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人下毒的风俗
(2009-09-24 18:51:56)


一、关于门巴人下毒的风俗
通过调查了解,下毒者可分为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夺福。这类人下毒的目的,是为了把别人的福气、运气转到自己身上来。他们下毒的对象往往是那些有权势、有地位、有钱财或长得漂亮的人。这显然是受了万物有灵论观念影响的结果。人们认为,不仅人是有灵魂的,而且宇宙中万物诸如山峰、河流、树林、花草、飞禽、走兽都是有灵魂的,万物之灵互相关联,又可以相互转化。可以推测,夺福而下毒的历史十分悠久,而且这类人既有耐心又有韧性,他们一旦看准一个人,无论等多长时间都在所不惜,无论冒多大风险也务必达到目的。据当地老人讲,以前工布江达县的雪卡村曾处死过一名老妇人,原因是她毒死了当地的宗本(地方行政长官)。尽管这位宗本十分谨慎小心,但在他任期三年后临走的欢送会上,喝了老妇人敬的毒酒而身亡。她等了三年的时间才得手,然而她最终得到的不是福气,而是死亡。
第二,迷信。当一种事物与信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往往变得不可思议,下毒也是如此。在工布地区,有些下毒者自称是宁玛派教徒,他们信奉一位毒神。实际上宁玛教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神灵。这说明下毒者也希望找到一种宗教上的载体。在佛教传入西藏以前,下毒是以苯教为依附体的,而在苯教的诞生地黑河一带却没有这种习俗。可是当下毒者找到了宗教为载体后,它也就带着某些宗教色彩了。这类“教徒”有自己的经书,他们每天都要算卦,占卜吉凶。若今日来人吉,哪怕是仇人也可以幸免于难,若今天来人凶,哪怕是亲朋好友也在劫难逃。在错高乡,曾发生这样一件怪事,一位下毒者盲目听信卦书,竟把自己在外地读书刚回家休假的女儿毒死了。其愚昧、麻木、狂热到了什么地步。有时他们为了不失信于毒神,也给自己家的牲畜下毒。这类下毒者,他们一般在自家门上或经幡上有所标志(门前画有黑蜘蛛),只不过外人是看不懂的,大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味道。
第三,谋财害命。在很久以前,林芝地区是发配犯人的地方,环境十分艰苦,然而这里又是经商和朝圣的要道,于是有些人为了生存下去,就干起谋财害命的勾当。这种下毒者一般有解药,他们以谋财为主要目的,不一定要置人于死地。西藏和平解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已经消声匿迹了。
毒药对于下毒者来说,十分重要,他们把毒药视为神物,极其敬重。毒药的配方很复杂,大多为高山植物,林芝地区由于海拔不高,气温温湿,植物种类众多,有毒的植物也很丰富。至于毒药成份是什么,外人就不得而知了,但基本上是慢性毒药,这样如果有人中了毒,短时间是很难发现的。到了毒药发作时,施毒者还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仪式一般在夜间进行。他们往往披头散发,头顶毛毯,脸上涂满黑乎乎的植物汁液,在火堆旁手舞足蹈,口中还念念有词,一边祈祷一边感激毒神仁慈的赐予。有时还要不停地吹响牛角号。
不论夺福也罢,消灾避祸也罢,或是出于宗教信仰也罢,若要追溯这种习俗的根源,怕很难说清楚。我认为,下毒一方面可能与原始宗教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部落之间的争战有关,特别是在战争中苟活下来的人不甘心受入侵者奴役,于是强烈的部落观念和复仇心理驱使他们向敌人反击。在没有强大反击力量的情况下,下毒就成了他们的报复手段。随着战胜者统治的日益巩固,下毒也坚持下来,为了让子孙后代不放弃向敌人复仇,下毒最终被宗教化了。
林芝地区墨脱县四周雪山环绕,交通极为不便,这里无论宗教信仰还是生活习俗,都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和封闭性,据说这里过去也有下毒者,而且皆为女性,下毒技术由母亲传给女儿,一直传下去,如果这家人没有女儿,下毒也就到此为止了。这种习俗的出现大约是父系氏族社会在取代母系氏族社会的过程中,妇女为维护自己的权力所作的一种反抗吧。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虽然下毒让人感到恐怖,但实际上操此业者为数很少(从墨脱到113K之间有一个小村庄一定要小心,最好不要在那里过夜。),而且为当地百姓所不齿。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准的提高,这种习俗已经基本上消除了。
并不是所有门巴人都下毒,只有门巴人中信仰某种教的女人才会下毒。她们也不是见到有福气的人都会下毒。这些会下毒的人一生中只会在某个特定时段才会下毒,每个人的下毒的时间都不一样。当然,当某个人到了必须下毒的时候,村子里都大概知道,所以也就不去她家。如果在这个时段内,需要毒死别人而没有成功的女人,也许会毒死自己的丈夫或者儿子。当然,也有不忍心毒死自己丈夫和儿子的人,只好毒死猪、狗。只是这样,自己来世可能就会变成猪、狗。曾经一个朋友就在做背夫的时候,去了门巴人的村子喝了酒,回去一个星期就死了。他朋友刚回到家的时候,就对家人就说自己可能被下毒了。人死之后,公安局也派人来查了,没能查出结果,据说这种毒是秘不外传,中毒之后亦无痕迹。不过,好在信仰这种特别教的门巴人也越来越少了。
二、关于墨脱蚂蝗
墨脱的夏天除了炎热,还有个野生吸血鬼→蚂蝗,但蚂蝗并不可怕。
全世界有500多种蚂蝗,蚂蝗分为三种:旱蚂蝗,水蚂蝗,寄生蚂蝗,当然在此树叶上的就是旱蚂蝗,虽然说是旱蚂蝗,但它喜欢的是在潮湿中生活,墨脱夏季的雨天,到处都是蚂蝗,墨脱旱蚂蝗也有两种,一种是棕黄色,另一类就是呈淡灰色,棕黄色的比淡灰色更具吸血能力,吸血后的体积也更大,蚂蝗在吸血之前是针线一般细,等吸完血后就足足有它原来的上百上千倍的大小,早晨被雨水浇湿过的墨脱路两旁,就能看见无数个蚂蝗在杂草上,树叶上,石头上,泥土上,遍地都是,根本没有办法躲避被叮咬,只有自身穿着来防护,即使觉着穿着已经是密不透风的,蚂蝗还会像魔术师似的钻到你的肉体上,不过穿着严实能够大大降低被叮咬的概率。
当任何人听到“吸血鬼”都会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尤其从没有见过蚂蝗的,在书上说:当被蚂蝗叮咬时不能盲目的去拔,你可以拍拍手臂大腿或其它被叮咬的地方,这种震荡会使蚂蟥脱落。其实,没有书上说的那么简单,我不知道内地的蚂蝗是什么样子,但墨脱的蚂蝗是怎么也震荡不下来的,它只要沾上你身上了,就很难脱身掉,别说震荡能脱落,有时使劲拽都拽不下来的,而且蚂蝗身上分泌粘液,很难拽住,你把它制服了,放地上,你想发泄,乱刀下去,砍成三百块,不久它就变成三百个小蚂蝗,一小块蚂蝗就变成一个活生生的小蚂蝗,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蚂蝗的生命力就是那么坚强,在家乡最土的制服蚂蝗的办法就是在蚂蝗头部抹食盐,蚂蝗就像喝醉了似的自动脱落,小时候,上山打柴,打猪草,我们每人都不能忘带了一小包食盐,即使有先进的武器,等我们回来还是满身的鲜血,因为,山上的蚂蝗是在是太多了。其实,蚂蝗就是和蚊子同行,并不能不把你吃了,最多就是给你放点血,被吸时也没有医院打针那么疼,有时你都没有知觉下已经被蚂蝗咬了不少嘴,拿你的血吃饱喝足离你扬长而去了,很久以前,很多善心人为了行善跑到山上去专门让蚂蝗吸自己的血,这些一般是喇嘛,所以,并没有书上说的那么恐怖,不过真有一种吸血小动物比蚂蝗更恐怖,墨脱也很多,它天生就是吸血的长相,头部很多肢体,尾部就是大仓库似的,专门聚集血液的大包,要是被它叮上了,千万小心去拔,一不小心把头扯断了就麻烦了,它的头就往你肉体里越陷越深,伤口感染,很是难受,但不会死人,所以也不用太害怕,再说它不是很长见,它是不是蚂蝗的一种,我们也不知道,反正我们不叫它蚂蝗,当地人叫它另一个名字,名字听起都比马蚂蝗吓人十倍,记住,是当地语。
水蚂蝗不多,它们一般就是在小溪里,或者水边上,他不会在你身上叮咬,可怕的是它要进你嘴里,鼻孔,头部,甚至脑浆里,为什么叫水蚂蝗,因为它在水里,为什么会在水里,这就是和一般蚂蝗的区别,它要在水里等猎物,等猎物弯下腰饮水的那一瞬间它就已经钻进猎物的鼻孔或者嘴里,从此不再出来,在猎物的头部过上幸福余生,小时候父母亲专门讲解这些事儿,还指点附近哪些河流小溪是有水蚂蝗的,所以在家附近或是更远的所有的河流都认的清清楚楚,知道哪些是有水蚂蝗的,那些没有水蚂蝗的,因此一般人是不会被攻击到的,受害的就是家畜了,每回牛有什么不良反映,一般就是喂食物时头总会摇摆,这时所有人都能明白,是水蚂蝗攻击了,解救办法是把牛亮着太阳狂晒一天的时间,觉着牛已经热的不行了,就拿过一盘凉水给牛喝,这时头部的水蚂蝗也出来饮水,我们就早已把镊子顺着牛的鼻孔准备好接了,当水蚂蝗又细又长的头部冲进凉水的一瞬间就夹住;瞬时拖出来,这样把水蚂蝗就被制服了,很多时候是很多只一起在一个猎物头部,所以又得继续夹,当然,没有被及时解救的家畜就要送命了。小时候去了较远的路,碰到不认识的河流,要想饮水,就得先在水边仔细观察着半天,确切安全后才会喝。
[画片本]

门巴人

门巴人的住房

旱蚂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