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旅行||铁索赵杲观
晋北旅行||铁索赵杲观
我承认对靓丽的风景图片没有抵抗力,明知道用了滤镜的科技狠活儿,还是心向往之。
入住代县精品酒店的三楼。乘电梯时,看到了电梯间挂着当地旅游海报,赶快用手机拍下来。原来代县除了大名鼎鼎的雁门关以外,还有一处叫赵杲观的旅游景观。图片上的赵杲观很独特,在高耸的、凹进去的天然峭壁间,建有六层高的宗教建筑,很像将一座佛塔被镶嵌进了峭壁里,毫无违和感。外墙被粉刷成了深红色,在周围暗色的崖壁衬托下,这样的景观无疑是个显眼包。直到我去了赵杲观才知道,图片上宣传的静怡,但我却体会到了几分惊悚。
小D查了字典,告我:赵杲观中间的汉字,读gao3。音如同《说岳全传》里的大将牛皋的读音。唔,能登上宣传资料的景观肯定不一般。吃完晚饭回来,就向前台的服务员咨询:赵杲观有大交通么?
前台答:那儿正在修路不通车。要去也只能打车。
我瞪大眼睛,什么路要断交通来修?
从雁门关回代县的路上,我又问中巴司机:赵杲观,现在能去么?
司机想了一下:去不了,在修路呢。
中巴停在代县最繁华的景观大道附近,小D和我都下了车。往北能看到代县中心区的一处高大牌坊,上书“沱河带绕”,当然是后建的。从路边买了桔子,剥来吃酸酸的。小D看到路边小店有卖当地特产黄酒的,进店铺去咨询。溜溜达达,很快走到古城中央的大明朝修建的“边靖楼”,当地人叫它鼓楼。气势雄浑的门楼四檐三层,为古代军事瞭望使用。北面挂“威震三关”、南面挂“声闻四达”。我按照小D的身高推测了一下,结果那牌匾上的每个字,都有其三四个身高那么大。
代县古建保留完好的,只有这座建筑了,上面木结构的罩漆,随岁月流逝早被剥离干净。远远望去它呈现出暗灰色调,像一张落满尘土、饱经沧桑的脸。摄人心魄。早起因为急着去雁门关玩,没带吃喝。此刻已是午后一点半,赶快找了里面吃饭人挺多的削面馆闯进去,热气扑面,桌前的每人都抱着面碗在咀嚼着。小D也饿透了,要了两个卤蛋、两大块酱汁豆制品。两碗小肉刀削面,跟着全屋的节奏呱唧起来。
温饱解决了,我心满意足的出了饭铺。刚好看到路边有辆空出租,上去就问:去赵杲观么?
司机年纪很轻,看上去高中毕业。下巴还没有一点胡茬,他说:可以去。
这一回答让我有点懵圈:能去,就付清车费;中途修路折返,就付半价?!
车子开动,最终将定一百元往返加等待。看到山区的公路边,有几处人去楼空场所。司机解释说:那些铁皮房子以前是铁矿的采矿入口。那些矿老板都很富,但矿井每年都要死几十口人。又说:矿老板有了钱就修庙、盖学校,并不是铁矿老板热衷公益,而是政府的摊派。赵杲观的修复工程就是矿老板掏钱修建的。
我事先查了赵杲观的具体位置,它在代县正南二十余公里的大山中。代县地形实际是两山夹一盆地,北边是雁门关的大山,南边五台山的群山。中间正好是东西狭长的代县。
出租车从公路拐进赵杲观的山门,又开了一段路来到赵杲观景区的停车场。售票口的屋子没人,收票处的扎机也空荡荡。正当我们要硬闯的时候,身后路边的三层楼里冒出一个花白头发的脑袋,大声吆喝着我们,跟着蹒跚下楼,监督着小D扫微信付清大门票。
过景区闸机,一路新铺的石条路缓慢爬升。时间到了午后三点,不能再耽搁了。斜阳浓烈的光线,把西向的山谷,映得明亮。我催促小D着快走,自己也走得后背冒汗。诺大的景区,此刻没有一丝人迹,树木山石擦身而过。枯藤老树昏鸦,在几分心悸中,我挪动着脚步。景区已经半荒废,悬崖边的木栈道大多糟朽。这里的景观分布零散,要不断地查找,而景区指示牌的墨字,因为年久被风化的看不清楚。小D和我乱闯一气。走到一处叫天台寺的山门前,红墙碧瓦的山门很有特色,但寺院内传来一阵狗吠。我谨慎起来,不愿再往里走,小D也止步不前。商量了一下,先去看其他景点。走上破败的木栈道,木栈道四通八达,但走起来吱吱呀呀的响。我想走木栈道去看远处几十米高的峭壁的一处天然砖砌崖居,它在夕阳的映照下异常清晰,门窗俱全。这里就是先人修行的地方啊。仔细看,那处崖居附近垂下一条百米长的铁索……我纳闷古人如何上去的。
我实在匮乏继续攀登的勇气,只好原地折返,去寻找酒店电梯间宣传画上的景观。小心翼翼的从木栈道折返,突然看到远处天台寺的院中,站着一个人,虽然因为太远看不真,我不顾所以的扯开喉咙:把——狗——拴——住!
对方在风中含混的传来声音,无法分辨是讲了什么。重入天台寺山门,跨过二进门,正面台阶上立着一位面容和善、躬身而立的老僧,身后是规模不大的宝殿。而他右手不远处的山崖,我看到了朝元洞——不错!正是精品酒店电梯间悬挂的旅游宣传上的景观。哇塞,原来真的和图片是一摸一样嗷。为何找了半天没找到呢,皆因赵杲观这处景观被巍峨的岩石包裹住,不踏进天台寺的二重门,从外面是根本发现不了的。
所谓天台寺,就是指赵杲观,而赵杲观还有一个别名叫朝元洞。哦……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朝元洞的地基建在崖壁处,砌有数米高的砖墙平台。再往上就是巧借山崖修建的七层小楼,每层都玲珑剔透。我仰头朝上看了看,就迫不急待的往里走。朝元洞正面有三个瘦高的弧形门洞,两侧的门洞各保存了一通盘龙额首的石碑,中间的门洞上方石门额题写了“朝元洞”三个描绘成金色的繁体字。
我简单招呼了一下小D,就迫不急待的走进黑洞洞的朝元洞,迎接我却是一堵墙,里面很曲折,仅仅够我容一个身体能挪动。左转右转,来到一处垂直的石洞下方,仰头看头顶十几米高的上面,透着磨盘大的一团亮。手边是一条铁索,摸上去冷冰冰的,铁索链每隔一段会有一个大一点的圆环铁索,我吸足一口气,奋力往上。后来才知道大环是用来脚踩的,而我当时笨笨的只知道用扯着攀着铁索爬,脚踩着光滑的崖壁用力。爬上了第一层后,很开心从窗口看院子中站着的僧人和小D,他们都仰头看我,老僧鼓励说:继续往上。
我一看周边,仿佛来到了一个放大了的小佛龛中,小屋子地面为木板搭建,中间供奉着宗教的人物。这里面积不过几平米,靠一侧架有木梯子竖着通往上方。上方是一处方形的木板口。再往上攀爬,腿哆嗦起来。提心吊胆的爬到最高层,凭栏远眺,夕阳照进眼中。这一刻,心情愉快。窗边崖壁上,看到大清朝客题字,工整小楷珍本。字形间架俱佳。因为有屋檐遮挡,墨迹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依旧鲜艳醒目:
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初七日,山西代州陽明堡(周边村名,后同)賈席珍、馬橋村張開第、劉家(墨)村劉積善、陳家堡陳維祺、陳秉懿叩拜。
从朝元洞出来,我浑身上下都是灰土。小D没敢爬上去。老僧热心的给我们讲解赵杲观的周围景点。可惜时间太晚,也只能看朝元洞这一处奇观了。小D与老僧有缘,交谈中得知老僧来自五台山,今年六十五周岁,在这里自己修行。小D素有佛缘,谈得高兴,随喜百元钞票。老僧引我们去了边上的僧寮。
宽敞的房间充满了生活气息,温暖的小屋坐下,老僧要沏茶倒水,我忙止住,无需老僧烦劳。仔细看墙上的一幅毛笔字,内容无非是记叙日常佛家功课。惊讶老僧的小楷书法造诣,绝佳。小D找了一把圈椅坐下,我立在墙边,老僧慢条斯理的跟我们谈话:赵杲观最原为道教圣地,北魏时期佛教香火旺盛起来。这里素有“雁北(雁门关北)悬空寺,不及代州(今代县)赵杲现”的说法,因为天台山峰峦迭障,隐藏着数座天然石洞,洞洞皆胜境,春秋时期就有隐士在此结庐。你们可以去山的另一看看,那里罗汉洞,堪为深山洞窟一绝。
我解释说:今天时间来不及了。
老僧并不强人所难,起身送我和小D出屋,屋外的光线弱了,日暮将近。老僧补充说:赵杲观的名字来自民间传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大夫赵襄子,为向北扩张领土,将他的姐夫、占据代国的国君骗到夏屋山绞杀了。赵襄子的姐姐听到丈夫被害,便摘下头上的笄子自尽了。代国丞相赵杲一看国破家亡,便带领臣子及逃出来的国君姬妾,躲入天台山隐居起来。后人怀念赵杲的好生之德,就乃以赵杲观为名,将天台寺和其它一些道观统称为赵杲观了……
出租车在景区门口等着我们,恰巧遇到一位面容俊秀的中年女子,迎面捧着束鲜花和时令果蔬进入山门,与我们走了一个对脸。我奇怪黄昏还有香客来么?小D在停车场看到她的车,已经蒙上了黑布。出租车一走,硕大的停车场就剩一辆车。
小D在匆匆返回代县的出租车上,兴冲冲的讲:等春暖花开再来这里一趟吧,山里凉爽,还能看满山的桃花。
我不置可否。
-
-
2023-12-16 10:51丁香花开山西代县古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阴山北去三千里,紫塞南来第一州“。边靖楼声闻四达高大壮观,气势恢宏,滹沱河带绕古城。赵杲观是被人们忽略的景点。两次向当地人打听,几乎不可能的事儿,偶然的遇见出租车小哥,打开幸运的天空。赵杲观始建于北魏太延年间,因纪念春秋末期代国丞相赵杲而建。被誉为“三晋第一观”。赵杲仙观,藏于深山,松林静默,巨石林立。“朝元洞”独一无二,镶在悬崖绝壁上石缝里的道观,唯有一道长常年在此修炼,默默守候这座千年道观,心生无比敬畏。恍然间木栈道通幽处,空灵中入仙境。冥冥中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回复
-
-
2023-12-09 21:51伊森Eason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