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燕赵访古行之(10)保定访古记
直隶总督署一侧长廊的阳光
10路车到保定西鲁岗,过马路对面,就是公交总站,可直接到达市中心。直隶总督府、古莲花池、天主教堂、大慈阁、钟楼等我要探访的古建筑都集中在这一带。
下了公交,人流穿梭,商场云集,周末的保定市民多会到此闲逛。正值中午时分,我寻了家德克士算是午饭。
一旁就是直隶总督府,买票进入。其实这里不过是个晚清大院子而已,加上近代的修缮,已经没什么可以看的了。可以说,那些展览对我没任何吸引力。但是不到此处,又留下了遗憾,于是快步行进,正确早点看完,就可以去古莲花池、大慈阁等我心仪之地了。
直隶总督府正门,却找不到好的角度
直隶总督署内部院落
一些牌匾于展厅内的沙盘
历史上,直隶总督共59人66任,很多都是近现代的名人,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这里成为见证他们工作的地方。民国年间,军阀曹锟以这里为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日伪和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也在这里。新中国建立后,河北省人民政府也驻此。
目前,直隶总督府是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省级衙署,众多党政军的驻守,也让它成为历史不可多得的见证者。
保定天主教堂
总督府一侧就是天主教堂,它处在周遭的闹市中,步行就可到达。
历史记载,天主教在明末时期就已传入保定。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北京法籍孟主教在保定北关桥洞购地16亩,建房40间,称保定北关天主堂。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北关天主教法籍神甫杜保禄借口被董福祥部士兵殴打,逼迫直隶总督荣禄立契,将保定城内宾馆(原清河道署旧址)与北关天主教堂互换,于是在此建造了今日的天主教堂。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法籍富成功任主教后,在教堂修建房屋数百间,同年于城内建筑教府、大修道院和保定城内分堂等。所以今日所见均为法式建筑,并糅合着中式风格。
除了正面的一组塔楼外,后侧还有两组二层楼房,作为牧师、教徒们办公、休息的地方。教堂不大,我也无法进入内部,只是围绕着走了走。
天主教堂的细部
又是一座漂亮的蓝天下的哥特
天主教堂对面就是古莲花池,我急忙进入。
连日的奔波辛苦,在见到古莲花池的一潭春水后,瞬间让我柔软了心,我觉得不该在这样奔波了,反正这次访古已经注定成功了。不如趁着晴朗、春风,在着池边坐坐。
我选了处有阳光的地方,虽然春风偶尔会有一丝的冷,但太阳的照射还是很温暖。池内的莲花还没有生长,但是池水已经泛起春绿,四周的树木已经开始抽芽。
进入古莲花池,哪能不被这池春水打动
熬过冬季的鱼儿游动,碧绿的水塘迎着小桥亭台
古莲花池内,处处春意盎然
池边的亭台,对着太阳,成为坐下闲聊的好地方
古莲花池,初名雪香园。蒙古太祖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元蔡国公张柔,由满城移驻顺天军(金代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重新修筑城垣,引水入城,重修莲池。后来成为行军千户乔惟忠的私人宅邸,因池内荷花茂盛,而名“莲花池”。
公元1284年,莲花池众多建筑被地震摧毁,但池内荷花依然枝繁叶茂。至明朝后期,莲花池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从此,莲花池也成了达官贵人云集之所,“水鉴公署”成了莲池的别称。
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花池开办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同时,莲花池也被辟为皇帝行宫,乾隆、嘉庆、慈禧等帝后出巡,途经保定均在此驻跸。尤其是乾隆皇帝曾多次来到莲花池,并赋诗赞美。
1921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亲书“古莲花池”横匾,该名沿用至今。
古莲花池内小桥众多,一派江南气息
偶然发现,几只小雀竟站在树枝上河水
古莲花池,以深池为主体,临漪亭为中心,在池四周修建有水东楼、藏书阁、藻咏厅、君子长生馆、响琴榭、高芬轩、寒绿轩等建筑,配有临漪、濯锦、洒然、不如、六幢、观澜等亭,宛虹桥、曲桥、元建白石桥等桥,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漫步古莲花池,俨然一幅优美的园林画卷。
古莲花池,地处北方,却能感受到古典园林之美,可谓一处难得的场所。
院内的直隶图书馆,是幢西洋建筑
一处小殿内展放的石雕,也是充满西洋韵味
从莲花池出,步行不远,就是奎星楼,著名的保定八景之一—“奎楼应宿”说的就是这里。
据记载保定有两座奎楼,一座建于明万历年间,位于南门以东古城墙顶部,双重檐八角楼;另一座位于大慈阁以南,建于清代初年,筑室六丈结楼于颠,下做四洞,人可往来,俗称穿心楼。穿心楼早年就已毁坏,只剩下古城墙上的这座八角楼。
奎星楼
花两元钱就能登上奎星楼,内悬挂有一口古钟,另有传说是战国时期燕赵两个界石的“大列瓜”,都可以仔细的看看。可是虽然站了高处,却无法望远,因为这里早成了闹市。
在奎星楼还能好好看看楼子的梁家,那根根粗大的梁木,真的很震撼,这2元钱花的是很值的。虽然四周人潮汹涌,可是奎星楼上却只了了几人,从楼上下来,一下就混入了闹市,俨然两个世界。
从奎星楼步行不远就能到达大慈阁,这是保定古城的象征性建筑物,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
大慈阁始建于公元1227年,也是蔡国公张柔建造的,是座高大雄伟的楼阁建筑,“市阁凌霄”还被评为保定八景之首。
大慈阁通高31米,阁前由22级台阶,拾阶而上,便可鸟瞰四周。在大慈阁前有钟、鼓二楼,各通高10.9米,三座古建筑相互契合,煞是精彩。登楼眺望,四周人潮不断,这是世俗又精彩的世界,而我此刻迎着清风,看着浮世尘尘,又想着两日来精彩的访古之行,甚觉丰富。
大慈阁
至此,第三次燕赵访古行已经顺利结束了,大慈阁是我此行最后一个要探访的古建筑。当然此行也留些遗憾,因为未成想保定的古莲花池、大慈阁两处著名古迹都与蔡国公有关。
如若昨日我强行前往月明寺双塔,我定会去寻访赵柔墓。这位为元朝统一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虽然陵墓已近荒废,但却能为世人留下古莲花池、大慈阁两处经典古建,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在外边,观望大慈阁
大慈阁高处
登上大慈阁,眺望四周
在大慈阁前的马路,我坐上公共汽车,可以直接到达保定火车站。
可这最后一次的公交之旅,却又不算愉快。因为老保定站已废弃,所有的火车均改为身后的新站始发。而从此处走到新站,照我这速度都要20分钟呢。
我不禁觉得保定公交车乘务员的素质太有待提高了,一路都是叫叫嚷嚷的,让人很不爽,对那些拿箱子的乘客颇多怨言。更加让人气愤的是,她明明看到乘客们都拿着箱子下车,那必然是乘坐火车的,为何不善意的提醒下呢?再一种可能,便是与本地三轮有勾搭。
哎,俗世俗人,我此刻的颇多怨言岂不与她相当了?罢了。
新火车站苦等坐2个小时,终于坐上了一趟满满的火车。遇到一个非常恋家的女孩,却和她说着外边的世界,而此刻正写着字儿的我又即将开始东南亚之行,不知你们又在何处感受不同的生活。无论如何,祝福我路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种生活都精彩。
p.s.:原本打算以5次行走来完成燕赵访古行,但此刻我要无奈的宣布——“燕赵访古行”至此结束。当然,随后我依然会继续燕赵古国地区的古迹探寻,但却不会再以“燕赵访古行”为题。
- (2013-03-22 09:49:47)
- (2013-03-19 18:24:09)
- (2013-03-15 16:39:42)
- (2013-03-12 17:36:52)
- (2012-12-27 19:59:37)
- (2012-11-30 14:30:47)
- (2012-11-27 20:24:37)
- (2012-11-23 21:48:05)
- (2012-11-22 16:15:25)
-
-
2014-05-12 14:30熊猫汤圆保定人必须顶啊!!!回复
-
-
2014-05-11 18:38良知行非常实用的游记回复2014-05-11 22:01老顽童的回复关注楼主,认真读他的一个个系列吧,都是很认真实在的东西。回复2014-05-12 17:06良知行对老顽童的回复是的,非常好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