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沟串门,走水火路

一、引子
      直立、工具、火;农业、工业、商业、信息;文字、艺术、宗教、科技;体育、旅游、驴友。。。。。。此一串,人类文明大致轨迹也。
      金秋十月,走进门头沟,走近沟里的山山水水,便依稀寻得见这进步的踪迹。
二、火与炭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此乃唐朝的白大诗人对当时卖炭者的描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在唐朝,已经广泛用炭来取暖生火做饭了,至少小康人家是酱紫吧。
      炭,这可是个承前启后的好东东。
      如果说火的应用让人类文明跨越了一大步,而从薪柴、木炭竹炭、燃石石炭、燃油燃气这串燃料的演变发展,足以勾画出人类生产生活的进程,从烧烤食物、冶炼金属、炼丹铸剑、烧制陶瓷砖瓦、煮盐烧酒、电力化工、交通运输,可以说没有这些燃料,就点燃不了后世的文明之火。
      在中国,最早是用薪柴生火的,作为重要的生活物资,薪柴曾经也当作古代"公务员"的“实物工资”和“烤火费”(至今工资仍称为“薪水”),煤的应用其实也蛮早(西汉就能用煤冶铁了),只是当初不普及(估计是因为那时地表煤少而深挖则钻地乏术),但从唐开始,辽金宋元明清,石炭(煤)终于作为优质燃料而推广应用开来,于是,人们由砍伐地上树木为主转而盯上了这种威力更大的地下宝贝,尊称其为“乌金”。山上的森林少捱些刀,地下却掏了一个个黑窟窿。
三、煤炭、圈门、门头沟
      京西有山,太行余脉,统称西山。西山有煤,人以为宝,窑采路运,遂有京西大道、京门铁道,遂有道旁人家、茶楼酒肆西风瘦马。
      西山有“鸿沟”,本为排水泄洪沟,初煤窑多沿沟而建,相伴之水亦由此排出,煤路亦沿沟而修,此沟至圈门出山,故俗称其为门头沟(该村称门头村)。“门”者,当指此沟出口有一桥,桥上有庙有神灵,桥下设四洞(今仅存一):两洞为路行人,两洞为沟排水,故此桥亦称过街楼,门洞则称“圈门”。至于何以称“圈”门,笔者暂妄测一番:或因四洞为拱形、拱券(正读应作xuàn]),乃“券门,后讹传为“圈门”吧(如同附近的“常新店”变为长辛店,"西新房"变为西辛房)。若此说成立,则立于过街楼前,念及村名、沟名、区名由此而生,必豁然开朗矣。(另:鲁家滩、千灵山附近有沟曰封门沟,本亦为河,字面恰与门头沟相对)

      圈门为门口、沟口、山口、路口,其西为山为山路,其东为平原平路,故此口亦是山路平路之转折点,由此往东便大路朝天,朝着天朝京都而去,具体乃是奔向阜成门,故昔之阜成门亦称“煤门”,其墙上嵌“梅花”图案之汉白玉石块,俗称“阜成门下一枝梅”(换俺,就直接接雕一“梅花鹿”了,不更应了“煤路”了嘛,哈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f1efef0100j2ij.html

      (注:上图除右上角外,均为旧西直门和骆驼、车马)
      除山路公路,尚有一京门铁路,从木城涧通西直门(1906,京张铁路第二站),乃为京张火车头供燃料之用。此后,有英美开矿供其兵舰(1920 http://www.bjmtg.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4958&extra=&page=1 通兴煤矿、中英煤矿),有倭寇狂采供其侵略(http://www.bjnews.com.cn/realestate/2010/08/26/63430.html),今仍有遗迹可寻。至新中国新北京,京西之煤炭出产,亦为京城发电供暖卓有贡献,而今,西山煤炭枯竭、山中古道已废,独驴友喜走,视为京城户外徒步之一重要线路。
四、京西、西山与古道
      话说京西古道,本是京西大道、京西国道,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泛指京西纵横交错之路网,有兵道、商道、煤道、香道,狭义仅指王平口以东之北、中、南三条大道,圈门便是中线山路之端点。昔日,大煤矿之骆驼、马队,小煤窑之牛驴便往来其间,今古道之峰口庵、牛角岭等处尚蹄窝密布。小说里骆驼祥子便是在此路上的磨石口(今模式口)把顺来的军爷的骆驼转卖而落得那么个绰号。而其中被今人弄出一个古道西风瘦马之“马致远故居”后被证明乃似是而非“山寨”之作,常年闭关,不过其“桥水人家藤鸦风马”曲倒是蛮满应景。

      圈门旁边之山沟,村落煤窑密布,故设窑神庙、戏台,今华丽丽复修,光采照人。
     而圈门周边之西山九龙山,多寺多塔多山泉,首要有两处:定都阁与潭柘寺。昔时初闻“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很是不解,后知与北京城之建设有关。(http://blog.sina.com.cn/s/blog_b0f03b020101cxmb.html
      北京自辽南京、金中都至元大都,始成举国之都,历经明清,至今之模样。而制定北京城之模型者,首推两个大和尚,或者说两个诸葛亮---元朝之刘秉忠、明朝之姚广孝。特别是姚广孝,他在西山定都峰上建定都阁,以此为基点,确立了长安街之东西走向,以其修行之潭柘寺为模型,规划了皇城、紫禁城的布局。所以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是指的城市规划设计而言的,潭柘寺是范本、定都阁是路线,乖乖。(此段乃传说,笔者并未核对潭柘寺与旧北京城布局之异同,若考虑到遵从礼制和传统,应该如出一辙吧,他日游潭柘寺,定仔细审视一番)
      当下,北京城增高增肥、无与伦比,而作为其靠山的西山也大搞绿化景观工程,圈门以西以南,复建定都阁、广植变色树、大修“京西新道”、整修龙口灰库,风景焕然,尤夏青秋红,蔚为大观。          路通、山变、水变,四方有圈门(370)、中门寺(941)、冯村(977)、潭柘寺(931)四处公交总站,山上多处泉水汩汩常流,则斯地旅游前景不可限量矣。
五、夏绿秋红
     圈门一带,乃京西古道之末端,笔者曾数次探路,发现此地植树造林甚是了得。黄栌树、火炬树、元宝枫、橡树,皆成片成片大规模种植,夏天翠绿,深秋通红,在北京诸山中,堪称后起之秀!假以时日,定光耀京郊。此区域另有两点稀罕,一是泉水,二是“水库”,特别是后者,本为首钢排放之灰水,现在竟然营造得环湖芦苇荡,煞有感觉。

     2013年10月13日,余约伴闲逛于此,爬山路、穿密林、探石殿、望高阁、赏红叶、玩芦苇、喝泉水、尝酸枣,竟于一个阴冷灰蒙之天,玩一个不亦乐乎,实可喜可贺。欣喜之余,忽发怀古幽情,念及文明之火之水之路,零散成文。
     感谢这方山水,感谢同游驴友:晴天、小齐、寿光、轨迹。
老顽童发表于2013-10-17 20:35  
分享到 
赞过
(3518次阅读/75个评论/22人赞过)
    马前卒
    哪里照了老照片啊,不错哦,很喜欢滴
    幻海
    第一张黑白的照片很美,我收了,画速写用,跟你吱个声!
      白眼这也太简单了,怎么也得茶桌上谈谈吧。。。。。
      求一张稍微大一点的图啊!顽总!!  可以联系我QQ可爱
    黑子小黑
    嘻嘻。。哈哈。。我就是路过~!调皮
      勾引站住!门票!
    旅人
    不错!
      那些城门熟悉吧?我选的都是阜成门和西直门外面的,右下角那个就是咱议论过的高粱河、转河、太平湖一带,蛮象江南水乡。
      呵呵呵,,那个香山挂甲塔,那条路,既是去妙峰山得上香路,也是运煤路。
      那些外围的路太宽泛啦,贴那个京西古道系统全图的话,地名都太小看不清,反倒不如选这个侠义的下三路。坏笑
      你这是啥破音乐啊,,,二泉映月向来是忆苦思甜用的,,就是卖炭翁也不爱听,,
      白眼照片版主不带反串管音乐的。抗议无效得意胜利
      不是瞎子阿炳,就是农友闹翻身,,,你干啥啊你,,想念旧社会了,,??
      大兵中国梦,哼哼
    路由
    支持顽总
    有点苦味儿

    很喜欢,很喜欢

    琦奇
    很有分量的一篇游记。欣赏并喜欢!
    大瞥了
    强
      哈哈,这个ID,姐姐是在东北那疙瘩的吧?俺老家在冀东,也这么叫。
      苤蓝疙瘩。又叫。卜留克,芜菁甘蓝
    wuxian9999
    强顽总出品,必属精品。
    老李
    老玩童老哥在你的游记里学了很多知识,谢谢啦
      流汗惭愧。。。。。我这都是随心想,随口说,观众随便一看就得。都是浅浅的东西。。。。。咖啡
    老顽童
    对哦,下次记着,找不到北还找不到小石头嘛坏笑
    在北京找不着北
    想要活物,太费劲啦,为嘛不投一石子,起个小波澜不就正好?坏笑

    老顽童
    呵呵,左上角显空是吧?
    绿荷绿蕊
    这张好像缺点儿什么?
    彭亦飞

    艾玛,什么都木看到,就先听到的这二胡。。想到了瞎子阿炳流泪。老顽童啊老顽童,你咋不放《春江花月夜》呢?至少琵琶古筝也比二胡欢快点点嘛。话说就是看到了劈柴想到了卖炭翁,那也是旧社会嘛。现在的煤窑头,哪个不是腰缠亿贯的暴发户?哈哈扯远了。仔细看完,发现又学到不少知识。走一条路,能了解到相关的文化渊源,那是很有意义的。流汗很惭愧啊,以前就傻走了。。以后得学着点。

    感谢感谢分享!玫瑰

      差劲这就是你的“仰泳”了。《二月映月》深刻隽永,是苦难与幸福、黑暗与光明,比小资的《春》更适合我这篇随笔。至于你说的亿贯户更与此不搭调,依你的话,该是《金蛇狂舞》或《春节序曲》了呢。但这不是我的主题,非是我的菜哦no
      围绕京西古道,其实是很有故事的,完全可作出“茶马古道”“丝绸之路”那样的大文章、大影视。这里有古代、近代、现在,有落后、有发展、有进步,有平民、有官商、有大老板、有洋老板、有剥削、有侵略、有恩怨情仇,有写不尽的岁月风云。
          还有啊,你还是专心挑我文字毛病哈,我的所有配乐都是千挑万选有讲究的,不潜泳怎懂勾引
      白眼都说开始我扯远了的,你还整出这么多来。。。偶当然知道《春》不适合你的主题,什么蛇什么春节之类的就更不搭调了。搞这二胡,太悲切了啊,流泪。。挑个P,我才看不懂别人有否错别字病句之类,何况你连个配乐都千挑万选,写出的东西还不千遍万遍地复查啊?除非每字百元每句千元……呲牙

      看你老挑我配乐的毛病,在此借机作个专题回复,也刚好说下我这方面的想法和态度:

      一、我户外的文字、图片、音乐等都力求有主题、有中心的。

      二、我对配乐都是慎重挑选、反复斟酌的,都是为了配合文字主题的。是我所能想到、淘到的最不坏的

      三、列举部分以前的配乐:

      1、最初写京西这条路线时,配了汪峰的《春天里》,因为我在绚烂秋色中独自一人一整天一路上反复听这首歌,觉得那是对美好时光的热爱和眷恋。这以后,这首歌被翻唱红了调皮

      2、《东猴顶的传说》--《大话西游》,有悠远有苍凉有柔情有浪漫有失落,和我的童话极贴。

      3、《姑娘湖的传说》--《森吉德玛》,蒙古歌,讲述的一个关于追寻的爱情故事,这正是我那童话的主题。

      4、《歌中的草原》--《鸿雁》,蒙古歌,悠远深情,有历史感和纵深感。

      5、《榆之存在》---电影《开国大典》主旋律《红旗颂》,冲锋号开场,一段奔放、战斗、英雄的旋律,也是一种奋斗的历程。这也是我那段散文的主题。

      6、《童话历史》---《长江之歌》,一段回顾、总结、历史感极强的音乐。而我那段童话中,也是通过水、通过江河展开的。

      7、《鲜花遍野,情思悠悠》----电影《骆驼祥子》片首音乐,单弦与多种乐器交替,时缓时急,娓娓道来,颇具故事性。

      8、《海棠怒放,遍野飘香》---山西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旋律优美,感情真挚,热烈奔放,充满阳光。

      9、《暮歌》----一段改编自《草原上的人们---草原牧歌》的管弦乐、轻音乐,优美抒情,表达一种爱的主题。

      10、《七月感怀》---《我们的田野》,儿歌,清新、纯净,一种怀念、希冀。

      11、《恋上海陀》---改编自《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交响乐。徐徐展开,抒情又富于力度,也契合那里的山水花草。

      12、《百灵进行曲》-----《春节序曲》,轻松、欢快,与我之打油诗词民歌很贴。另,两版蚂蚁年会三句半的文字版,也补选了此曲。

      13、《光棍进行曲》-----信天游《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配合我信天游歌词的风格。

      14、《打着快板走晋陕》----节选、复制《陕北说书》前奏,与快板合拍。----本来拟用山曲、信天游这种两地相似的民歌,但恐有字之歌干扰了阅读,故终选无字之节奏。

      15、《绥中行》-----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里面有海鸥海浪的声音,海味十足。

      16、《西游吟》-----节选韩红《格桑花开》前奏,类似火车的节奏,恰是我西游的节奏和心情。本来拟选《雪域光芒》,是因为这个欢快的前奏而割爱。

      17、《漫游名亭园》-----江南丝竹《行街》。这是目前我最让我纠结的配乐,可选且适合的音乐种类、风格太多,目前暂时选《行街》,因为这是江南的音乐,很贴我写的那些亭及故事,二是因为游园,合行街意,三是行街“”在粤语里的逛街,巧合也。

      18、话题《好汉绽放》---三国演义片尾的《历史的天空》,有意将英雄与好汉作个对比,渗透着我对那个话题、对国人性情的纠结和反思。

      。。。。。。。。

      19、关于本篇配乐,我最初非常想淘个单弦那样的曲子,象《钟鼓楼》那样的,带着浓郁的北京味,试了几个都不理想。然后我又试了几版《水牛儿》那样的北京童谣,也不满意,因为比较浅。最后用这个《二泉映月》,其悲是表现以往的国民苦难,但这个曲子并非全悲:6分钟的乐曲,在430秒处将悲演绎到极致的愤和抗争,此后的结尾部分将伤悲转舒缓、甜美而至昂扬上进,表达一种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这个通常被忽略掉),这也是我这篇的主题----奋斗与进步。

       

      发呆表示有点冤。。你肿么看到我是在挑你毛病啊?你是过分敏感呢还是敏感呢?好吧,以后噤声闭嘴很有必要。。难怪很多人当表情党(强鼓掌)。原来害怕某句话口出无心反遭人误解抠鼻

      知道《二泉映月》结尾的昂扬为嘛往往被人忽略掉,因为悲切得听不下去了撒。坏笑你试着放一曲弟死哥,保证嗨皮到底!


      顽童劈柴。。。抠鼻
      索性补了一下那个配乐目录,抽空再整理一下、再把当时未配但适合配乐的补一下。借机梳理、总结下配乐的目的、选择标准、效果评价,出个专门贴再。感谢你的旁敲侧击啤酒,不然我还不会这么系统琢磨!
      1、目的---突出、强化主题,是锦上添花,忌喧宾夺主。
      2、标准1:曲种---首选乐曲,慎选歌曲,因为有词的歌容易干扰文字阅读。
           标准2:曲风---配曲的风格与文风要搭、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尽量与文中的情绪一致
           标准3:大小--考虑到网页浏览速度影响,尽量用小M的版本,或是自己转换一下格式,个人实践:几分钟的音乐,在几M内便可,甚至1M一下,音质损失不大,毕竟配乐是陪衬,并不是让人来游记中欣赏音乐或歌曲的。
      3、效果:配合文字、图片浏览,实际感受三者的和谐度。

      抠鼻貌似还蛮虚心。可惜俺还是觉得你的脑袋太不扎实,经不起拍砖。拍两下就受不了了。坏笑

      飞呀,非也!
      是你不谙拍砖之道:拍砖者,须先吃透别人的脑袋,而后,要讲究拍砖的部位和力度。
      在此也顺便“拍”一下你是如何拍别人的吧(不限于对我)
      1、吃不透别人
      2、抓不住重点
      3、对不上路子
      4、用不对方式:少技术分析,多感性流露
      记住:只要你拍得对,拍得准,拍得舒服,别人会感激;反之,反之!
      坏笑偷笑憨笑拍砖还有拍砖之道道哈。。。。俺们纯属瞎搞乱拍砖,看谁不顺眼瞅空子背后给一家伙,把他搞懵了就跑。。老顽童老江湖老油条四通八达八面玲珑,小女子膜拜膜拜之抱拳抱拳
    尘沙
    要是有时间也跟着顽领队走一圈就好了
      你乖乖捱家劳改哈,好好表现,争取提前释放!加油奋斗
      阴险你懂得。。。。
    叶竹岩
    强
    小六6
    老顽童大哥 能发一下这个活动的路线吗 太漂亮了 或者您什么时候在组织一次 
      哈哈,那边不用啥详细路线,从圈门那爬到赵家洼,上面大路小路多的是,想怎么走就怎么走,那些树林、水库、定都阁看的非常清楚,方向对,尽管走便是。四个方向,均有公交-----圈门(370)、中门寺(941)、冯村(977)、潭柘寺(931)。来去随时定啦。

      有机会俺也想去强

      近在咫尺,说走就走,抬腿便到。下周我可能还去!

      我是新人怕拖朋友们的后腿偷笑

    开卷有益
    可怜没去,很眼馋。。。
      差劲后悔了吧?你要去了,不就也能跟在我贴后的感谢栏中,名垂青史了嘛
      此时,我仍在路上勾引
      已经走了才告诉我敲打敲打
      白眼明天去北坞拍稻田,有兴趣不??
      呲牙才看到,我昨天还去你的网页,没看到你发活动呀。也没看你报名参加什么活动。我报了个京西爬山的活动,刚回来。
       白眼 你也没插秧,还去祸害稻田。。。
    带你去转山

    解放前,门头沟是异常繁华的地方,也是劳动者爱恨所系。每当秋季庄稼收割完了,大家背上小篓来到门头沟“走窑”到春节前的腊月二十几,买上年货回家,一年的零花钱就有了;这是正常的,有很多不正常的,因为门头沟的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多为“鸡窝煤”冒顶、透水的事经常发生,窑工成批的死亡。圈门里有一个著名的万人坑,就是窑下发现死尸拉上来仍在坑里,野狗嚼食以后,尸骨就扔在了那里。所以,民间有句话:“家有半碗粥,不去门头沟”。煤是黑的,钱确实红的,是劳动者的血泪。特别是英、日的官窑,根本不拿中国劳工当人。

      这还只是是民间百姓的疾苦,还有国家民族的灾难,如英国侵略、倭国狂采。前者可怜,后者可恶。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