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队,其实也没什么错。不过商业领队应该比AA制领队更负责才行。
赚钱无可厚非,但是赚钱把户外的味道搞乱了,那就会被大家抨击。
玩了这么多年户外,只要路线、行程、风景、消费与当初承诺的相符,一般就很好。但是商业领队出现后,某些领队往往为了利益改变这几项,搞得户外乱糟糟的。
曾经遇见过下面情况,导致队员公愤。其实都是商业领队太过于重视商业利益,而忽略了诚信。
1. 不确定风景是否存在,就发队(后来发队前确定风景不纯在,但是还发了队),以欺骗的形式,赚取车费。最近某一年的“向日葵事件”,就是这样的。
2. 标称是1.5的强度,按照正常情况,都能走完全程的的(而且应该走完全程)。但是集合时才发现领队招了几个10岁以下的小孩子来上车凑数(为了就是赚取车费)。后来上山后强制改变线路(使用了折返的备用路线),要求大家原路折返,不进行穿越(原因,后队走得慢,后队有小孩)。
3. 跑长途(500km以上)不使用正规运营车辆,因为正规运营车辆赚的钱少。“不使用正规运营车辆+疲劳驾驶”很危险,而且出了事都没处找赔。去年绿野某某大节假日出的几起车祸就是典型。
顺便说一下车。正规运营的车有运营证、保险在有效期内。如果乘坐正规运营车辆,只要出了车祸,不管你买没有买个人意外保险,都会得到赔偿(正规运营车都强制买了保险)。“京B”号牌才是具备运营资质的旅游车。
北京的大车出行去外地,很容易被查。都认为北京的有钱,赔得起。上次去东北,大车被查了两次。第一次没有运营证,要罚款3万元以上。半小时后,又被查了一次保险,保险刚刚过期,没有去办理,这罚款也少不了上万。
还好,当时有内部人士帮着说话,要不然,全车人,都得搁置在东北(自己想办法乘火车回家)。
希望各领队(盈利的和非营利的)发大车长线的,多注意上面车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