脉主峰太白山西侧的一条支脉,也是秦岭第二高峰,远眺鳌山,就像一只匍匐在大地上的巨鳌,鳌在中国古代是传说中海里的大鳖。

 

 

 

鳌山南面黄柏塬、二郎坝方向的人们如果要去太白县又不想绕大圈就只有翻越鳌山,路途能近一半。鳌山的小道原来是从黄柏塬的红崖河沿河道向北上大梁沿大梁山脊一直向西由龙王河口出,到达咀头镇(今太白县城)。如今的徒步穿越路线稍有改动,起点在苏家沟林场23公里处,顺南北走向的山脊在大梁上与老路汇合,一直向西,然后在杨四庙(白起庙,一堆石头砌的残垣断壁)折向北,下山谷由塘口村出,全程大概50公里左右,当地老乡一般走一天,我们走将近三天。其实大梁上遍布第四纪冰川时代遗留下来的乱石,根本没有路的痕迹,所谓的路只是大致的方向。

 

队伍在风雪中前行

 

 

 

 

 

 

由于鳌山地处偏僻,山中植被资源丰富,垂直景观带明显,常有大熊猫和羚牛出现,保持了完好的自然生态体系,另外,因为它山势陡峭,路途艰险异常,山顶巨大平坦,景色壮观,吸引着许多喜欢探险的登山者前来。

 

 

荒凉的山顶有石头垒起的神龛、坍塌的庙宇和类似于西藏的玛尼堆等人工堆砌的石堆,说明过去山顶常有人活动,只是近十几年来山区修了公路,古道才荒废了。

 

 

 

 

这次鳌山捡垃圾,是继2010年元旦后的第二次环保领队行活动,这次活动命名为环保领队第二届鳌山环保行,我们希望在未来,第三届,第四届远远不断开展下去,尽己之力,在活动中不乱扔垃圾,捡走别人遗留的垃圾,发挥自己小小的力量,影响周围的人,能影响多少是多少。

 

 

环保领队乐途

邓将军发表于2011-01-21 11:31  
分享到 
(1504次阅读/1个评论/0人赞过)
    晓苑漫步
    大家太心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