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福地栗林行
2014年3月1日,值得隆重庆祝的一天,北京,历经一冬雾霾之后,少有的一个好天,乾坤朗朗,万里无云,轻风拂面,清气沁心。
即日,随公子率领下的“山水户外”小分队,穿越了昌平东北山区的兴寿镇至延寿镇,途径下庄、百合村、怀柔九渡河,与小伙伴们一道,把今年第一爬献给了山水、献给了公子。此一路,除一段灌木林小有麻烦外,剩下几乎全在栗树林下穿行,无艰难险阻,无大的升降,山路弯弯,趣友相伴,怎一个惬意了得!
路上,想起之前报名时嚷嚷着天晴便去,八成是真传到老天爷耳朵眼儿里了,故此破例给了个好脸儿,这可是从去年入冬以来少有的好脸儿啊,那天蓝得嘎嘣脆,那风爽得直挠心!看大家欢呼雀跃、心花怒放、PDPD(屁颠屁颠)的样子,整个一“天人合一”!

话说这刚一开爬,山缓林疏,天蓝风静,便突地想起鲁迅先生的《风筝》,于是当即百度出来,念叨给了那片山林: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此一路,无线无筝,却有轻松路线可放风,本来特别适合吼吼山歌的,不料想宅居过久,居然脸皮薄如蝉翼,几次张嘴,竟然都给咽进了肚里,唉,咋整的,咋还宅成淑女了呀!(回来破案:很可能与吃了一个公子凤爪、半盒小蛇面条、一片雪雪酸萝卜、一颗美女糖有关,种种迹象表明:她们在里头作了手脚,下了哑药,下次可要当心了。下次只吃博爱牌饼干!吼吼)

山歌未遂,便诚心访古吧,怎奈,俺们在途中玩耍逗留腐败太久,后面时间吃紧,考虑到昌31路、昌32路公交末班都是17点,而从公路转去延寿寺来回得6公里1个多钟头,只好放弃延寿寺观光请寿,也就只得在网上复习下广告啦,下次,等栗花漫山,香气熏天时,再去探访:
延寿寺,建于元末明初,先于十三陵。民间有“先有延寿寺,后有十三陵”的传说,其延寿甘泉、盘龙松和碧玉佛并称为镇寺三宝。。
(1)寺院四面环山,庄重恢宏的气派中不失清雅秀美
(2)著名书法家贾松阳先生所书的汉白玉“佛”字。
(3)寺内巨大的姿态奇绝的“盘龙松”。盘龙松东南方向相距约20米的小山坡上,生长着一棵令人叫绝的“凤凰松”,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4)古刹西院山间有一眼清泉。
(5)寺院后山现存两座明代的佛塔。

不过,虽几项未遂,好在收获也不少:先是摘了些黑枣、捡了几枚栗子和两个核桃,物不在多,重在味道情趣、收获一路的童趣。最主要的,是真切感受了这个漫山遍野栗树林的“栗树镇”,以前四度去附近的黄花城去西水峪水长城,见识了明朝戍边将士栽下的老树,(号称百亩板栗40古树,当时曾打油一诗:板栗已随秋风去,冬日空余板栗园,栗生栗落寻常事,阅尽沧桑300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想必是那时栽下的和平树、生命树一代代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此造就了这片茂密山林吧。这些栗山多成环状,围成一个个相邻的盆地,围出一块块的风水宝地,故也成了典型的”寿山“,赋予这一带浓浓的“寿”的底蕴:十三陵天寿山、兴寿镇、延寿镇、延寿寺、寿星老儿、一路上的的雕塑、摩崖石刻、颐寿、耳寿,还有一个特象蝙蝠展翅的山,俺名之曰福山,真可谓福寿双全!真真一风水宝地,养老首选!返程路上,想起一首赞美扬州的唐诗来,稍稍改下形容昌平这一带,倒也贴切:“山环水绕福寿川,栗树林下走神仙,人生只合昌平老,延寿山光好墓田。”

(友情感谢青山绿水、心存阳光、xiaosishe等提供的照片)
老顽童发表于2014-03-02 22:05
老顽童,老顽童
旅游生活向前冲
游记丰厚写真迹
多姿多彩更从容
驴友网页问你好
期盼来日有相逢——
这么好的文章也不发个邀请,差点错过了。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哈哈, 您的脸皮薄如蝉翼, 那您闭着嘴, 我们能看到里面有多少颗牙不
还从来没见过栗花, 有机会跟您走走!
看样子是玩美了,是不是强度大。我走不了吧。
第一张照片,大合影右侧后排第二个,拍得不太清楚。
我记得是右转了
我们没坐这个支线,我们啥也没坐,因为我们是走回下庄直接坐的昌31
吃了公子一个凤爪、小蛇半盒面条、雪雪一片酸萝卜。骗吃骗喝啊
呵呵 那不一回事么,吃饱了唱不出来了。
下次跟我来
下次唱不好, 让我们听歌要收费
刚百度了下, 栗子花看着不是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