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乔戈里峰
看了《八千米死亡线》才知道中国除了珠穆朗玛峰以外,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也在中国。。。。。。。

一、世界登山家们瞩目的第二个登山中心
“乔戈里”,塔吉克语,意为“高大雄伟”。
乔戈里峰海拔86ll米,它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上第二高峰,国外又称K2峰。
乔戈里峰位于东经76.5°,北纬35.9°,座落在喀喇昆仑山的中段。属中国的一侧,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境内。喀喇昆仑山脉绵延数干公里,呈西北一东南走向,一般海拔在6000米以上。
山脉上高峰密集,包括乔戈里峰在内,这里紧密相连地排列着4座8000米以上的世界级著名高峰:乔戈里峰东侧为布洛阿特峰,海拔8051米;依次还有加舒尔布鲁木山,海拔8080米;加舒尔布鲁木I峰,海拔8028米。世界上l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在这里就占了近三分之一 。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多座,北侧的斯克洋坎力峰,海拔7545米,西侧的斯潘德峰,海拔7385米;往下还有皇冠峰,海拔7295米。因此,这里就成了世界登山家们瞩目的第二个登山中心。
二、地形险恶,中国最长的音苏盖提冰川在这里
乔戈里山峰主要有6条山脊,西北一东南山脊为喀喇昆仑山脉主脊线,同时也是中国、巴基斯坦的国境线。其它还有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西南山脊。
峰额呈金字塔形,冰崖壁立,山势险峻。在陡峭的坡壁上布满了雪崩的溜槽痕迹。山峰顶部是一个由北向南微微升起的冰坡,面积较大。北侧如同刀削斧劈,平均坡度达45°以上。从北侧大本营到顶峰,垂直高差竞达4700米,是世界上8000 米以上高峰垂直高差最大的山峰。北侧的冰川叫乔戈里冰川,地形复杂多变。冰川表面破碎,明暗冰裂缝纵横交错。冰川西侧山谷为陡峭岩壁,滚石、冰崩、雪崩频繁。乔戈里峰两侧,就是长达44公里的音苏盖提冰川。
三、气候恶劣,应选择最佳的登山时间
乔戈里峰地区不仅地形险恶,而且气候也十分恶劣。
每年5月至9月,西南季风送来暖湿的气流,化雨而降,是本地区的雨季。9月中旬以后至翌年4月中旬,强劲的西风凛冽而至,带来严酷的寒冬。峰顶的最低气温可达—50℃,最大风速可达25米/秒以上,是登山的气候禁区。
在5-9月间,由于升温融雪和降水,往往造成河谷水位猛涨,进山困难,因此,登山活动的最佳时机应安排在5月一6月初进山,其时河水虽涨,但不太严重;7月一9月,山顶气温稍高,好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是登顶的好时间。
登山三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尤其是K2这样难度的山峰,任何不利的天气因素中攀登都是很危险的举动。
四、路线最长,应选择最佳的登山时间
乔戈里峰进山路线是我国目前开放山峰中最长的路线。
抵达叶城县后,再乘车沿新藏公路到麻扎,再沿简易公路行25公里到达麻扎达拉。从这里开始步行6天,行程90公里方能到达乔戈里峰登山大本营(海拔3924米的音红滩)。
这段路要翻过海拔4800米的阿格勒达坟进入克勒青河谷,要避免7、8月克勒青河河水的暴涨,此时人畜均无法通过。
五、笔者的《丝绸古道旅游》一书记载的路线
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观光(最佳时间:5月-6月中旬或9月-10月中旬)
第一天:飞抵乌鲁木齐。
第二天:乌鲁木齐-南山牧场-乌鲁木齐(巴士,150公里),下午飞喀什。
第三天:喀什-叶城(巴士,261公里)。
第四天:叶城-麻扎(巴士,256公里)。
第五天:麻扎-二十五公里桥(徒步,25公里),集中骆驼。
第六天:二十五公里桥-伊力克(徒步,25公里)。
第七天:伊力克-两叉(徒步,23公里)。
第八天:两叉-阿格拉大坂(徒步,25公里)。
第九天:阿格拉大坂-第一大红柳滩(徒步,25公里)。
第十天:第一大红柳滩-第二大红柳滩(徒步,25公里)。
第十一天:第二大红柳滩-音红滩大本营(徒步,25公里)。
第十二天:大本营观光(登山约需80天)。
第十三至第十七天:返回二十五公里桥。
第十八天:二十五公里桥-叶城。或二十五公里桥-塔什库尔干或卡拉库里湖,次日送至巴基斯坦苏士特。
第十九天:叶城-喀什。
第二十天:喀什游,晚飞乌鲁木齐。
第二十一天:离开乌鲁木齐。
六、登顶历史,永远是历史
1881年,有人登顶。
1902年,英国攀登,失败。其后51年多次攀登,均告失败。
1954年7月31日,意大利登山队的日勒.拉切捷利和闷.康比奥氏2人,从巴基斯坦沿东南山脊登顶,费时近l00天。
1982年8月4日,日本山岳协会乔戈里峰登山队从我国境内的北坡沿北山脊登顶。
之后,又有意大利、日本横滨山岳会登山队、美国登山队等,先后从中国一侧登顶。
七、有欲望或想法,在生活和事业上是登不上顶峰的
世界著名无氧登山家美籍印度人蒙克夫·基德,不带氧气瓶多次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并且最终登上了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这一壮举1993年被载入吉尼斯纪录。
不带氧气瓶登上乔戈里峰是许多欧美登山家的愿望,然而自1881年有人携带氧气袋登上这座山峰以来,100多年过去了,还没有一个人扔掉过它。
因为一旦超过6500米,空气就稀薄到正常人无法生存的程度,攀登者在这个高度每前进一步都必须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上十几分钟才行。
他发现了无氧登山运动的奥秘。
在颁发吉尼斯证书的记者招待会上,他是这样描述的:
“我认为无氧登山运动的最大障碍是欲望,因为在山顶上,任何一个小小的杂念都会使你感觉到需要更多的氧。作为无氧登山运动员,要想登上峰顶,就必须学会清除杂念,脑子里杂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欲念愈多,你的需氧量就愈多。在空气极度稀薄的情况下,为了登上峰巅,为了使四肢获得更多的氧,必须学会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
一旦有了某种欲望或想法,就会需要钱或氧气或做出其他什么行为或会发生事与愿违的结局,并且欲望或想法愈大或愈强烈,那么这种需要也会更需要或最终失败或使之失败。根据蒙克夫理论,有了这样的欲望和想法,在生活和事业上是登不上顶峰的。
下面,看两个有关攀登K2峰的例子:
1、K2的成功登顶----1990年日本横滨山岳会登山队
(1)抵达叶城县
叶城县-麻扎(汽车,256公里)。
(2)抵达大本营
1990年5月6日 麻扎拉达-伊力克 麻扎拉达在维尔语中是"小墓"的意思。和它的意思一样,周围全是山,只有一小部落,让人想起,仿佛是到了世界的尽头。天气很好,我们开始组成了以130头骆驼为运输手段的商队。到伊力克之前,全是凹凸不平的连道。辛苦的一天终于过去了。
5月7日 伊利克-两叉 今天也是在烈日下开始了第二天的商队运输。与昨天不同,今天是延着河边走。骆驼只是嚼着嘴巴,无表情地拖着东西走。在河两边50-60米的地方是直立着的土壁。途中,我们见到了当地的牧羊人,买了10只做登山队供食用。
5月8日 两叉-第二羊圈 昨天治疗的脚上的水泡还是个老样子。数名队员拖着起了水泡的脚开始了第三天的旅行。过了高丘,再走几小时,第一次感到了自己在中国的深山处。广阔的荒野,其周围都是山。道路向左转了个大弯,继续向前延伸着。沿着此路有第1、第2、第3羊圈。是因为到了夏天,放牧也增多了。我们在第2羊圈扎了营。
5月9日 第二羊圈-第一红柳滩 要越过商队运输最难的地方――阿基尔山。标高为4780米,是对人和骆驼都非常艰难的地方。是个缓坡,因此绿草也多。山群围绕在周围,使我们忘了4780米的高度。过了那儿,到了沙克斯加姆河,河有1000米宽。这个时候河里水也不多,可以见河底。但登山结束,回来的时候水涨了,要涉水就很困难。
5月10日 第一红柳滩-第二红柳滩 今天是三个小时的路程。所以队员们也觉得很轻松。还是延着河边行走。与昨天一样,今天也是附近柴火多,到了晚上整个营地到处都是火堆。
5月11日 第二红柳滩-大本营 今天要到了大本营。眼前远处是我们所梦想的乔戈里峰。虽然今天的路程在商队运输中最长,但每个人都希望尽早到达大本营。大家都想着要俯瞰乔戈里峰而燃起了斗志。 商队也从此路返回原地。乔戈里峰周边的中国商队的特点是使用骆驼拖运物品。全部依靠它们。渡河也是骑在骆驼上。其实驴也可以拖运,但它们到了河中间,即使你再打它们的屁股它们也不前进。而骆驼就不会那样,所以这是愉快,而又充溢着沙漠情景的、浪漫的商队旅行。
(3)开始登攀与登顶
6月11日是到了前进营的第4天,开始正式登攀。
8月19日成功登顶(无欲登顶,钟林注)。
2、海峡两岸K2的攀登失败--中国登山协会秘书长于良璞的讲话(钟林节选)
我刚从海峡两岸K2联合登山队攀登乔戈里回来,现将乔戈里峰的情况和今年即2000年7、8月份的攀登情况做个说明:
有人称乔戈里是藏语,意为白女神的意思。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乔戈里南侧有藏族人的后裔,根据历史可考证,乔戈里南侧地区是他们游牧和活动的地区,由于他们的语言和藏语相近,因此也可以认为“乔戈里”是藏语。
但国外通称乔戈里为K2。1856年,印度人曾考察过乔戈里的情况,全面的考察是英国人奥斯汀于1861年完成的,他带队从南侧对山峰状况和气候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故而K2曾一度被称为奥斯汀峰,从一些有年代的地图上还能反映出这一现象来。以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山峰向来不被大多数人承认,国外登山界主张以考察喀拉昆仑山脉的顺序为命名的依据,因乔戈里是喀拉昆仑山脉第二个被考察的山峰,故此国际人公认的命名是K2峰。K意为喀拉昆仑山脉的英文首字母。
K2虽然海拔高度居世界第二,但其难度和气侯甚至超过珠峰。
7、8月份,正值雨季的时候我国开始攀登,为什么和西藏登山季节恰好相反呢?因为喀拉昆仑山脉在每年的5月份之前,10月份之后,大雪封山。不能够进山。实际在新疆攀登山峰,并不是雨季不好,而恰恰在雨季是登山的黄金季节,这时候并不是传统上理解的雨季所出现的雨雪连绵的状况,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相对比较干旱。鉴于喀拉昆仑山脉进山的困难,我们习惯上都选择6-9月进行攀登活动。
K2由于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了其独有的攀登特点:
1、珠峰大本营在海拔5200米左右的地方,物资可以运输到6500米,相对之差只有3000米,而K2的大本营在3892米,实际高差达4700米,相对高差是十四座八千米山峰中最大的。
2、珠峰的冰川舌部抵达5200多米,K2冰川舌部抵达4100米。今年K2登山活动中,我们的A、B、C设在5050米,从此以上直到6800米的地方,都是冰壁路线,冰壁的起点大约在5300米,共有1500米长的冰壁,平均坡度是65度,这样的路线对于任何有实力的队员都是极大的考验。一路上基本没有可休息的地方。只有6100米左右的地方可搭两顶帐篷。我们刚到的时候,由于这一带春季降雪较少,整个冰壁呈亮冰型,到后来连续下大雪,冰壁呈银白色。给攀登带来极大的困难。
3、6800米开始到7980米的突击营地,坡度变缓,基本上没有冰壁路线,沿着北山脊的岩石冰雪混合区上攀,平均坡度45度。从7980米往上到顶峰,要从北山脊下切到北侧的冰雪槽中,然后冲顶,坡度较缓,35度左右。一般攀登K2时,设有6、7个营地。
4、K2冰雪较硬,建营有困难,今年我们在5400米,设了一个存放物资的过度营地,到6800米,之间没有设营地,因为外国队比我们先上,在唯一可设营地的6100米处占据了地点,所以我们队只好从5400米到6800米一天要上升1400米,而且要攀冰上去,难度加大。这也是K2极具魅力的地方之一。
5、喀嗽昆仑山脉的主要山峰,从北侧攀登都非常的困难,主要因素之一是冰壁路线太长而陡峭。正因为如此,无数的登山爱好者还是不断的向K2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登山者这种知难而进的精神,正是登山运动不断的发展而成为一种鼓舞人的文化,称登山文化。
6、从1954年7月31日意大利队从南侧登顶到1999年底为止,共有164人从南侧成功登顶,3女,有57人遇难,包括22位登顶成功后返回途中遇难的,登顶的3女全部遇难。从北侧1982日本人首登成功年登至今,有20支队尝试攀登,成功登顶23人。由此可见K2的攀登成功率低,死亡率高。攀登队伍没有珠峰地区多,成功率较珠峰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