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斋

懂得选择,学会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

读书以厚德,博学以睿智,多艺以快乐,坦荡以自在,勤奋以成事。

喜欢孤往独行的户外,观赏大漠炊烟长虹落日美景!

3G(GE、GM、GPS)、3S(GPS、GIS、RS)科技应用研究。重点在环境变迁,太行八陉人文地理及自然地理研究,太行山脉中南段障石岩地貌地质研究,汾渭堑谷地带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的研究。 半公开圈子
圈主:博雅散人
成员:82人地域:全国
类别:读书
标签:
返回讨论区有关“突厥考古研究”学习笔记 0个回复
博雅散人

有关“突厥考古研究”学习笔记

突厥是铁勒的一支,铁勒即战国、秦汉时期的丁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敕勒,又名高车。

一、突厥的族源和历史概述概述:
公元5世纪后半叶,隋唐的主要精力放在南部的统一上,突厥崛起,成为北部草原的霸主。当时铁勒分布在大漠南北,东起贝加尔湖,西到中亚,共统治着四十多种不同名称的部落。因姓氏而别,总称铁勒。突厥是其中一部,号称九姓铁勒。

1、突厥的兴起和突厥汗国的建立
公元5-6世纪,匈奴衰落、鲜卑汉化,突厥趁机兴起。突厥的起源地在叶尼塞河上游,以狼为图腾,包含是个氏族,处于母系社会时期。后越过阿尔泰山脉,到达高昌北山(博格达山),经济主要以畜牧和炼铁为主,生活逐渐富足起来,社会类型进入父系社会。公元5世纪中叶,柔然征服了高昌,突厥成为了柔然的种族奴隶,被迫前往阿尔泰山南麓(金山),被称为锻奴。公元487年,铁勒的副伏罗部造反,从漠北西迁到吐鲁番盆地,建立了高车王国。此后,铁勒与柔然进行了30多年的斗争,终于取得完全的解放,在这个过程中,也促进了铁勒的畜牧业和连铁业的发展。突厥与中原王朝发生关系是在西魏大统八(公元542年)西魏遣使访问突厥,十二年土门阿史那合并铁勒各部五万多户,力量更强,向遣使贡献房屋,通婚和好。

公元552年春正月,土门大败柔然,柔然可汗阿那环自杀,土门便在北方以漠北为中心建立起突厥汗国,自称伊利可汗。自其弟木杆可汗,打败了北部的所有少数民族,东自辽海以西,西到里海,北到贝加尔湖,南到黄河北岸,皆属突厥。突厥政权建立不久,土门之弟室点密统帅十大首领,带兵十万攻占了西域各地,自立为可汗(562——576),建都库车,形成了半独立的政权。公元581年,隋朝开皇元年,它钵可汗去世,突厥内乱,立了五个可汗。开皇三年,岁发病大败其中最具实力的沙钵略可汗,突厥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岁末唐初,东突厥在始毕可汗的统治下,日渐强大,曾率数十万起兵围困隋炀帝于雁门。唐时,也曾不断侵扰唐境,围困长安。颉利可汗即位(620-630年后,内部争斗不已,贞观2年(628年)东突厥数十部落归附唐朝,四年,唐太宗派六路大军灭亡东突厥政权,唐将其地分为六州,社礼定襄都督府和云中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管理。西突厥政权在射匮可汗(611——618年)和统叶护可汗(618——628年)实力最强,中亚西域皆受其管制。统叶护可汗死后,西突厥分为东北部和西南部,各统五个部落,相互争斗,自立可汗,实力大为削弱。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夺取高昌,设置西州和安西都护府。642——648年,占领天山北麓,设置龟兹(库车)、疏勒(喀什)、于阗(和田)、碎叶四镇,后归安西都护府管辖。唐高宗显庆二年俘获了沙钵罗可汗,显庆四年(659年)剿灭了西突厥政权,在突厥故地(巴尔喀什湖东南到新疆)设置昆陵和蒙池两个都护府。


2、后突厥汗国
唐灭突厥之后,于公元641年,从夏、胜二州迁十多万突厥渡河而北,居于漠南,即呼和浩特一带,设置单于大都护肤。高宗公元679年,突厥反,一直持续到681年。骨咄禄率领700人反唐,后聚集了大量的部族,在黑沙城称颉跌利施可汗,公元682年在漠北设立牙帐,建立突厥政权,史称后突厥。

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骨咄禄私,其弟默啜可汗即位,拥兵40万,进兵西域,疆域渐大。公元708年,唐朝建筑三座受降城。默啜死,骨咄禄之子阙特勤纠合旧部杀即位的小可汗,拥立其兄默钜为毗伽可汗,自掌兵权。这个时期,虽然苦心经营,但日落西山,已无可挽回了。473年,毗伽可汗去世。突厥内部纷乱不止。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率部消灭了后突厥政权。突厥各部大多归附回纥,少部归顺唐朝,还有少部远走西亚。


3、突厥的经济生活
突厥主要从事畜牧业,骑兵发达。

4、突厥的奴隶制
突厥族是从摆脱柔然的奴隶统治见过的,但实行的还是奴隶制,其奴隶人口大多是在中原北部俘虏的汉族人口。

5、突厥对征服的部族的统治方法
1)派土屯统领:室韦、契丹、西域各族
2)征收赋税:
3)征用兵马和军用物资:

6、突厥的统治划分:
可汗——特勤(可汗的子弟)、设(其他部落领兵的将领,东部称为突利、西部称为达头,突利设的牙帐在幽州之北,达头设的牙帐在五原之北,两设之间,今额尔浑河上游就是可汗的庭帐所在)。叶护处于可汗和设之间,各级官员后来发展成28各等级,由贵族担任,世袭罔替。

铁勒——突厥的考古学文化:

公元6世纪中叶,突厥兴起于阿尔泰山南麓;
公元546年,建立高车王国;
公元552年,东破柔然,建立突厥汗国;
公元567年,联合撒珊波斯灭到厌达,达到鼎盛。

蒙古高原的突厥古墓,主要有三种类型:
1)内蒙古地区发现的突厥遗存,从巴彦淖尔到锡林郭勒,阴山北部,分布着大量的石板墓。从外表来看,一种是以是以石块围成长方形的边框,以片石堆积而成,大小高低不一;另一种以立石砌成工字型边框,大墓前立有石人,简单雕刻,石块下有生土,土内有少量的烧骨和炭灰,很少有遗物。
2)库德尔格类型的图掘墓,分布于阿尔泰至图瓦西部,流行时代在公元5世纪到8世纪上半叶。1924-1925年,苏联学者发掘了库德尔格墓地21座墓葬,因此命名。单人葬,仰身直肢,无葬具,头向南,上有椭圆形平顶积石,殉葬有马,遗物有弓箭、腰带、马鞍、马镫、铁质长剑短剑、耳坠、彩色玻璃或宝石串珠,银戒指、红铜戒指、衣服,刻像有狩猎图和人马图像。
3)石人石围栏墓: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和图瓦地区,蒙古、新疆、内蒙都有发现,6-8世纪流行发现。突厥可汗的陵墓就是这种形制。一般为正方形,石板竖起,形成围栏,高0.1-0.5米,有大有小,铺有小块岩石,东方立有石雕人像,有的还列置柱形立石,俗称杀人石。石围栏墓积石下,就是生土,偶尔可发现一些羊骨,马骨、倒、箭簇、炭灰等。石围栏就是祭祀死者的场所,石雕人像也可单独树立,大多是男性,刻划有精有粗,呈现蒙古人种的特性。这些发现反映了突厥人的葬俗,尚武,耻于病死,死后,要择日将尸骨与衣服、用具一并焚烧,待季节更换,才选择墓地埋葬,以积石修筑坟墓,立人像,根据平生杀人多少立石柱多寡。

突厥皇室及贵族陵墓
1)第一突厥汗国陵园:蒙古国
2)西突厥尼利可汗陵园:新疆昭苏特克斯河流域
3)第二突厥汗国陵园:拂云堆是突厥的圣迹,唐在这里设中受降城,在现在的包头市,拂云堆的台基与哈拉和林万安宫、窝阔台春季行宫的中央台基形制相同,生动反映了草原民族的文化传承。东受降城在托克托县,单于大都护府在和林格尔土城子。现在考古发掘与历史文献有冲突,北魏的盛乐更可能是在托克托,即汉代的云中古城,因为那里出土了很多北魏的生活遗迹,而和林格尔的土城子出土的器物却是东汉时期的物品,存疑。1912年,芬兰探险队在蒙古国西部施维特山发现了一个突厥陵园,据考证应该是阿史那骨咄禄的陵园。骨咄禄仿制唐陵,积土为陵。

唐代的陵园建筑方式有两种
一是依山为陵,如昭陵、乾陵、泰陵等14座;
另一种是积土为陵,有献陵、庄陵、端陵和靖陵。

第二汗国与第一汗国陵寝制度有很大的区别:
1)第一汗国以苍狼为图腾,第二汗国以白鹿为图腾;
2)第一汗国以粟特文为官方文字,第二汗国以鲁尼文为官方文字;
1889年,雅德林采夫在额尔浑河上游和硕柴达木发现了一些石碑,刻有铭文,便命名为额尔浑碑铭。中国学者从碑上的文字,识别出这是公元8-9世纪的突厥和回鹘人的碑刻,称为和林三唐碑: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和九姓回鹘可汗碑。
1893年,丹麦人汤姆逊解读了碑文,破解了突厥文,俄罗斯学者翻译了碑文,人们认为突厥文应诞生于7世纪,是骨咄禄时期。
3)阙特勤及阙特碑:唐玄宗亲手书写汉文部分,突厥文部分由突厥重臣夜落乞特勤所撰书,记录了第二突厥。
4)敦欲谷碑:敦欲谷,第二汗国开国功臣、三朝元老,毗伽可汗的岳父,汉名叫阿史那元珍。敦欲谷反对毗伽可汗攻打唐朝,也反对突厥效仿唐朝建立城郭放弃游牧生活。他去世后,唐玄宗评价说:深沉有谋,老而益智,李靖、徐茂公之流也。“敦欲谷碑是1898年被俄罗斯学者发现的,碑文由本人自己撰写的,记录了第二突厥汗国的兴起过程和他辅佐骨咄禄的功绩。

============================================
现在把以前发的文,整理集中到这里,如果打扰到大家,请见谅!
写文使用的搜狐输入,有联词句的功能,增加输入速度,事后又没有检查用字,难免有错别字,请大家见谅!
博雅散人发表于2013-01-25 10:16
只有加入圈子后才能回复话题

圈子成员更多成员

看看186
宋旭
时空轮转
吧嘞
tdhjhty
gfdhgrftjh
视野
shanya122
不羁
一江南
酷哥晨晨
老母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