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万历年间,浙江海宁人王士性曾在河南等地做地方官,他周游全国,见多识广,曾有记录各省地理风俗的《广志绎》传世。在提到当时洛阳邙山盗 墓情景时,曾说“洛阳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虽如许,盗 者尚能以铁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味)则发。”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盗 墓者使用的铁锥可深至地下数丈,并且能带出地下器物的气味,凭气味发掘显然比先前直接用铁锹开口有了进步。但明显不足的是,只有铁锥碰到地下金属器物时才能通过磨擦产生并带出气味,这种气味自是相当微弱,若无嗅觉灵敏和相当经验者是难以据此寻出蛛丝马迹的。倘若铁锥遇到瓷器、漆器等陪葬物品,几乎无气味可嗅。而一旦地下墓坑为泥水所浸,即便是嗅觉异常灵敏的猎犬,恐怕也只能干瞪着眼,望锥兴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