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事很简单:好的用意未必能达到好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捏?
事情缘起于成员对活动领队(而不是活动本身)的评价,采用的规则叫做“领队评价系统”。
这么个系统以前很少见过,要不是因为这个话题或许还不会注意。那么现在注意到了,首先想要问的就是:制定这个制度的目的何在?
提高领队责任感?让队员选择活动的时候对领队(不是活动)有更好的认识?谁还能帮俺想到第三个目的?
有的
那就是在事实上明确了领队、队员还有 网站平台 三者的关系
在出这个case之前,如前面目的所说,制度在向队员倾斜,这样的策略对谁有利捏?
直到不被倾斜的一方提出质疑之后,这一政策开始依据领队的反馈来调整,然后达成新一轮的均衡
谁的均衡呢?领队与队员之间的均衡,达成均衡依据谁的制度呢?网站平台的
如果思路能跟到这里而能克制住情绪上的反感,那么很容易讲这一制度与我们经常用的另一网络平台进行对比。那么是哪个呢?
不言而喻
所以尽管在用意上,网站平台是善意的设计了一套规则来让领队与队员都能最大化的得到收益,但事实上却让队员变作“长脚的选票”。领队呢?更像宣扬自己执政理念的候选人
也就是说,制度的确立带来了一种不平等。这是它先天的特性,尽管后天可以矫正这特性带来的问题,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也可以说,制度的修订是今后之后要继续完善的努力之一
走到这里,case的问题应该不难理解。但是如果想要追问一句的话,那么应该有这样的思考:领队,与队员,在这制度之下,享有怎样的权利,又要承担怎样的义务?
还是先从队员说起吧,毕竟关心过这个话题的人,至少都是有过作队员的经历的
俺作为一个队员,想要参加个活动,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景色?玩伴? 不外乎都是让自己享受的体验,即便自虐也是如此。
那么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或者说要付出什么才能换来这享受呢?
遵从领队要求?还有更多要付出的么? AA之外的钞票是不是一种最直观的选择?
从领队来说
AA制,领队发起活动想要什么?锻炼,经历,同乐的乐趣?如果答案仅仅是心里上的感受,那能否支撑起这样频率与复杂程度的活动?
如果真有这样的领队,做个设想来说,他一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协调一次活动的各个环节:人员招募、行程组织,甚至还要有后勤,以及紧急预案。单单从道德来回答这样规模的支出,言辞是否过于苍白?
所以
不论是一项制度,还是三个角度,都可以有这么一个很简单的东西来维系起三者的关系。而这个东西却是不少人想碰触却又畏缩的主因
再来一个所以,如果让这个东西公之于众,走到台前,很多事情是不是就可以简化很多?
如果否认,那么又会有怎样的解释? 纯粹闹情绪的不算,嗯
想要解开这个心结,就不得不回答这个圈子最核心的问题:户外是什么?其精神寓意为何?
户外,就是outdoor的直译;门外,就是这舶来品的意译
只可惜,舶来品也要扎根,也要繁衍。到了今天,户外是个什么状况,又应该给它怎样的一个定义呢,更符合我们特色的?
对户外环境的变迁,恐怕只有投身其中五六年以上的人才会有所感觉吧。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可不可以选择:唏嘘 ?
这圈子浸淫足够久的人,想必都知道.org和.cn的分裂吧。
那一次的经历,恰巧也表明了户外精神,这个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词语的变迁
而.org和.cn正好又代表了当今户外圈的两个方向
在这里就用形象的话语来表现这种区别吧:
如果是.org的领队,一定不忘一句“领队有选择队员的权利”。还原到这个case,领队可能会说:想投诉我?玩去,下次没机会了你
如果是.cn的领队,一定不忘一串“免责声明”。还原到这个case,领队可能会说:跟俺走,俺这有你想要的。
现在再将这两种态度摆到刚入户外圈子的队员身上,那么你又将作何选择?
是选择这个领队时自己要承担的权利与义务
或是说选这个领队时自己享有权利,而却履行选择那个领队时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