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略影 之 龙井问茶、街坊小景

车行约十分钟,到了一处放眼满是茶园的村子,下了公路就进茶园,一陇陇的茶树将山间坡地铺满清新的嫩绿,采茶的大嫂三三两两忙碌在茶园里,身侧挂着一只竹篓,头上一顶斗笠,就那样站在茶树旁,说说笑笑间手下并不停歇,忍不住上前与她们攀谈两句。还没说话就看到她们的双手忙碌在茶树梢头,到也不见有多快的速度,只一会儿便向竹篓里丢上一小把,那竹篓里已有小半篓绿的油光光的嫩芽,翻手间那一抹暗沉的墨绿告诉我这双手曾经采下了多少“贵如金”的茶芽。茶园边就是茶农的家,如今游客多起来他们就把自家都装修成茶苑,让客人在游玩的同时可以品茶聊天享受这清闲时光。在一棵枇杷树下点了一壶新茶,坐在仿藤的圈椅中,眼前是大片大片养眼的翠绿,小几上一小碟瓜子,玻璃杯里经水冲泡的茶叶已舒展开芽叶,在水中上下沉浮竟似曼妙的舞娘,轻盈旋转裙裾飞扬,欢快的音符带着清淡的茶香飘然入心。我虽不至于牛饮,但也确实对品茶一道不是很精通,只是依着个人口味,更偏好绿茶,这其实也是对绿茶的某些功效有着偏执的依赖。听说绿茶可以减肥、延缓衰老、防辐射,至于其他功效到也没怎么太上心,只这几项就足够吸引我去尝试。也是它的味道和色泽顺了我的心意,那一抹深浅浓淡中带出的绿;那一股清幽舒缓中飘散的香;那一口浅涩回甜中醇厚的味,引得你只能小口慢啜细细赏闻。

我国的绿茶品种很多,龙井茶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素有“国茶”之称。而西湖龙井又以产自狮峰、龙井、云栖、虎跑四地的为佳,民国后梅家坞也成为了主要产地之一。龙井茶的茶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杭州产茶的记载,乾隆更把狮峰山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封为“御茶”。龙井茶采摘以清明前为极品,谷雨前为上品,再以后采摘的只能算低档茶了,别看也就差个十四五天采摘,那出来的成品身价可就有天壤之别了。采摘回1芽1叶和1芽2叶的原料后,又经过摊放、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艺制作而成,在手工炒制过程中人们又总结了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十种手法。如此这般才成就了西湖龙井中国十大名茶之首的地位。在这间茶棚里我果真看到了手工炒茶的过程,只是那众多手法我是看不出究竟的,只看着师傅的手在大锅里推拉翻搅,冒着热气的青茶散着新香在锅里上下翻飞,看师傅闲谈间就把这活儿干了到也轻松随意,且不论师傅手法如何了得,只看在这六七十度的锅里往复抓炒30来分钟的功力,也不得不叹服一二。手工炒茶现在可能多半是带表演性质的了,在师傅身后就是一台炒茶机,连了电,机械轮转动间到也模拟了几分人工的手法,可怎么看也觉得还是差了味道,不过像我们这种喝不上特级、上品茶的茶客,如此工业化批量生产的茶也还是喝得出些许滋味的。在茶苑闲闲的坐了个把小时,一杯茶喝的再品不出滋味,枇杷树的枝叶间更少了几分光影,是时候也该回去了,如此山间晓坐品香茗的悠哉时光,恍惚的就如一场梦。



一天的时间,满满的沿西湖逛了一大圈,从清晨到日暮。晨曦中的西湖清秀温婉如苏小小,烈日下的西湖柔美俏丽如白素贞,晚霞中的西湖淡雅朦胧如祝英台,夜色下的西湖静谧安详如李清照。这一日的时光,我虽只领略了西湖美景的点滴,就足以让我喜欢上这里。这湖有湖的灵秀,庙有庙的庄重,寺有寺的禅机,茶有茶的韵味。每一座城都有专属于它的味道,每一处风景也皆不相同,旅行人的放下心中杂念,你可以看到世上只属于你的最美的风景。