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行记
1:在昆明
此次云南之行还要从去年底说起,当时应朋友之约去参加亚洲品牌峰会,晚宴前把名片投入抽奖箱,然后幸运之神就降临了,我居然被抽中了一等奖!奖品是一个三人旅游券,目的地是云南。晚宴后马上打电话给老爸老妈说要带他们出去旅游,但终因各种琐事缠身,一直拖到今年9月中旬才终于成行。这段时间,我不忙了,父母也能腾出时间。和老妈商量了一下,从决定去云南到和旅行社约定时间到买好机票,两天时间就都搞定了。我看了一下旅行社和我确定的行程,和旅游券上的稍有出入,行程为五晚六天,去的地方依次为昆明-大理-丽江-楚雄-石林,然后从石林返回昆明。旅游券包含了这几天的吃住和景区大门票,不包含往返昆明的机票和景区里的骑马、划船和索道等费用。但这已经非常划算了,算下来比全部自费要节省几千块
。







跟旅行社前期沟通时,被告知最好当天上午早点儿到昆明,中午要从昆明去大理。晚上的机票一张差不多能便宜两百块钱,加上其他时间的也不是很合适,我订的机票就早了点,当天凌晨3点就到了昆明长水机场,凌晨4点多就被旅行社接到了酒店。在酒店休息一下,吃过早餐后问老爸老妈是休息还是出去逛,老妈说想出去看看。然后我百度了一下昆明的旅游景点,就选中了两个地方,分别是滇池和海埂公园。然后我去问前台哪个地方离酒店近些,前台看了看我,说两个景点一样远,因为他们就是一个地方!后来去了我才搞明白,沿滇池草海建的一条可以观光的大坝叫海埂大坝,沿海埂大坝直着下去就到了海埂公园,海埂公园只是滇池边上一个小公园。

滇池草海里的渔舟

云南小吃“烧饵块”

海埂大坝边上的槟榔竹长得好高大,我在下边显得那么渺小
滇池,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原居住着称为"滇"或"滇棘"的部落,战国时期有楚将庄桥率部进入滇池地区。庄桥及其部属"变服从其俗",建立滇国。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郡治为滇池县(今晋宁);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后,将池畔的鸭赤城改称昆明,成为云南省会的所在地。滇池有着“高原明珠”之称,为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湖泊海拔高度1886米。形状似胃形。湖底平坦。北部海埂湖堤以北称“草海”,以南称“外海”。
但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因为昆明等四周城市工业的发展,以及四周农田的开发,造成滇池水的污染,大量蓝藻生长,已造成用水上的问题。资料显示,在围湖造田思想下,滇池由 19世纪初的 500平方公里,减少到1938年的338平方公里,直到现在的290余平方公里。滇池的主要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葫芦疯狂生长,夏天甚至能覆盖整个湖面。在海埂大坝上,我们看到滇池里有工作人员驾驶着小舟在打捞海藻,但因为海藻生长迅猛,里面的海藻还是非常多。
我们到海埂大坝时已经是早晨9点多,这个大坝修的还是比较漂亮的,去的时候还看到有当地居民在大坝上扭秧歌。早晨从酒店出来时就吃了碗米线,也忘了带水。在大坝上我想要买吃的,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卖东西的。问了一个当地的阿姨,她说附近没有卖食品的,那边桥头可能有。我就顺着她指的方向一直走了下去,结果差不多走了两公里才到了桥头!果然,桥头上有卖早点的小贩。小贩的架子上烧着炭火,炭火边上放着一摞薄饼还有各种佐料。我指着那摞饼问多少钱一张,小贩说两块五一张。我要了三张,以为他会直接包起来给我。谁知他先拿出一张开始在架子上烤,还问我要甜的还是咸的。等饼烤热了,他在上边抹上酱,又拿出一根油条放在上边,用那块抹了酱的米饼把油条卷在了里面,然后才递给我。这个是甜的,后来我又让他做了个咸的。咸的和甜的的区别是酱料不同,甜的会放甜酱,咸的放辣椒酱加上榨菜末。小贩这里虽然没矿泉水,但是有各种豆奶,我有买了几包豆奶飞跑着回到海埂大坝。
回去后,看到老爸老妈正和当地的一个阿姨聊天,那个阿姨告诉我,我买的这种早点叫“烧饵块”,是云南当地的一种民俗小吃。那个薄饼是用煮熟的大米饭压成的。

草海里打捞水藻的小船

我和老爸

海埂公园附近有高大的桉树
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滇池附近的空气其实并不怎么好。雾霾还是比较严重的。我想,这也是云南的各大旅行社都不把滇池安排进旅游行程的重要原因吧!这个曾经的“高原明珠”现在已经并不那么耀眼。据说当地正在下大力气治理滇池污染,真希望它有一天能重新焕发曾经的光彩。
海埂大坝其实比较长,我们沿着大坝边走边玩,一直到11点,还没有走到外海,而外海比草海要大得多。后来,我和老爸决定让老妈停下来休息,我们跑到海埂公园那里看看外海马上回来。外海是不小,但不知是因为它太大还是雾霾太大,反正我没有看到边。
打车返回酒店途中收到旅行社短信通知,让回酒店去签合同。回到酒店时,发现同一个团的一些其他地方游客也都到了。听了导游介绍,我才知道,昆明到大理要6个小时!我们下午两点出发,到大理时应该都是晚上了。
这是我第一次来昆明,下飞机后发现虽然昆明天气预报最低温度和北京仅仅相差两度,却感觉昆明比北京明显的不同,这可能跟高海拔和纬度不同有关。昆明和台湾的台北其实处于同一纬度,但因为接近2000米的海拔高度,却凉爽了许多,甚至比我常居的北京还要凉爽。几天后再回到昆明,夜游云南大学出来还看到了热闹的昆明夜市,觉得昆明空气虽然也有点小污染,但比北京好多了,这里其实是个挺宜居的地方。
2:浮光掠影看大理
昆明离大理真是挺远的,有300多公里。我们下午2点从昆明出发,晚上7点多才到大理。在旅游大巴上度过了差不多6个小时,可是6个小时并不无聊,因为我们很幸运的碰到了一个知识比较渊博的导游;他从云南的气候说到云南的各个少数民族,从茶马古道说到南方丝绸之路;他完全不像一个导游,倒像是哪个大学的教授;他姓邓,是个40多岁的小个子蒙古族男人,他说他们的家族是忽必烈亲征云南的时候从蒙古过来的,我们都叫他邓导。
入住酒店后,吃得第一顿团餐真是一般般,云南高原的稻米远不如东北大米好吃,这里也没有什么非常有特色的菜,我发现团里有好几个人都几乎没怎么吃。吃完饭邓导把我们全团29人带到大理古城的洋人街附近,然后大家就开始了自由活动。

大理古城门口

洋人街附近

茶馆的招牌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西南北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解放初,城墙均被拆毁。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其实,最早我还是从金庸小说里知道的大理这个地方,金庸的《天龙八部》里大理国的段誉没想到是确有其人,不过真人是叫段兴誉,是大理国在位最长的一任皇帝。在宋代,大理国属于大宋的附属国。只是,现在的大理城已不是当年的样子了。
虽然城墙是新修的,但是我发现城里有不少老房子和老街还是很有味道,特别是远离洋人街的地方。被称为“洋人街”的地方是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这条街上遍布茶馆酒吧和卖各种工艺品的小店,其实没什么特色的。跟平遥的明清街非常像。去过的好几个古城都这么搞,也就不觉得是特色了。引起我兴趣的是街边沟渠里哗哗的水声,不知道这里的水是从哪里引来的,看上去还很清澈。

街边小店

鲜花饼是云南的特产,在云南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这样的鲜花饼店

离开洋人街后,我们走进大理人日常生活的区域,那里非常安静,甚至很多地方黑乎乎的很远才能看到一盏路灯。在一家快要打烊的水果店买了几个水果,我们就慢慢的溜达着回酒店了。第二天早晨就要出发去丽江,旅行社安排的在大理的时间太短暂了。其实大理有很多好玩的。最著名的四大景观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被称为大理的“风花雪月”。
大理的下关是一个山口,下关风的成因是其特殊的地势形成的,下关位于苍山和哀牢山之间长的山谷之出口,连绵百里的苍山挡住了大气环流,冬春盛行的平直西风气流和夏秋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季风便通过这山谷进入下关,形成了冬春季节苍洱之间强劲的西风和夏秋之交的西南风。我们路过下关时发现了山脊上很多风车,现在那里已建设了风力发电站。
大理的上关是一片开阔的草原,大理气候温和湿润,最宜于花木生长,于是,花爱花成也成了白族人民的一种生活习俗。 上关花名称的得来是由于古时上关有一棵叫"朝珠花"的奇花,传说它花大如莲,开12瓣,闰年13瓣,香闻十里,果实可作朝珠。很多达官贵人到花开的季节就会来赏花,还要当地村民好好招待,后来村民不胜其烦,就把树给砍了。
苍山十九峰,每峰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最高的马龙峰达4122米,由于海拔较高,在峰顶异常严寒,终年白雪皑皑,在阳光下晶莹洁白,蔚为壮观。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风花雪月”之最。
“洱海月”被白族人称为"金月亮"。 传说月宫里的公主思慕人间,来到洱海边与、渔民岸黑成婚。为了帮助渔民多打鱼,她把自己的宝镜放在海中,照得鱼群清清楚楚。渔民打鱼多了,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公主的宝镜在海中变成了金月亮,世世代代放射着光芒。

入住的酒店是典型的白族建筑风格,白墙青瓦,看上去非常干净美观,我比较喜欢

酒店外边,非常干净漂亮的小径
虽然酒店的饮食不咋样,但我还说非常喜欢这个酒店建筑浓郁的白族风格。白族崇尚白色,其建筑外墙均有白色为主调.就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
此次大理之行时间太短了,只能是浮光掠影,虽然两天后又从丽江返回到了大理的洱海,但明显时间还是不够。后来这个团快结束时,在昆明和同团的两个杭州女孩聊天,他们说还要返回大理玩两天再回去。
早晨从大理出发去丽江时,天气非常好。当一个多小时后,我们还距丽江100公里的时候,就惊喜的看到玉龙雪山白雪皑皑的主峰。邓导也感叹我们的运气真好。说当地有一句话叫“贵人到,雪山笑”,还说起N年前一段轶事:当时,我们的一位江姓官员来云南考察,当地人为了拍马屁,说丽江是意思是“有利于江”,安排江官员去丽江,结果那几天天气非常不好,江在这里几天也没看到雪山展露出真颜。陪同的人当然也不敢提“贵人到,雪山笑”这句话了。
3:从玉湖村到丽江古城
我们的旅行团进入丽江地界后换成了丽江本地的导游,据从昆明带我们来的邓导说,这是丽江当地的规定,所有旅行团到了这里必须换成本地的导游。我想,这是当地政府对纳西族人就业的一种扶持,也是对古城纳西族文化的一种保护,不然当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这里传统风俗习惯或许就会很快被同化而消亡。丽江纳西族把女子称为胖金妹,男子称为胖金哥。接待我们的“胖金哥”长得又黑又胖,在丽江要算是标准的美男子,因为当地人以黑为贵,以胖为美。之所以这样称呼,当地人说是因为丽江古城所饮用的水含的矿物质比较多,所以他们那里的人都比较胖,比较黑,他们认为越胖越黑人越老实;其实我还听到一种说法,说是丽江自古以来就非常贫瘠,很多农作物都无法生长,只是土豆长得还比较好,所以丽江普通家庭就早餐吃马铃薯,中午吃土豆,晚上吃洋芋,其实就是一日三餐都吃土豆。那些吃的胖的应该都是富裕人家的孩子,他们家有钱可以从路过的马帮手里交换些比较有营养的食品;因此,那些又黑又胖的孩子自然就成了被羡慕的对象。当然,我后一种说法只是道听途说,你就不要跟人家去求证了,不然遇到个脾气暴的胖金哥听了揍你一顿我可不负责
。

我们到丽江后已经是快中午了,旅行社安排先吃午饭然后入住酒店然后去玉龙雪山脚下有“雪山第一村”之称的玉湖村参观玉柱擎天景区。从玉龙雪山回来,再去游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北行十余公里,玉龙雪山南麓有一个叫做“巫鲁肯”的村子,意为雪山脚下的村子,这里便是玉湖村了,1922年约瑟夫·洛克以美国《全国地理杂志》的探险家、撰稿人、摄影家等身份,从泰缅边境进入中国云南,从此在玉龙雪山下一住27年,其中大部分时间就住在这里。现在,这里还留下了洛克故居。

玉湖村入口处的牌子上挂了刚杀的两头猪

在玉龙雪山脚下骑马

玉龙雪山近景
跟旅行团出来,就是走马观花,哪里都看不细致。我们的骑马只是安排围着玉湖村转了一圈,其实对于喜欢徒步的我来说,给我时间让我自己在村庄里闲逛,然后自己走到山脚下其实更有意思。但是,跟着团,这一切都是妄想了。牵马人把我们带到一个地方,让我们下马跟着另一个导游往山脚下走,去了才知道,那是让去玉柱擎天景区。这个景区据说是被一个私人老板承包了。因为导游一直在催促我们,其实并没有上山看到玉柱擎天的摩崖石刻,只是在山下的玉湖边逛了一圈,看了看木氏土司的一处建筑,那里应该是那个当年统治丽江地区的大土司度假的地方。
不过山脚下未被破坏的风景还是很让人震撼的,清澈的玉湖水其实是从雪山上融化的雪水汇聚而成,我还从未见过如此清澈的湖水,湖水透明的一尘不染,水里的鱼像是在空气里游动。湖底的水藻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蓝天白云倒映在湖面上,漂亮极了。

玉湖映蓝天

鱼像在空气中游动

同团的一个女孩儿在湖边戏水
从玉柱擎天景区骑马返回途中,到距村口还有一段路时,给我牵马的大姐说她到家了,问我能不能下马自己走一段,我正想在村子里逛逛,就马上下马了。村子里的房子都是石头砌成的,看上去非常结实,也非常漂亮。我边拍照边往外走,只是脚下石头铺成的路走上去有些硌脚。

玉湖村的街道

玉湖村民居
离开玉湖村后我们去的黑龙潭公园其实没有当时旅行社小册子介绍的那么漂亮,小册子上说可以在黑龙潭的湖水中看到玉龙雪山的倒影,但是我们去时,潭水基本已经干了。导游说因为最近三年大旱造成的。其实据我了解,深层次的原因跟古城游客激增,地下水超采有很大关系。

黑龙潭公园里依稀可以看到雪山,但是已无法看到雪山倒影

摄于黑龙潭公园,当天天气很好

从黑龙潭门口处流向丽江古城的溪流
从黑龙潭沿玉河顺流而下,大概走个十几分钟,就到了丽江古城。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属越郡。三国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湾而得名。
明末丽江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
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
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政策以后,便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更多的受到了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种同化过程在1996年的大地震和此后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步加速。1996年,丽江古城因地震后各国救援队的到来而一震成名,在此之前,说起云南旅游,大家首先想打的是大理和西双版纳,但现在,丽江的名气已在前两者之上。

玉龙桥大风车处

古城内的街巷

一处店铺外的倒挂金钟,主人养的很好

各种招徕游客的招牌

俯览古城
玉河水流至玉龙桥,就是有两架水车处,一分为三,依位置和流向分为东、中、西三条水系注入古城,至古城再分支流贯通全城。其实,进城后的河水并不是很清澈,游客和各种客栈多了,个别游客乱仍的垃圾和少数客栈偷偷向河中倾倒的污水必然会对水系造成污染。
陪父母从玉龙桥走到丽江古城中心的四方街,又随意转了一会儿,大概下午5点多,就慢慢溜达着回酒店了。晚上也没有再出来。传说中的丽江是个艳遇之都我是没感受到,那天晚上早早就上床睡觉了,一觉到天亮。
第二天早晨起来,就要去大理的洱海,洱海是我此行中,比较喜欢的一个地方。
4:洱海欢歌
第二天早晨,就从丽江重新返回了大理。到大理后先是到一个银器作坊参观购物,然后是欣赏白族的三道茶表演。白族三道茶,白语叫“绍道兆”,是白族待客的一种风尚,大凡宾客上门,主人一边与客人促膝谈心,一边吩咐家人忙着架火烧水。待水沸开,就由家中或族中最有威望的长辈亲自司茶。现今,也有小辈向长辈敬茶的。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白族三道茶其实是很有文化内涵的白族传统待客风尚,但是一商业化就完全变味了。
洱海边上的稻田

白族三道茶表演

三道茶,头苦、二甜、三回味
我们进入银器作坊边上的三道茶表演大厅,马上有身穿白族服饰的年轻小伙和姑娘来给倒茶,然后是歌舞表演,我看着他们大茶壶里的茶似乎都不怎么干净,品尝了一下。也没咂摸出什么味道,稀里糊涂的表演就结束了。其实这些商业性的表演就是为了赚钱,没什么还看的。直到吃罢午饭,我们登上了游船,荡舟在烟波浩渺的洱海,才开始兴奋起来。
大理白族管小伙子叫阿鹏哥,管大姑娘叫金花。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电影《五朵金花》,电影里主人公白族青年阿鹏与副社长金花在一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相遇时一见钟情,次年阿鹏走遍苍山洱海淘金花……这部电影上映后引起轰动,五朵金花的故事红遍全国,后来大理白族人干脆就以电影中的主人公的名字来称呼青年男女,现在好像不管年轻与否都这么称呼了。在洱海上,我们边上一个船上的老船工非常活跃,和船上的游客对起了山歌,我们都叫他老阿鹏。
可能是小时候语文课本里《鸬鹚》那篇课文还在发挥影响,在洱海,最让我感到趣味的是观看鱼鹰表演。之前在西塘古镇也看到过鸬鹚,不过古镇的水面太小了。这一次在茫茫的洱海上看到鱼鹰冲进水里很快就抓到一条大鱼上来还是挺兴奋的。没想到,看着个头儿不是很大的鱼鹰居然能捉到几斤重的大鱼!

洱海鱼鹰

他们正在等待游船靠拢

一只鱼鹰捕上来一条大鱼

居然有两只鱼鹰同时捕到了鱼

抓拍到一只鸬鹚飞起来的样子
鱼鹰表演结束后,各个船上的阿鹏哥和金花就开始扯起嗓门来吆喝着卖鱼了,说是可以到对面小树林里现烤现吃
,然后,十几分钟后,其中的一条就变成了我们的美味
。后来还有一个在洱海上的白族歌舞表演,其实我不怎么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另一条船上的老阿鹏的歌声,那条船上的游客是我们团从四川宜宾来的几个大姐,好像也是唱过山歌的,他们开始一唱一和的对起歌来。把气氛搞得无比欢乐。



鱼鹰抓上来的鱼成了我们盘中餐

邻船老阿鹏在唱山歌

游船舞蹈表演

刚上岸的游客和当地人一起挑起了欢快的舞蹈
在洱海,大家玩得都很开心。离开洱海后,邓导说我们今天要夜宿楚雄,楚雄是彝族自治州,全国就两个彝族自治州,一个是四川的凉山,另一个就是云南的楚雄。虽然楚雄并不是一个旅游城市,但没想到,我们却是在那里,度过了此次行程中最欢乐的时光。
5:在楚雄的欢乐时光
楚雄并不是一个旅游城市,我们为什么去那里呢?因为这个地方在大理和昆明之间,我们的下一站是昆明九乡。这样安排,一来可以节省明天的车程,二来正因为它不是旅游城市,酒店的费用也会降低。旅行社承诺是三星级酒店,为了达到相应标准,前几天,我们的入住酒店基本都是各城市郊区;而今天,我们住在了楚雄的州中心。在从大理去楚雄的路上,邓导说到楚雄后晚上可以去逛逛公园,这里的彝族同胞喜欢跳舞,公园里会比较热闹。之后,我们还可以去一处地方吃烧烤。但吃烧烤时注意不要招惹当地群众,他说曾发生过一个东北的旅游团和当地人打架被追到宾馆的事情。
到酒店时就差不多晚8点了,老妈累了说不想再出去,我就和老爸出去了。从我们入住的酒店走十几分钟,就到了桃源湖公园。在去往公园的路上,就发些几个穿少数民族服饰的女子在我们前面走,后来知道,他们就是去公园里跳舞的。

桃源湖公园聚集的跳舞的人群

手牵手一起舞蹈
没想到公园里聚集着那么多人,大家不妨男女老少,都聚集在一起,手拉手围起圈一起跟着场中心放在的音箱里放出的音乐节奏一起舞蹈。除了跳传统舞蹈的,边上还有一些人在跳现代舞。现场非常热闹。虽然带着单反,但我不太清楚当地人的禁忌,一开始并没有敢无所顾忌的拍摄。只是站在场地外边看热闹。后来,我似乎看到我们团的一个杭州女孩似乎在场地中间,再认真确认了一下,果然是她。她把自己的双肩背包抱在胸前,当成一面鼓,左右手轮流有节奏的在包上拍打着,兴奋时还开始摇头晃脑
。后来她也看到了我,就把我拉进了圈子里面,让我给他们拍照。这时,我才发现同团的好几个人都在这里。我打开闪光灯的拍照也并没有影响到跳舞的人群,这我才放下心来。后来,我把相机给了同行的一个女孩,自己也加入到了跳舞的人群
。



随着节拍舞蹈1

随着节拍舞蹈2

随着节拍舞蹈3

随着节拍舞蹈4
我本来是个性格很内向拘谨的人,刚开始时还真不习惯,杭州的小女孩说我动作太僵硬了!不过跟着欢乐的人群跳了一会儿,动作也开始流畅起来。这真是个锻炼身体的好方式,跳了没几圈我就出汗了。这种舞蹈方式还很容易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后来,同团的伙伴看到一个彝族老人在弹着琴随着节奏舞蹈,就问能不能看看那把琴,那位老人把琴递给我们,还热情的用汉语说:我们欢迎你们到楚雄来玩!老人还告诉我们那把琴叫彝琴。

一个抱着孩子的大姐在跳现代舞

彝琴

弹彝琴的老人

我和同团的深圳团友太阳花

老爸的模仿秀,哈哈
在我之前的想象里,当地的少数民族或许会野蛮,不好沟通;没想到楚雄的彝族同胞这么热情好客。他们不但很容易的接纳了我们这些外来的游客,弹琴的彝族老人还热情的和我们聊天。这让我非常开心的同时也非常感动。和他们跳舞的时刻非常开心,那些在日常总是时不时绷紧的神经都完全的松弛了下来。看看我们弹琴的照片,就是知道我们又多么开心和放松,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开怀的笑。
感谢本文照片中出现的所有人。
感谢楚雄,让我有了这一段难忘的记忆。
感谢热情好客的楚雄人民,让我拥有了这么一段如此欢乐的时光。
楚雄,我爱你。
楚雄人民,我爱你们。
6:夜游云南大学及其他
其实,我后来发现,我们这个团基本就是个购物团,旅行社通过跟各个机构合作发放旅游券来吸引游客,等游览时在购物点停留的时间总是比较多。这次我们很庆幸的是,遇到一个素质较高的导游,即使大家不购物或者购物少了虽然他也不高兴,但是并不会表现在脸上,自己该提供的各项服务都完成的很好。在丽江那天,因为换了丽江导游,那个纳西族小伙子因为我们没怎么购物,在车上黑着脸说了很多不敬业的话。
在九乡,觉得就拍了那么一张还凑合的风景照

被忽悠了50块钱的地方

九乡的索道
楚雄之后,我们有去了九乡和七彩云南,我对这两个地方的印象都一般。九乡风景区在石林边上,但旅行社并没有安排去石林而是去了这个后来开发的九乡景区。九乡和石林都是喀斯特地形,不同的是一个在地面上的石林,一个是地下的溶洞。九乡也是彝族集聚的地区,我们参观完溶洞快出来时,有一个彝族的歌舞表演,我正在边上拍照,舞台上下来一个姑娘邀请我上台一起跳舞。因为前一晚在楚雄街头跳的很开心,我就更她上台了。后来她让我配合她表演彝族传统婚嫁习俗,男和女各站在窄窄的板凳一头,男女要调换位置,谁也不准掉下去。女孩告诉我,我掉下去了就要留下来当上门女婿。交换位置时,我小心的不让自己掉下去,结果那个姑娘倒自己掉下去了,然后她给我戴上了一个香囊,又告诉我,她掉下去了我要付50块钱。到这时候我才明白自己被忽悠了
。最好玩的是我们团里来自湖南常德的一对小情侣,男孩儿被邀请上来后,他把女友也招呼了上来,结果两个人付了100大洋
。



七彩云南的池塘里有很多大鱼

七彩云南风景
晚上入住石林县城,第二天旅行社居然全天都安排在七彩云南,七彩云南对外称是一个AAAA景区,其实就是一个大型购物中心。里面集结个云南所有特色产品,什么珠宝翡翠、普洱咖啡等等等等。没看到什么值得购买的东西,我后来选的几件东西都是看在邓导比较敬业的份上,表示对他工作的认可才购买的。
七彩云南再大也是个购物的地方,逛一天实在是没什么可逛的。看大家实在不想买什么了,邓导下午安排我们回昆明的时间比较早。吃完晚饭入住酒店后也才傍晚时分。一起游览了几天,团里的一些人也都认识了。和sara、太阳花和两个福州来的90后的小朋友决定一起去云南大学看看。
其实我们住的地方到云南大学还是很远的,等到那里时已经晚上八点多,天都黑了好一会儿了。不知校园里是为了节约用电还是给大学生谈恋爱创造条件
,反正是昏暗的路灯老远才有一个,到处影影绰绰的什么都朦朦胧胧。一进学校大门,上了一段台阶,直接面对我们的就是一个高大的建筑,我马上感觉出了那个建筑气势非凡。后来才知道,它是云大的会泽院,的确很不一般。会泽院是云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于1923年4月20日奠基,1924年落成,设计考究,做工精良,系典型的法式建筑,为云南至今所少有之建筑。设计人张邦翰是我国早期留法学人。会泽院历尽沧桑,远在建校之初,1925年上海的“五卅”运动和1926年北京的“三· 一八”惨案,云大学生就由此出发,上街声援上海工人和北京市民的斗争。抗日战争中,会泽院成为国内宣传抗日的重要阵地。 其他我到没觉得什么,那个建筑给我的直觉就是真他妈的宏伟,真他妈的结实,给人一千年也不会倒掉的感觉。看得我只想骂现在搞那些楼歪歪楼脆脆的家伙,为什么我们的建筑质量越来越差了呢!


会泽院门口廊下,我本意是拍廊角月亮,结果照片上还能看到漂亮的法式廊柱

会泽院西侧门外,照片中是同行的四位美女

熊庆来、李广田故居

東陸书院的前身是贡院考棚。贡院考棚是云大的校址,原是明清两代云南的贡院,即全省进行科举考试的总考场

至公堂是云南贡院建筑群的中心,于1499年建成,已有500多年历史

和sara同时给两位90后小女生拍照,我相机忘了开闪光灯,借助sara相机闪光,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其实是云大附近街上一间店铺的招牌
其实我这次本来是想去西南联大旧址看看的,没想到却看到了这么棒的一个建筑作品。听说西南联大旧址都已经被拆光了,不去也罢。从云大出来,走没多远,还走过了一段热闹的夜市街,买各种小吃和小饰品的小贩和各色逛街的人,买了几串小吃,晃晃悠悠的闲逛着,这其实比去那些旅游景点更有意思。这次出来,给我印象最深,最好玩的一个是在楚雄和当地人一起跳舞,还有就是这次的夜游云南大学,那些景点反倒不觉得有什么了。
第二天说是去逛花市,其实逛得并不是闻名全国的昆明花木交易市场;那里只是在出口处有一个普通的花木市场,我们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购物。这次出来主要是为了带父母出来转转,这个团的节奏不是很快,整体感觉还可以。但是如果是我自己出来玩,这种跟团的旅游我是不会参加的。
几天很快过去了,返回北京,就又回到了繁忙而琐碎的生活。
山野清风发表于2013-09-25 18:35
啥都没有记得,就记得你中了一等奖。
浓浓的南国风光,对于北方人很有新奇感。
快出三堡的游记啊!等着看呢
一直想去云南,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