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的梦想之一就是能做一名探险家或者是特种兵,这样能够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真切地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每一处微妙。
早有这样的想法,要坚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磨练意志,同时也是高强度、高压力学习生活下良好的放松方式——穿越亦或是徒步亦或是毅行(ZJU的称法)是非常好的磨练和减压的方式。当然,我们是非专业的安全的行走,这是前提。
真正希望养成并落实这样regular的习惯是年前和沈、麻以及数位人文学院的教授们一起从杭州吴山广场到老和山的经典穿越(鸟飞距离25公里)。这一路不仅仅是队伍向前的快乐,指点江山的豪迈,还有挑战极限的疲惫与酸疼。更多的是来自于这些年近半百的教授们(其实也不老)的感动和震撼——每日晚上十一点入睡清晨四点起床专注于学术,周末积极组织参加穿越活动锻炼身体——相比之下,我们年轻一代显得如此慵懒:假借自己忙逐步减少甚至取消锻炼身体的时间;宁可坐在电脑前,也不愿出去运动;宁可非常不愿意地去自习或工作,也不愿意去洒脱地忘记忧愁;宁可抱了健身卡去室内也不愿意去室外体验和感受。
我们,有时候,会越来越慵懒地把自己当回事儿,而这不是我们应该有的心态。我们应当洒脱与豪情并在。
ZJU一年度两次的毅行(trailwalk)亦早早激发了我对这种“靠毅力行走”的运动的热爱——这不仅是亲近自然,还有感受团队、体验文化、磨练意志。更有,也是最重要的,强大的身体和不畏生死的意志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必然前提。
PKU的登山队有太多的规矩和冒险,规矩来自于每天的常规训练,在每天繁忙的学习和工作的时候,这样对体能的提高是否有效尚待商榷,并且有些时候太流于形式——当然我没有参加过,只是根据听闻猜测;而冒险则来自于新闻报纸的各种报道,他们试图挑战高难度,可以造遭遇困难的时候还要耗费如此多的社会资源去寻求帮助,某种意义上说,少了点自己对自己的责任感。也是因为这样在某些程度上也减少了出行的乐趣和动力。当然我的认识不一定正确。
非常机缘巧合,在我兴致大增希望走大觉寺-阳台山路线准备攻略的时候,搜到4011俱乐部的出行消息,迅速和老B联系,说希望加入一起出游,老B不问其他不强调规则就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从此,我们也慢慢学着跟着队伍前行。十分感谢。
3月20日,王平村(王平煤矿)到门头沟圈地的穿越是第二次常规徒步,第一次的路线是大觉寺-鹫峰-阳台山。
3月20日早上,5点10分的闹钟迫使我从床上弹起,窗外漆黑一片。洗漱、早餐和热水完毕后,穿上外套背上装满食物的登山包(还不改春游零食王的习惯)迅速出发。5点45在万柳中路南口很快就遇到一辆539到巴沟地铁站,途中给月瑶、静静以及静静的若干同学还有老麻发消息,让大家抓紧别迟到。10号转4号线再转1号线,换乘上一号线时看了表时间是6点48,在西单接月瑶忐忑的电话,“路上都是沙土的味道,还能行走么?”我答,“没事,专业人员带队,跟着就是了。”7点20达到苹果园D口的物美便利店门口与大部队会合——当时一出站就被震惊了,有好多好多穿着冲锋衣的专业团队也都在准备走这条线路,也在这个扬沙天,目测估计有200多人。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也算见识了这股从北走来的MINI沙尘暴——只听耳边风声呼的一起,远处沿着马路吹起的一阵黄沙扑面而来(声比形先到,说明是风速不及声速么?)由于静静以及若干同学错误地估计了苹果园地铁的距离(6点才起床!可恶,我这么早起……)我们没有跟着大部队的前队先走,我作为后队和老B一起等这些小公主们。八点左右我们上了一辆塞满专业驴友的车追赶前队,一般状况下应当乘坐的的一辆9字头车。
车一路向前,沿着永定河的下游河谷向北开,西侧就是门头沟区,东侧就是永定河,在北京城我还真是很少看到这么浩淼的态势。一个小时后,差不多是9点10分到达王平煤矿,一下车便是满路的黑煤水,可怜穿了一双白色运动鞋的文文同学,一下车白鞋变黑鞋,然后大喊一句:“呜呜,我以为这是春游——都到煤矿区采煤了。”
由于风大,我们没有走山脊路线,选择山谷路线,两边的山为我们挡着大的风沙。除了个别风口见了大风外,其他大概也就在4-5级左右。我们在第一个休息点与前队集合,集中后大家互相介绍认识一下,清点全队人数27人,同时强调纪律,保证一个都不能少。
在山谷一路暴走的途中,天空还飘起了小雪——为萧瑟的山谷带来了冬天的灵动与美丽。并且,这样的雪花带走了天空中漂浮的黄沙,雪后的空气显得愈发清新。
就如人生,不会永远在谷底行走,总有上升与下降。
在经历了一段避风港之后,我们还是了缓慢的爬升——注意,这里的爬升是夹杂着大风、飞雪、积冰、枯木还有泥泞的单通道小路的爬升。27人的团队串成一队直线往上走,男女相间而行。这一路,真全是生与死的考验——对许多新手来说,这无疑是当头棒喝迅速来临的下马威。山路只能够一人上下,超队、并行基本不行。道路沿着山体曲折上升,所以永远有一侧落空,是悬崖!而悬崖下就是我们刚才享受美妙的避风山谷——当时,我想的仅是避免跌下去的问题。现在想的是,转到人生也是一样,越是在上升期间越是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步步为营,这样才不会再次跌到谷底,摔得很惨。
这次爬升,几乎每一位队员都是手脚并用,老驴友在难的转角口负责打点接应。当有大风吹来时,大家全体下蹲贴着山体;当风过去时,快速穿越。道路泥泞,踩稳抓紧和心怀忐忑都是通向胜利的好方法。这一路的攀升所带来的恐惧、刺激、欢乐和友谊……
这里,还有老驴友命对我们的评价说“业余的装备,专业的体能,尤其是某些同志,走得简直是牲口一样……”直接被雷死在山里了。
之后下山的道路因为是向阳面,稍有积雪化后的流水,自是顺畅到一马平川。
在攀爬另一处山前,大约是11点半左右,我们选择一废旧的煤矿管理处作为午餐地点。破旧的房子,满地的灰尘和残砖短瓦,我们早已顾不得这么多了,开始进食补充能量——当然这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大家都可以share零食,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春游。而我早已没有了处女座所谓的装着门面的“洁癖”,还是填饱肚子要紧。
午餐完毕,大家又是一路向上攀升,不过这是阳面的山,无甚积雪。中间还经过几户人家,在山沟里养羊为生——这也不失为一种人生状态,策羊奔腾,笑看人世繁华。然后我问一老驴说:这是北京户口还是河北户口呢?大家一阵瀑布汗。
沿着顺时针的山势,我们准备下山,阴面的下山路线自是一路积雪,穿着NIKE旅游鞋的文文和静静直接是滑着下来的。小时候的课文写“雷锋叔叔一步一滑地搀扶着老大娘去火车站,做好事不留名”。我当时不理解这“一步一滑”的概念,现在总算理解了。——由此也可见NIKE的旅游鞋是多么的不靠谱,尤其是代工贴牌之后——所以还是支持民族产业。(关于外资控制中国产业链的问题,请大家参阅郎咸平的书,还是不错的)
之后是一片开阔的大地,山势极佳——如果当年明朝皇帝让我看地势的话,我想这一片应该on the list。主龙清晰、案台、左青龙右白虎的态势明显,前路开阔,一览江山无余。
而这时这样的地势,在我们要走下去的时候,遇到了两段难路,一段是乱石头堆的30米下降,后人一个踩空很可能把石头踩到前队的头上!
第二段路呢,就是天梯,巨石,75度,半只侧脚大小的台阶,雨夹雪的台阶面,高度难以估计(70米),没有扶手。——但于我,仍旧是体验。
在这两次苦难后,之后的道路都是盘山公路,由于风大,我们提早下撤了。四点一刻左右,到达公交车站——门头沟圈地,370到苹果园地铁归来。
一上车,几个女生就死死睡去,这就是历练……但是,我们都成功了。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感想另说……此文留念用。文中描述不准确之处还请大家指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感谢的话不赘述,但尤其要感谢的人还是要列举的(排名不分先后)是 老B,疯哥,兔子,命,沉思的胖胖,山鹰等等俱乐部的成员,还有几个我叫不出名字的老人们。多谢了。~也非常开心能够结伴同行,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