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坝上百人行
活动距离今天已经一周,好不容易才写完。实在是内容太多了。
回想去年金秋之时,正在加班。贺队拉了一票人去了老掌沟,第二天便在群里大发照片。照片中风景,漫山白桦树金黄,如落日融金,如天舞宝轮。老掌沟尽头,有一硕大石块,堪堪竖在道路中央,远看如仙人脚掌。或许老掌沟由此得名。华北高峰东猴顶,距老掌沟脚程约20公里。
我看到队友发的照片以后,,大为唏嘘,问贺队以后还去否。贺队说此地太美,明年秋天必去,我甚感安慰。到了今年,九月的几个周末连续加班,却巧在第三周不加班,而这个周末贺队发了个大团,两辆车55座,全部坐满,住在坝上,游玩两天。我深知发大团极为操心,而贺队每次都游刃有余,真是令人钦佩。
发车之时,尚有两位迟到未到。贺队让他们打车来追,在前头某个服务区赶上。这次贺队第一次用建群收红包方式收费,颇为方便,比那时九妹从后走到前收钱,颠颠簸簸,找钱要省心多了。到了车行平稳,贺队先自我介绍,将两天的行程细细讲了一遍。然后让队员自我介绍,大家先混个面熟。我也凑个趣儿,和大家分享一下去年坝上的玩乐。
从健德门到坝上,车程超过六个小时。我们七点半出发,基本上睡了一路。待到越过长城一线,风景大变,一路玉米地与土豆田。土豆多已收割,在田里面用红袋子套着。回想起当初扣子说他们去坝上田里面捡土豆,应该也是这个时段。
待到进入丰宁,景色又是一变。马路北边奇山怪石,便是琉璃河范围。过了山群(其实老掌沟和这些山是相连的,在北边),公路盘旋,绕上高原,那便是坝上。两边山上白桦林已黄,极为绚烂。山巅尽是风车。贺队说,去拍照的地方比第二个地方情人谷要好得多。
一 柳树沟
12点半,终于到了,这里叫柳树沟自然保护区。柳树沟并没有柳树,漫山遍野都是白桦林。
贺队提前知会了我们,这里有大片的白桦林,还有很多蒙古包形的小屋。在白桦林中,有许多小的白色的白桦树皮房子,门窗洞开,里面什么都没有。但作为配景道具,还是挺上相的。约定2点钟回来发车。
一部分驴友就在沟口开始野餐,更多的穿红带绿,背着相机,兴致勃勃地进了南边的白桦林。
贴着白桦树皮的房子
我们成群结队地进来,分散拍照,又聚合起来,合照。微凉的秋风吹在我们脸上。
从南山上往北山看,之间隔着一条几乎干涸见底的小溪,如今只剩泥泞。北山荒草已枯,散布着蒙古包式房子。北山的东头对着马路的地方,是怪石崚峋的悬崖。
我和阿小呆跟着人群往里面走,飞燕姐她们一帮妈妈群人丁兴旺,拉着我们一起照相。我拍着人,拍着风景,也给落单的驴友拍照,渐渐穿过了白桦林,上了山岭,又下到枯涸的小溪,穿越后到了北山。有驴友登了上去,可以俯瞰南山金黄的白桦林。隔着马路,更南边的山岭上是更多的白桦树,如同蔓延天边的野火。
我们登上悬崖俯瞰四周,东与南皆是金光闪烁。在美景之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到了差不多的时间,后面的大部队隆隆开来,我们便随之绕崖而下。时间刚刚好。
二 情人谷
柳树沟往北往东,车行半个小时,便见一牌坊,上写“情人谷”。去年这里尚未有此路标。
沿去年老路深入,风景迥异。固然有骑士飞马而过,北边一片茫茫荞麦地已经收割,剩下一片去了头的麦茬,黄去天边。
一路东行,见山谷里在放牧绵羊。那北山顶上灰云一片,亦是羊群。
情人谷山虽然不算高,也有两百余米。登山看景,才发现下午是逆光,南山皆无可看。于是下到白桦林里,风吹云动,阳光间或倾泻而下,捕捉人像十分困难,但偶尔也能出好片。
情人谷山峰之东还有更高的山峰,部分驴友登顶后从道路北侧栅栏后的白桦林下山。
三 闪电河与坝上的扎拉营村
回到车上已是五点半,太阳濒临落山。不过一刻钟,车到了村边。下车则看到村中村民赶着前蹄被绳子拴着的年轻马走过。
翻过栅栏,便是牧场,百草已然枯黄。闪电河此时干涸,风景大不同于去年的夏天。走了一遭,大约是与去年有所对比,感觉平庸。多云,落日之时没有霞光。
溜达了一阵,贺队带着我们上车,不过五分钟就进了村。我们住在村东头的一家旅馆里。先分了房间,我和克格勃两个人一间。这个旅馆有热水,有信号比较差的wifi,收拾完了,将近七点,就在这里吃了一顿晚餐。或许是运动过后,胃口还不错。饭后便和阿小呆在村里转了一圈,买了鞋垫和沙棘汁。
店老板说沙棘汁就是刺梨。喝着感觉口感不错。但后来才知道,沙棘虽然也是多刺灌木,但并不是刺梨。
相比去年,村里的道路拓宽了,处处都有灯火。村南的小山的上山小路,便在灯光中呈现,而不像去年那样必须摸黑上山。我们登上小山,看到新月如钩。四方有云,星星稀朗。但抬头看去,星星极多。
随着夜深,天空中星星越发多,此时村里爆起了烟花,但并不多。先前问村里有没有孔明灯,却回答秋季防火,已经禁止销售。
尝试了一下本地制作的干牛肉,味道还可以,100元一斤。
回到住处,在厅里稍微等待。克格勃回来以后便进了房。屋内简单,白枕白被白床单。轮流洗澡,水温尚好。
四
从东猴顶到老掌沟
次日五时起床,半小时后吃饭,六时出发。发车时天边一抹红,尚未日出。车行至某山下,皆下车。渐次登山,感觉靴子空,打脚,行走不快。阿小呆先行。
到了第一个垭口,贺队在此稍候,告诉大家正确的路是沿着山平走,南行,翻过南山,则一路下,入山谷,最终到老掌沟停车处。山谷之中,多刺梨。此行共二十一公里,若从左手上东猴顶,登顶之后还要返回垭口,则行二十三公里。往东猴顶路较陡,来回需多花一小时。我打电话问阿小呆情况,但不通。因靴子缘故,不宜走东猴顶,便沿正路前行,行至前方山凹,回头见东猴顶下黄叶灿烂,但高处皆黄草坂。面前有一碑,南山皆松林。前队已登顶,翻过山那边去了。我在队中部。
到此处,便折往左手,东边的松树林。
队中强者,有背娃娃前行的。而另有一队自山下来,前队有一孩儿,年方十岁,自云四岁开始户外,已六年了。
翻过山梁,遇见鱼儿米特一众,酷鼠大哥正在拍摄白桦林。此处有一垭口,往左入松林,直下沟中,见沟中秋叶黄红错杂,斑驳美丽。又有凉风习习,体感极好。
山谷中有干涸的溪流,沿溪行,遇尔雅,边聊天边赏景边前进。用手台呼叫后队,得知阿小呆与收队董超同行,方才放心。
山中有一种树,高,红果,如下图。贺队大百科说,这叫花楸果,味道苦涩,是一种中药材。
山谷左为白桦林,右为悬崖。悬崖上树木点缀,十分美丽。谷中多见奶牛群。
至七公里处,见鱼儿酷鼠等驴友在溪水边煮汤休息,我也在那边稍息,等后队。但不知何故,并不想喝汤。
歇息一阵子,后队已到,与阿小呆复合。后有董超牧木我就是我等。
夹沟皆山,斑驳陆离。
结伴前行,溪水越发多了。奶牛也越来越多。
前行路上见一草坪,能聚千人。远方高山,白桦林如河流泻下,满目流金。由我就是我组织,后队数人在此合影。
山谷之中,多见灌木荆棘,上有球果,大小如小指头,满是刺,即贺队所谓刺梨。此果入口牙咬不刺,却极其扎手。若要快速采摘,须借助剪刀。初,入口嚼碎,吐出废渣。后才知可咬破,用手挤出,如挤牙膏。内有小子,小于芝麻,果浆橙色。此果味道甚甜美,独特,微类似乌泡子,和沙棘的照片完全不同。这种野果很奇怪,采摘扎手,在嘴巴里嚼却不扎嘴。大的如小枣,小的如小指甲盖,和在网上照片上南方产的刺梨颇有不同。到底是不是叫刺梨,我还是持保留意见。这种果实的收集方法是:用剪刀剪下来,用矿泉水瓶子贮藏。
前行奶牛更多,堵塞道路,复前行,据说有人拦路收费,但我们没有遇见。又见有人骑摩托或开车进来。
前行至一大弯,路折往西。沿溪行,两岸高山,秋意正浓。偶见村人骑马,领数游客骑马而进,说租马游山六十元每小时,大约三四小时。
骑马山民采摘了树上的花椒大小的红果吃,我们也尝了,口味酸甜而面。贺队后来告诉我,这叫山丁子。
山溪流过,需要多次涉水而过。偶尔有汽车开过。一行风景皆好,唯鞋磨脚,行走不便,多蒙众人照顾。
到终点,我止步,其他人前往七八百米外谷中大脚掌。后看照片,光已弱了。发车之时,正在五点。
后问阿小呆,为何第一次山行能如此驾轻就熟,则答年少时专攻长跑,虽长久不练,尚有底子在。又最近多去健身房,故而一路不甚费力。令我汗颜。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便是如此啊。
**********************************************************************
画外音:
此行虽然顺利,风景也好,却发生了一件意外。
这次发队,约了两辆车。因为队中人速度不同,便约定某师傅的车先开,另外一辆车后开。计划第一辆车三点发车,却有一众脚快的两点半就到了,跑车上坐着。但还差一个人的时候,那师傅突然发车走人,贺队没叫得住。这样一来,两辆坐满的车,却空了一位走了,怎么回城呢?令贺队特别不高兴的是,这种事已经是第二次了。这个师傅的人品有问题,真是不可信任。所幸贺队办法多,后来几番波折,才将这件麻烦事儿搞定。
*********************************************************************
驴客之中,多有将山行当马拉松来走的强驴。而放在这样的路线里面,未免有焚琴煮鹤的嫌疑。两点半的时候,正是阳光煦暖,愉快拍照的好时机。急匆匆回城,又为哪般呢?
后来听说先走的那师傅为了省钱,只肯走国道,又遇到堵车,回城十分辛苦。从微信中看,他们回城的时间,大概比我们早一个半小时。而我们却在这醉美的秋山中,多享受了两个半小时的光阴。孰赚孰赔,不言也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